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口众多的阿拉伯人打不过人口较少的以色列人?

于无声处34


因为以色列背后是美国,而阿拉伯人因为宗教教义问题,并不团结。所以阿拉伯人才打不过以色列人。

中东战争并不是简单的一场国家独立、民族独立战争。

在一战结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掌控中东地区利益的是英国。英国人把犹太人缓慢地运到巴勒斯坦,也就是现在以色列的腹地,颇像是一种新的殖民方式。

二战后英国的工作由美国接管,本质上讲,以色列就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一个警察局,无论以色列死多少人,都和美国关系不大,但是以色列得到的每一笔利益,美国都能得到好处。

站在以色列背后的是美国。这个并不难理解。

所以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独立的是美国,给与以色列在中东战争经济援助的也是美国,输送武器弹药的还是美国。

在那个美苏争霸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美国对立面的苏联,自然支持阿拉伯国家。

对于以色列来说,打输了就被灭国,打赢了就活下去,中东战争的意义就是生存。

但是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中东战争更像是私利的争夺。

以色列成功建国,原先的巴以地区以色列拿了一多半。留给阿拉伯的只剩下一小半,还不如联合国划分的一半。

阿拉伯国家觉得自己太可怜了,决定联合起来再和以色列开战。

在打败以色列之前,阿拉伯各国更想知道谁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各国中的各派,也想知道谁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阿拉伯国家拒绝了联合国分治方案,并向以色列发动战争,导致拟建的“阿拉伯国”夭折。从这一刻开始,就代表了阿拉伯国家的“内战”开始。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或许在阿拉伯拒绝联合国建立“阿拉伯国”为私利争斗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中东地区的局势。


知I简


五次中东战争,相当于一个初中生分五次暴打了一群人心不齐的小学生。

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军和以色列的兵力均在三万人左右,后期通过扩军,以色列兵力达到十一万,阿拉伯联军约五万五。

虽然以色列在后期有了兵力优势,但在装备方面,还是阿拉伯联军占优。当时西方普遍不看好以色列,认为以色列必输,阿拉伯联军将在两周内解决战斗。

然而事实证明,西方专家看走了眼。因为以色列人对这场战争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保家卫国。不是生就是死。所以战争期间,以色列军人都爆发了极强的战斗意志。

反观阿拉伯联军,虽然有装备优势,但阿拉伯国家的目的不明确。开战之后,都在各自抢地盘,埃及抢了加沙地区,约旦抢了约旦河西岸地区,叙利亚抢了巴勒斯坦的北部。

战争结束后,巴勒斯坦相当于被以色列、叙利亚、埃及、约旦,四家瓜分了。四家都是胜利者,唯独巴勒斯坦人民是失败者。

如果按照联合国决议,巴勒斯坦人民早在1948年就可以建国,然而直到今天,巴勒斯坦都还没有完成建国。这就相当于是中东版的凉茶大战,加多宝和王老吉打仗,和其正莫名躺枪。

一边是抱着国家生死存亡信念参战,一边是抱着搂草打兔子的想法参战,阿拉伯联军要是打得过以色列。打得赢才怪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各国开始闹革命。

其中埃及在1952年推翻了国王统治,革命者纳赛尔成为埃及新领袖。

纳赛尔这个人,必须要承认,他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他上台后,埃及呈现出了一种难得一见的朝气。当时的埃及,大力推进国家搞工业化,修筑了很多大工程,比如说,著名的修阿斯旺大坝。

不过,搞国家工业化是要钱的,修建阿斯旺大坝这种大项目也是要钱的。而埃及当时偏偏就缺钱。于是,纳赛尔就盯上了苏伊士运河这颗摇钱树,带领埃及人民从英法手里强行收回了运河。

我们知道,二战之后的英法,盛极而衰,早已经不复当年之勇。当时的世界霸主,是美国和苏联。英法想抢回运河,那得先看人家美苏的脸色行事。可美苏又明确表态,不支持英法对埃及动武。

既要抢回运河,同时又不能直接动武。于是英国和法国想了个主意,就是雇佣以色列先和埃及打,然后英法再出面,借口调停,控制运河。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的怂恿下对埃及动武,接下来的七天,剧本按照英国人的设想,顺利上演,以色列先动手,埃及迎战,英法调停,埃及不干。然后英法趁机吊打埃及,试图武力夺回运河。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10月底至11月初,埃及被英法联军和以色列爆锤,短短几天时间,就死伤俘,共计一万多人。

埃及此时才明白,你大爷终究是你大爷,英法虽然是落毛凤凰,但这也不是它这种小国家惹得起的。

不过,就在埃及被打得喘不过气来时,比英法更流氓的美苏出手了。

美苏当时力挺埃及,其实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告诉英法:世界现在是我们的,你们已经是过气网红了,哪凉快哪待着去。再敢不经过我们同意就敢乱来,当心我们削死你俩!

英法被一通恐吓(苏联用核威慑,美国用经济手段恐吓),最后怂了。联合以色列侵占埃及的地盘全部奉还,苏伊士运河,自此也不敢再要了。

这里我们来复一下盘。

埃及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输了战争,但赢了战略。除了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交到了苏联这样的大哥,获得苏联援助外,埃及还通过力抗英法这两个长期统治中东的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赢得了阿拉伯一众国家的崇拜,成为当时阿拉伯世界的老大。

也就是说,和第一次中东战争一样,埃及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仍然是获胜者。

再进一步说,连续两次战争都没有吃亏,导致埃及人产生了轻飘飘的心态,认为带领阿拉伯兄弟们推平以色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件。这就为后来阿拉伯国家输掉第三次中东战争,埋下了伏笔。



1957~1967年期间,埃及带领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一直对以色列蠢蠢欲动,嚷嚷着要对以色列动手。

按照当时分析家的分析,阿拉伯国家确实占战略优势,以色列虽然有美国支持,但是阿拉伯国家也得到了苏联支持。更何况埃及在西、叙利亚在北、约旦在东,三国从三个方向同时包围以色列,如果仗打得好,像以色列这种鼻屎小国,两天就能被推平。

然而,事实证明,西方分析家这一次又看走了眼。因为以色列根本没按套路出牌。

1967年6月初,以色列预感阿拉伯联军可能会对自己下手,便在阿拉伯联军还没有集结之前,抢先偷袭,挑起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这一次大战,也被称为“六日战争”。

为啥是六日战争呢?因为以色列军队仅用六天时间,便用一波流空袭,带走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军。同时陆军突击,拿下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也就是说,以色列一战,就把埃及、约旦和叙利亚在之前取得的战果,全独吞了,并且还从埃及和叙利亚手上各挖走了一块肉。



众所周知,叙利亚丢失的戈兰高地,距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只有60公里,是叙利亚的战略要地;埃及丢失的西奈半岛西侧,正好就是埃及好不容易收回的苏伊士运河。

现在以色列军在戈兰高地驻军,严重威胁到了叙利亚。同时又在西奈半岛驻军,严重扰乱了苏伊士运河的正常通行,让埃及收过路费的生意做不成了。

叙利亚和埃及能忍下这口气?

所以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及和叙利亚就憋着一口气,准备报复以色列。

而这场报复战争,就是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埃及联合九个阿拉伯国家同时对以色列开战。

这场战争,规模大的惊人,以军总计投入兵力约40万,阿拉伯联军约45万,双方总计投入的坦克高达5300辆,火炮2800门,各式战机约1900架。

战争开打后,阿拉伯国家一度把以色列推到了绝境,打得以色列行将崩溃。但最终,以色列军队凭借惊人的毅力,还是顶住了阿拉伯联军的围攻。

并在美国情报部门的帮助下,从埃及军队的缝隙中穿插,完成反包围,一举瓦解了埃及军队的凌厉攻势。(美国通过卫星发现埃及在西奈的两个集团军之间有一个缝隙,便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以色列。之后以军从缝隙中穿插,抄了埃及军的后路)

埃及军队崩溃后,这仗就没法打了。于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只能停战,签订和约。

检视第四次中东战争。总的来讲,这一场战争是平手,阿拉伯国家开始打得不错,以色列后续的反击也很漂亮。

以色列最后翻盘翻得非常惊险,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美国的支持。战争打到一半时,以色列已经打不下去了,是尼克松总统下了一道著名的命令:“把所有能飞的东西都飞到以色列去”。这才挽救了半死的以色列。

可能正是因为在战争期间体会到了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体量——阿拉伯国家的人口是以色列的几十倍,可以不停的和以色列车轮战。这场输了,他们随时都可以打下一场,每一场战争都打死几个犹太人,总有一天能把以色列打崩溃。

所以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高层就有点怂了,产生了用谈判解决问题的心态。并最终在美国总统卡特的撮合下,与阿拉伯国家中影响力最大的埃及达成协议: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给埃及,双方讲和,正式建交。

这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


埃及宣布不打之后,弱小的约旦显然也没有再和以色列打下去的理由,双方甚至连领土争议都没有。于是,约旦和以色列也建立了外交关系。

到这里,当年和以色列死磕到底的阿拉伯国家中,就只剩下叙利亚了。(阿拉伯国家虽然集体仇视以色列,但真正愿意出兵的国家只有埃及和叙利亚等少数国家)

阿拉伯国家集体熄火后,这个时候,巴勒斯坦的游击队坐不住了。为了建国,他们组织了很多次恐怖袭击。后来大概是坏事干得太多,连庇护他们的约旦人都受不了了,于是巴勒斯坦游击队就被赶到了黎巴嫩。

但转移到黎巴嫩后,这帮巴勒斯坦极端分子仍然不老实,继续作死,打伤了以色列驻英国大使。

当时以色列早就想入侵黎巴嫩,建立一个亲以的黎巴嫩傀儡政权。现在正好又碰上了这个机遇。

于是,以色列便调集了十万大军,以消灭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为名,浩浩荡荡杀进了黎巴嫩境内(实际上就是侵略)。叙利亚为此也调集大军进入黎巴嫩。这一战,便被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最后的结果,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被以军逼出黎巴嫩,在黎巴嫩境内的一万名巴解游击队分别遣散到约旦、突尼斯、苏丹、埃及、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南也门和北也门,八个阿拉伯国家。

另外,前来助战的两万多叙利亚军队和十多万以色列军队,也都一并撤离。巴勒斯坦人和叙利亚人在黎巴嫩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一战中,以色列军队表现出的美国高科技与以军优势震动了苏联和华约国家的军事观摩团,使他们意识到了苏军和美军的差距。所以这也为后来苏联的开放政策直至苏联垮台,埋下了伏笔。


总体而言。战争的结果,取决于参战方对战争的目标和获得目标的决心。以色列能赢下五次中东战争,除了第五次是因为拥有绝对实力碾压了对手外,前四次赢下战争,都是因为以色列人抱着活下去的唯一信念,最终扛下来的结果。

而相比之下,阿拉伯国家则不同。他们的目标非常之模糊。有时候,他们想团结起来把犹太人推到海里去。但有时候,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又不愿意执行这个计划。因此阿拉伯国家吃瘪是很正常的。

当然,阿拉伯国家在不利情况下,为了获得与以色列和谈的机会,打一场漂亮局部战争的能力还是有的,但这个目标毕竟小气,存在被以色列分而击破的漏洞。所以五次中东战争的结果都是以色列赢,阿拉伯国家输。


Mer86


中东战争是一群恶狼和一头猎狗之间的较量,但最终结果群狼四散奔逃,猎狗胜利了。

更形象地说,建国之初的以色列只有人口60万,是襁褓中的婴儿;拥有四亿人口的阿拉伯国家是一群大汉。

因为刚建国的以色列,各个还没有健全,更谈不上运行。当时的以色列还没有建立起一支正规的国防军,以色列的全部家当:28架飞机、123辆坦克装甲车、5门大炮、3艘舰艇。

而阿拉伯国家军队参战军队的装备:131架飞机、440辆坦克装甲车、大炮140门、12艘。但这并非阿拉伯国家的全部家当,只是他们投入到战斗的军备。

阿拉伯国家的综合国力,后勤保障能力也是以色列的几十倍,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人类历史上力量对比最悬殊的战争。

就这样,战争一开始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以色列已经丢失了近一半的国土,仅仅成立半年的以色列就要面临亡国的危险。

可以说,第一次中东战争,是一场结果毫无悬念的战争,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取胜的是哪一方。

可是战争结果出乎意料:以色列竟然险胜,阿拉伯国家军队丢下了1.5万具尸体,以色列军队有6000人伤亡。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

既然第一次较量在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以色列最终都取胜了;那么以后的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力和国力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虽然过程惊心动魄,但取胜也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人口众多,国力雄厚的阿拉伯国家,打不过小小的以色列,原因就如下几个人方面。

一、犹太民族的整体素质高。

犹太民族虽然多灾多难,颠沛流离,无家可归,但犹太民族不但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中很多商界精英,科学巨匠、哲学大师。诺贝尔奖有五分之一落入犹太人囊中,全世界五分之一的顶级富豪都是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比尔盖茨、量子力学开创者波尔和波恩、原子物理学开拓者费米、创立电守恒定律的李普曼、测定光速的迈克尔逊、近代化学疗法创始人之一埃尔利希无不是大名鼎鼎、耳熟能详。

战争就是民族素质的较量,一支有文化、有素养的军队,打败相对没有文化、没有素养的军队是顺理成章的。

二、犹太人的经济实力雄厚。

既然犹太人中那么多成功的商人,他们的经济实力是不可小视的,尤其是身在美国的犹太财团。

所以在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军队得以迅速扩充和武装,能够打败貌似强大的阿拉伯联军。

三、以色列人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

以色列人几千年来颠沛流离,没有没有祖国,好不容易建国,他们个个奋勇当先,拼死保卫自己祖国,没有一个人愿意当逃兵。

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危在旦夕,但没有一个人跑路,反而在世界各地有安定生活的犹太人纷纷来到以色列,拿起武器保卫国家,这种力量令人恐怖的,强大无比的。而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不遗余力捐赠了很多轻型武器,很快就武装起以色列的国防军,提高了以色列军队的战斗力,为战争取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反观那些阿拉伯国家,他们即使打败了,也还有家有国,有退路;所以他们是各打算盘,一盘散沙。这样一对比,以色列取胜就不是什么怪事了。

四、以色列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支持。

以色列宣布建国仅仅十几分钟,美国就宣布承认以色列,而这时犹太人的国名还没有想好。

众所周知,当时的世界上,美国是经济和军事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支持谁,战争胜负的天平就会倒向谁一边。而且美国不是一个国家在为以色列撑腰,它有一个强大的团队。

美国登高一呼,法国、捷克等西方国家立刻对以色列倾囊相助,为以色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武器援助。

从1948年开始,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各种援助高达600多亿美元,并且不包括美国犹太人社团的大批赠款。军事上,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大批新式武器。从60年代起,为了跟苏联争夺对中东控制权,美国更是加强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

1967年初,美国最高法院又作出允许美国犹太人拥有以色列国籍的裁决。这使以色列在需要时可征召美国犹太人入伍。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400辆新式坦克和250架新式飞机,美国空军有1000名“自愿人员”充实到以色列空军中。

1971年11月,美国向以色列提供5亿美元的信贷,供其购置鬼怪式飞机和其它武器。在这期间,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军援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

而阿拉伯国家的后台老板苏联的援助却非常不给力,不是缩手缩脚,就是断断续续,从来没有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那么及时,也没有那么大方。这就让本来一盘散沙的阿拉伯阵营军队战斗力更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