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好班級,班主任一定要處理好與各科課任老師的關係,理由有3點

班主任帶班是一門“藝術”,講究方法和技巧,還要能夠處理好師生、生生和師師之間的各種關係,其中與各科課任課老師的關係尤其重要。

有孩子的父母大多有這樣的感受,雖然孩子是自己的,但是由於每天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反而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會很少。同樣,班級就是一個家庭,班主任如父母,學生每天和她接觸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因為學生更多的時間是與各科課任老師在課堂上相處的。課任老師對學生的態度、與班級整體形成的關係,直接影響著班級的建設。

帶好班級,班主任一定要處理好與各科課任老師的關係,理由有3點

一.課任老師是班級學生表現的監測器。

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狀態的變化經常是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課任老師與學生在教學的互動中,往往能夠很好的體察出這些微妙的變化。如果將學生的這些改變,及時的與班主任溝通,對一些不好的現象進行處理,將會對班級的管理有很好的建設和推動作用。

體校九年(1)班的李揚同學一直以來學習非常認真,各科成績也較好,即使在難學的數學課上也能非常主動的去學習。可是,最近數學李老師卻發現李揚在數學課上經常“遛號兒”,出現了睡覺現象,甚至放棄了對數學的學習。李老師將這一情況反映給班主任,在與其溝通時瞭解到,原來李揚同學在上個月代表校田徑隊到外市比賽回來後,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就有了改變,各科普遍出現了不學的現象。因為在比賽這段時間,很多課程都沒有學到,回來後,再重新跟上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現象,班主任向學校領導提出了“要為比賽回來後的同學,給予補課”的建議,使學生的學習不會因為比賽而中斷,導致學業荒廢,在課堂上無所事事,同時也增強了班級的管理。

課任老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狀態是一目瞭然的,對於一位負責而敏銳的課任老師來說,對班級的掌控作用相當於第二班主任。

帶好班級,班主任一定要處理好與各科課任老師的關係,理由有3點

二.課任老師是班級管理的助推器。

課任老師在班級課堂上不僅是引導者和講授者,也是課堂秩序的管理者。學生是否認真聽講、所做的行為是否干擾了正常的授課、是否在課堂上睡覺、說話打鬧、是否看手機等都需要課任老師的及時發現和制止的。因為這時班主任不在,此時課任老師就是班級的責任者,班級良好的動態運行,是由其全面掌控的。

這就像是一個企業,班主任是總經理,而各科課任老師是部門經理,只有每個部門經理各司其職,管理好自己的部門員工,才能使總經理更好的掌握整個企業的運作。如果總經理與部門經理溝通不順暢,關係不協調,整個系統的“助推器”出了問題,企業的運作將出現障礙。

孫老師是八年(2)的班主任,趙老師是該班的語文老師。兩位老師在教學觀點和理念上有分歧,在內心中誰也不服誰。趙老師將這種情緒狀態帶到了課堂上,對課堂管理消極,經常指責學生。對於在課堂上出現的很多問題,不是積極的尋求解決辦法,而是事事都找班主任,將責任全部推到班主任孫老師身上,彷彿這些課堂上的問題都是班主任的事兒,要孫老師加強班級的學生管理,而與自己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弄得孫老師很是無奈,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受到了影響。

其實,課任老師對班級的管理也擔負著一定的責任,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只有在課任老師的協助配合下,才能順暢地將班級帶好。

帶好班級,班主任一定要處理好與各科課任老師的關係,理由有3點

三.融洽的班主任和課任老師的關係,對班級的良性運轉具有催化作用。

班級管理是在班主任主導下,由學校和各科老師、班級學生協同配合,共同努力,綜合治理的過程。而班主任和課任老師的良好搭配,互相協作,形成融洽互補的關係,有利於對學生狀態進行整體把握,對形成良好的日常班級秩序具有加速作用。

為了組建好這種好的師師關係,現在很多學校都採用班主任聘任本班課任老師的管理制度。一個新班級形成後,由班主任選擇各學科的授課老師,為的就是班主任能找到一些“同頻”的班級課任老師,形成班級的“管理團隊”,這將非常有利於班級教學和日常的良性運作。

班主任張老師注重平時和課任老師的溝通,通過這些老師來了解學生的上課情況。每次當課任老師走進教室上課時,張老師都不會忘記說一聲“辛苦了!”每位老師聽到這樣的話都覺得很溫暖,上課也有了勁頭兒。而班級的各科老師也都很盡職盡責,對課堂上發生的事情能夠及時處理的就當堂處理,儘量不找班主任老師,他們很理解張老師,因為作為班主任要做的事情很多,也很忙。就這樣班主任和課任老師互相協助,彼此理解,都為對方著想,形成了非常和諧的師師關係,而她們所在的班級在學習、活動等各方面都在蒸蒸日上。

綜上所述,班主任帶好班級並不容易,需要方法和技巧,並能協調好各種關係,而處理好與各科課任老師的關係對於管理好班級卻是重中之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