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之 找抽的前因

晉文公重耳在逃亡之時,很多有識之士都跟隨他。這其中就有狐偃,趙衰,先軫,胥臣,魏犨等人。這一行人路過曹國的時候,雖然屢遭曹共公羞辱,但是曹國大夫僖負羈極其妻子深知重耳他日定會出人頭地,送食物和玉佩資助重耳,重耳深感恩情,他日定當圖報。

春秋故事之 找抽的前因

隨後,幾經週轉,公子重耳帶領大家來到了楚國。楚成王盛情款待重耳。

有一天楚成王邀請公子重耳到楚國雲夢澤打獵。楚成王彎弓連射一鹿一兔,眾人喝彩。這時,獵場中衝出一頭熊,急速奔跑。楚成王對重耳說,“公子你為何不射他呢?”

春秋故事之 找抽的前因

重耳拈弓搭箭之後,問天買卦,如若他日重返晉國能夠成為國君,此箭必定會中棕熊右掌。弓張箭離,棕熊應聲倒地,士兵們前去查看,果然公子重耳的箭射中棕熊的右掌上。楚成王讚歎道,“公子你真是個神射手啊。”

這時候,獵場中發出陣陣呼嘯聲,楚成王讓人去查看。回報消息的人說山中突然跑出來一隻野獸,這隻野獸樣子有點像熊,有一個跟大象一樣長的鼻子,可是頭卻長得像獅子,爪子跟老虎爪子一樣,身上的皮毛跟豺狼一樣,脖子上的毛跟野豬一樣,但是尾巴卻跟牛尾牙一樣,整個身子比馬還打,紋理跟非洲斑馬一樣,總之就是一個四不像的怪獸。護衛隊的刀劍,戈矛都不能傷到它,更可怕的是這隻怪獸咬咬鐵跟咬泥巴一樣,圍攻的戰車雖然車軸上包裹了鐵皮,但是還是被怪獸三兩下咬爛了,這隻怪獸身子非常敏捷,眾將士無法制服,因而在此喧鬧。

楚成王對重耳說,“公子你在中原出生和長大,博聞多識,應該知道這隻怪獸的名字吧。”

春秋故事之 找抽的前因

重耳回頭問謀士趙衰,趙衰說這隻怪獸的名字叫“貘(mo)”,是吸收天地之間的金氣而出生,頭和腳都比較小,但是喜歡吃銅和鐵,糞便遇到金屬便會消化為誰,這隻怪獸的骨頭裡沒有骨髓,用它的毛皮作為被子,具有闢瘟去溼的功效。

楚成王接著問,“那麼怎樣才能制服他呢?”

趙衰接著說,“這隻怪獸的皮肉都是鐵組成的,僅僅鼻孔中有虛竅,如果用純鋼做成的錐子刺它的鼻孔,或者用火燙鼻孔,它會立刻死亡,這時五行中的金怕火的緣故。”

趙衰說完之後,公子重耳的車右魏犨(chou)大聲喊道,我不用兵器就能活捉這隻怪獸,且看我來。魏犨跳下馬車,快速奔跑過去。

魏犨跑到西北角的圍場中,看到這隻猛獸,掄起鐵錘般的拳頭猛打怪獸,可是怪獸全然不怕,發出跟牛叫一樣的吼聲,前爪離地直立起來,猛撲魏犨,一口舔掉了魏犨腰上的一段鎏金鋥帶,魏犨大喊畜生看招,魏犨半蹲下然後用力躍起足足有一米高,這怪獸就地打滾躲避,魏犨撲空了,心中來氣,於是用盡全力躍起,滕身跨在怪獸身上,雙臂摟住怪獸的脖子,怪獸四隻腳用力在地上踩,上下跳動,魏犨隨著怪獸上下翻騰,雙臂始終不離開怪獸脖子。怪獸掙扎了好大一陣子,力氣漸漸消耗殆盡,但是魏犨卻毫髮無損,雙臂抱的越來越緊了,怪獸的脖子一直被魏犨鉗住,難以呼吸,逐漸就不動彈了。隨後魏犨從怪獸身上跳下來,稍微活動了下自己的雙臂,單手抓住怪獸的大象鼻子,跟拎一直羊羔一樣將這隻怪獸拖到了楚成王和公子重耳面前。楚國所有將士被魏犨的勇猛所驚呆,內心暗暗佩服魏犨乃是天生虎將。

春秋故事之 找抽的前因

隨後趙衰命令軍士取火在怪獸的鼻孔邊上燒薰,火氣慢慢侵入道怪獸身體,怪獸便軟成一堆。楚成王按照趙衰的建議將獸皮取下來做成被子。

楚成王感嘆道,“公子你的這一班隨從,各個都是英雄豪傑,文韜武略都兼備,我們楚國雖地多人廣,但是千萬人中也挑不出這樣的人才來啊。”

隨後,楚成王設宴款待重耳。席間,楚成王問重耳,如今我款待你,帶到日後你回國復位之後,將如何報答我呀。重耳說楚國地處西南,物產豐富,遍地都是珍奇寶貝,雲夢澤盛產美女,晉國難以匹敵。可楚成王追問,話雖如此,但是公子還是應該有所表示吧。重耳無奈說,“我雖欲與貴國結百年之好,但是萬一哪天兩國有衝突,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這樣依舊難免發生戰爭,我就再與貴國交戰。”這就是成語“退避三舍”的來源。

後來,晉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結束了十九年的流亡,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此時,楚國發兵攻打宋國,晉文公念及宋襄公曾經在自己流亡之時幫助過他,就打算髮兵救宋。晉文公聽取謀士狐偃的建議,讓宋國派使臣出使齊國和秦國,讓秦國和齊國在政治上給楚國壓力,同時晉軍攻打曹國和衛國,一來藉機報仇晉文公在流亡期間這兩國諸侯怠慢重耳,二來曹國和衛國與楚國是邦交,一旦開戰,楚國不得不來救援,這樣也能解了宋國的困境。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重耳率軍攻克曹國,並俘虜了曹共公。在查封曹國官員資產的時候,晉文公重耳特意下命令不能侵犯僖負羈一家。可是誰知魏犨和顛頡兩個人對晉文公約束他們極其不滿,於是就放火燒了僖負羈的家,魏犨還在這次縱火中受了點傷。

晉文公重耳看到昔日恩人因自己部下不聽命令而喪命,非常痛心,於是想處死魏犨和顛頡兩人,先軫認為魏犨勇猛無敵,楚國人都怕他,留著可以戴罪立功,可有人認為王法無情,況且魏犨又受了傷,威脅沒有那麼大。最後處理的意見是先視察魏犨的傷情在做決定,魏犨由於有先軫的通風報信,在調查人面前強忍著傷痛打了一套虎虎生威,威風八面的魏家拳,左傳的原話是【距躍三百,曲踴三百】。最後處理的結果是魏犨革職反省,顛頡立即斬首。

春秋故事之 找抽的前因

晉楚城濮大戰,晉軍在元帥先軫的指揮下,退避三舍以報答楚成王的恩情,隨後在城濮設計埋伏。晉國左軍由於戰馬頭披虎頭面具,楚國右軍的戰馬受到驚嚇而四處逃竄,【陳、蔡奔,楚右師潰】。晉國右軍先是引誘敵軍從山上衝下來,隨後楚軍發現情況不妙,在楚軍的右翼殺出一支軍隊,領頭的是晉國大將魏犨。魏犨的勇猛楚國人盡皆知,刀槍不入的怪獸都被魏犨輕易擒拿,更何況是普通人呢。看見魏犨長驅直入,楚國士兵兩腿發軟,兩眼發黑,四處逃命。楚軍無人敢當來勢猛烈的晉軍,大敗而歸。

此戰之後,楚國人把不知死活的行為稱為“找魏犨(chou)”,後簡化為“找犨”,最後為了方便書寫就寫成了“找抽”。這就是“找抽”一詞的來源。

春秋故事之 找抽的前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