《心若菩提》:穷小子变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个超级思维成为传奇

一、一生信奉曾国藩,一幅箴言藏半生


曹德旺一生信奉曾国藩,在他的办公室里,有这样一幅对联: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短短12字箴言,被曹德旺收藏下40年,这幅对联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弥留之际,一个和尚开给他的药方。


上半句的意思是:做人要有敬畏之心,为人勤勉不松懈,在声色犬马的环境中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下半句的意思是:以正直阳刚为表率,认清自己,以大格局解读世界,不忘初心,有自己的棱角。


如今曹德旺74岁,虽已经步入古稀之年,仍不忘初心,日日精进践行,这为人处事的12字箴言。

《心若菩提》:穷小子变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个超级思维成为传奇


二、曹德旺草根逆袭的传奇一生


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是个生意人,早年曾在日本做生意,后落户上海,曹德旺出生时,父亲忙于事业,连名字都忘了取,曹德旺出生后的第二年,就随母亲回到福建老家。


母亲原本是地主家的千金,变卖了嫁妆才买的一个栖身的房屋,那时家里贫寒,母亲和曹德旺经常会饿肚子,每当孩子们饿的难受时,母亲就带他们唱歌、做游戏,并告诉他们:“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出门要抬头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志气。


母亲的这些话,深深扎根在曹德旺幼小的脑海中。


因为家贫,曹德旺9岁入学,14岁便辍学,


失学后,德旺跟随父亲学做生意,倒过烟丝,贩过水果……可以说,他最初的经商理念,都来自于父亲,他的很多人生感悟,也来自于父亲。


可父亲在曹德旺心里的地位并不高,因为父亲生意起起落落,把做生意当成了人生归宿,对曹德旺来说,他想要赚钱,越来越多的钱。


曹德旺22岁那年,与新婚妻子结婚后不久,他便提出与母亲分家,理由是要出去闯荡一番,干出点名堂。


自此,曹德旺开始自立门户,凑够本金村民收白木耳,在福建收购,只能卖1元,而卖到江西是三元,为了赚差价,曹德旺远赴江西。


时值年底,正当他以为可满载而归时,没想到却被民兵盘查,弄了个“投机倒把“的罪名,赚不到钱,赔的一无所有,还欠了一屁股债,曹德旺回到福建老家在深夜痛哭,几乎流干了这辈子的眼泪。


哭完后,曹德旺找到村民挨个解释,承诺一定会还上钱,村民相信了他,可欠债的滋味不好受。


为了还上欠乡亲们的钱,他去修水库,那时他打工一天3块工钱,拉车子,走十公里,一天三个来回,还要做修车员、炊事员。


因为兢兢业业的工作,及不抱怨工作的形象,以及心善,经常遇到知遇之恩的贵人。


1967年,在父亲介绍下,曹德旺去了高山镇玻璃厂当采购员,因为这个,才有了后来的福耀。


玻璃厂常年亏损,也在曹德旺的带领下,一年内销量从几十万到200万片,净赚20万。


《心若菩提》:穷小子变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个超级思维成为传奇

有一次曹德旺去武夷山,给妈妈买了拐杖,坐上车时,司机说:小心玻璃,你们赔不起。


曹德旺回去一查,才猛然发现,国外的玻璃成本高昂,这么暴利的行业,中国人竟然没有人会做玻璃。


随后,曹德旺便与福耀玻璃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6年,40岁的曹德旺开始研究-中国人自己的汽车专用玻璃。

曹德旺面临2个难题:1是吸引资金 2是形成产品,然后推向市场。恰逢国家鼓励汽车零部件国有化,曹德旺很幸运的在筹备阶段,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的投资。


但最大的难题是产品技术,没有技术连入门都没戏。曹德旺连夜赶到上海,找玻璃设备图纸,后到最先进国芬兰考察,引进第一个先进机器。


经过多次调试,最终生产出:成本不到200元,售价2000元。这对曹德旺来说已经是不可思议的暴利了,但即便如此,还是比市场上的外国货便宜了很多。


曹德旺认为,这一生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替中国人做出来第一块自己的汽车玻璃。人,首先是方向正确,方向决定结果。


找到方向的曹德旺,开始步入人生快车道,福耀玻璃公司成立,不久上市,打赢反倾销案,曹德旺本人获得首位华人 “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殊荣。1986年在美国获得企业界奥斯卡之奖。


随着事业上的发展,一路苦过来的曹德旺,也热衷做慈善,据说他从1983年捐款至今,累计个人捐款已达60亿元,成为中国首善。

《心若菩提》:穷小子变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个超级思维成为传奇

而《心若菩提》是中国首善曹德旺先生的第一本自传书籍,讲述他从穷小子成长为福耀董事长的传奇故事。


曹德旺可以说是草根逆袭的典范,可那么多草根,为什么只有曹德旺成了笑到最后的人?是因为他勤奋、能吃苦么?是因为他运气好,有贵人帮么?还是因为他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都不是,而是他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方法及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心智的底层操作系统


曹德旺上学不多,但他的心态、思维方式,支撑着他一路熬过贫穷,走过困苦,创立福耀,走出国门,成为中国首善,获得企业家奥斯卡奖。


因此,本文就从曹德旺的个人传记《心若菩提》中,深度提炼他所使用的4种思维方式,以帮助我们在职场中摆脱平庸和倦怠,焕发新的认知,让你的一年顶十年,成为职场中的“黑马”。

《心若菩提》:穷小子变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个超级思维成为传奇

三、心若菩提:曹德旺凭借这4种超级思维跑赢人生

1、利他思维:想他人之所想,忧他人之所忧,实现双方的共赢。

《心若菩提》中曹德旺写到,他最早做白木耳生意,因为没有本钱,便跟老婆凤英商量,卖掉了嫁妆,凑够钱后,马上收购老乡的白木耳,卖到江西。1970年底,曹德旺已经赚了3000元。


没想到却被民兵盘查,以“投机倒把”罪名把货没收了,这下一分没赚到,还欠着老乡们的债,曹德旺曾在深夜痛苦不已。


为了还上老乡们的钱,他去水库打工拉车子,拉车子要走十公里,一天三个来回,很是辛苦。


有一次,工地大火,把车子烧坏了,曹德旺没有找营指导员要赔偿,而是自己申请修车,解决生产问题,营教导员看重曹德旺脚踏实地的作风,等到项目结束时,给了他很多赔偿款。


并在营指导的帮助下,找回了被民兵夺走的白木耳,这下还清了欠款,曹德旺一下卸了欠债的大山,很是开心。


不久,曹德旺到大洋农场做果苗技术员,因为善意,帮了一个同乡王以晃,王推荐他到农场当销售,卖树苗。 曹德旺去后,承诺给村民80%的利,自己只拿20%,那时整个村民的树苗都是曹德旺在卖。这一票让他赚到人生第一桶金6万元。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讲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说的是至高的品行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争一时长短,不计一时得失,老子之所以推崇水,是因为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只有利他的人,才是无敌的。


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职场中,一旦牵涉到利益,只有两种思维选择,要么利己思维,要么利他思维,正如曹德旺那样,

即使身处困境,也始终如一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心上,想他人所想,忧他人之忧。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因而,秉持利他思维的人,首先思考的是:我能为大家带来什么价值?而不是我能获得什么。真心利他的人,总是为他人考虑,一定会得到福报。

《心若菩提》:穷小子变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个超级思维成为传奇


2、破局思维:及时止损,不计个人得失,断臂求生找到转型之道

1993年,玻璃市场由原本的蓝海变成竞争激烈的红海。福耀痛苦转型,主攻配套市场,市场占有率40%,同年,福耀在上海证券挂牌上市。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上市后的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曹德旺主动学习引进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确保大小股民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并与法国圣戈班合作,其中法国控股51%,福耀占股49%,曹德旺想借圣戈班把销售狂涨到海外。但圣戈班只是把福耀作为全球布局的棋子。


合作仅仅维持3年,福耀出现首次亏损,为了保护股东利益,曹德旺出资3000万美元回购了圣戈班的所有股份。


在这件回购案中,曹德旺面对股东内部意见不一、圣戈班失去信心,股东退股的情况下,敢于舍弃个人得失,保住企业信誉,也间接维护中国人的信誉。可以说是曹德旺打的最漂亮的第一仗。


拥有破局思维,关键在于找到规则的漏洞,破掉对方的局,甚至顺势再做自己的局。它要求我们打破现有系统,进入更大的系统,从而制造更多可能性。

《心若菩提》:穷小子变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个超级思维成为传奇

《稀缺》的两位作者曾经研究过贫穷和忙碌的关系,为此他们做了一个实验:给贫穷的人发放补贴。


结果你猜发生了什么事? 研究结果是贫穷的人并不会考虑买保险、投资、学习之类的事,而是忙于柴米油盐。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进入了稀缺模式,当一个人缺什么,就会关注什么,进而陷入认知的泥沼,看不到其他更重要的事。


越穷,就越没时间想,越没时间想就越穷,这就是恶性循环,一个一个的局,把他们死死拖住,动弹不得。


2019年,忽然而至的经济寒冬和疫情,导致很多公司破产,员工失业,当有的人还在低头找工作时,郁闷仿徨时,有的人已经靠自媒体带货、拍VLOG等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破局思维就是打破原先的就业舒适区,不断的探索职业边界,找到更多就业的可能性。敢于走出去,化被动为主动,职场的路才会越走越宽。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局,所以随时都要做好终身破局的准备。


《心若菩提》:穷小子变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个超级思维成为传奇


3、预见思维:敢为天下先,不随波逐流,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石

《心若菩提》一书中,曹德旺是地道农民出身,没上过几年学,他从承包乡镇企业开始,一步步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企业。它的发展也是改革开放的见证。


1976年,他与朋友合伙生产水表玻璃的乡镇企业,不久响应国家号召,试行经理承包责任制,曹德旺就带头承包了水表玻璃厂,仅用4个月,就赚回了本金。


随后,曹德旺开始探索镇政府与私人承包者合资经营,当其他合伙人抱着赚一票就走的心态,相继退出时,曹德旺甚至将自己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融资成为最大的个人股东。


当时很多人骂曹德旺是傻子,他们认为,如果承包政策变了,就会被当成投机分子抓起来,而曹德旺认为改革就会先人一步,需要有个探路者。最终福耀成了国家试点企业,历经两年,成功上市。


这一切得益于预见思维。所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见思维是用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弹性调整的思维方式。拥有预见思维的人,有创新意识和洞见,并有助于做出科学的决策。


现实中,很多走上职场快车道的人,不会只盯着一个方向,而是像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以未来方向为行动的灯塔,每个阶段都有细化的目标,及计划。既能高瞻远瞩,也能俯身前进,从而实现个体能力的跃迁。

《心若菩提》:穷小子变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个超级思维成为传奇


4、系统思维:打反倾销案,正面反抗,捍卫个人和国家的命运

2001年2月,美国三家玻璃公司起诉中国玻璃的倾销,当时福耀内部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无所谓,不应诉。毕竟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而且内销利润比外销高。如果在美国打官司会给企业造成负担,输赢难料。


另一种声音是积极应对。如果这次放弃应诉,就等于默认了倾销,那么以后,福耀在国际市场的路会很难。


曹德旺主张应诉,理由是:首先,客户主要是全球八大厂,他们是全球采购策略,中标的供应商是提供全球服务的,退出美国市场,最终也意味着退出中国市场。


其次,反倾销诉讼是国际贸易组织唯一允许使用的行政壁垒,福耀不去澄清,国家也不会出面干涉,这样中国就会被动背黑锅。最后,要改变美国对中国人的看法,只有主动迎战。


持有系统思维的人,明白自身并非是孤立存在,是于周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自身的荣辱与系统环境息息相关。

那么如何拥有系统思维?

①学会升维思考,努力不白费

《三体》里有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这话说的就是地震局,因为这种局,往往是最核心的部位伤害最大。一棵树的树根会了,上面的树干、树枝和叶子长得再好也白搭。

甲和乙工作10年的大学同学,10年前甲选择进BAT,至今是猎头追逐的对象,而已在传统报媒行业深耕拼杀,但因为行业没落,新媒体的崛起,可能一切都要推倒重来。

这就是升维思考,降维打击。

十年前,在传统行业的人看不到他所处的局限,这并不是说两人能力差异,或领导问题,核心在于两个单位所依托的经济体。

《心若菩提》:穷小子变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个超级思维成为传奇


②用点线面的概念,梳理系统层级

点线面空间理论是湖畔大学的曾鸣教授提出来的产品战略定位方法,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长方形中,点必须依附在线上,线必须依附在面上,面必须依附在体上。

比如我们作为职场个体是点,我们选择了什么行业、公司就是线,行业兴衰决定了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这就是面。就像传统纸媒行业,做的再好,也挡不住行业的没落。


所以我们做选择时,不仅要考虑点,还要顾及点背后的线和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经常审视环境才能在系统中存活下来。


系统思维要我们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个人、团体利益,小家、大家利益,只有站在理性的角度,做到全面思考,注重不同环节的相互连接,推进不同阶段的目标,才能实现共赢的生态圈。

《心若菩提》:穷小子变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个超级思维成为传奇

结语

普通人与牛人的区别,不在于智商,不在于勤奋,不在于运气,而是思维的差异,《心若菩提》的作者曹德旺,虽然学历不高,但其为人处世、创业学习的思维方式,让他成为时代的佼佼者,成为中国玻璃大王第一人,掌控了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而曹德旺的逆袭的4种思维,很值得我们职场人借鉴和学习,在文中我已做了详细的阐述:

01、利他思维:想他人之所想,忧他人之所忧,实现双方的共赢。

02、破局思维:及时止损,不计个人得失,断臂求生找到转型之道

03、预见思维:敢为天下先,不随波逐流,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石

04、系统思维:打反倾销案,正面反抗,捍卫个人和国家的命运

参考文献:《美国工厂》《心若菩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