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理血剂(一)

方剂学各论——理血剂(一)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36道)

1.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其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2.适应范围:活血祛瘀剂,适用于各种血瘀证。止血剂,适用于血液离经妄行而出现的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


3.配伍规律:活血祛瘀中常加理气、益气药,止血中又常加活血药。


4.分类:活血祛瘀剂和止血剂。


5.注意事项


(1)首先必须辨清造成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做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


(2)逐瘀过猛或是久用逐瘀,均易耗血伤正,在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且峻猛逐瘀,只能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勿使过之。


(3)必要时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或选用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血止而不留瘀;至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的出血,法当祛瘀为先,因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


(4)活血祛瘀剂虽能促进血行,但其性破泄,易于动血、伤胎,故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忌用。

6.具体内容


活血祛瘀剂


桃核承气汤


【方歌】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泄热破瘀微利效。


【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


【用法】作汤剂,水煎前四味,芒硝冲服,当微利。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方义】


①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泻热。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


②芒硝成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


③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为佐使药。


④原方“先食,温服”,使药力下行。服后“微利”,使蓄血除,瘀热清,而邪有出路,诸症自平。


【加减应用】对于妇人血瘀经闭、痛经以及恶露不下等症,常配合四物汤同用;如兼气滞者,酌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木香等以理气止痛。对跌打损伤、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当归、三七等活血化瘀止痛。对于火旺而血郁于上之吐血、衄血,可以引血下行,并酌加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


【注意事项】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用本方。因本方为破血下瘀之剂,故孕妇禁用。


血府逐瘀汤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义】

①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②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


③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④全方配伍,特点有三: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加减应用】


若瘀痛入络,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血瘀经闭、痛经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酌加丹参、郁金、䗪虫、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癥化滞。


【注意事项】由于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附方】


①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黄酒。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证。


②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血阻滞膈下证。


③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证。


④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功用: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

【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理血剂(一)

复元活血汤


【方歌】复元活血酒军柴,桃红归甲蒌根甘,祛瘀疏肝又通络,损伤瘀痛加酒煎。


【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酒大黄、桃仁。


【用法】加黄酒,水煎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方义】


①重用酒制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柴胡疏肝行气,并可引诸药人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


②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共为臣药。


③当归补血活血;瓜蒌根“续绝伤”(《神农本草经》),“消仆损瘀血”(《日华子本草》),既能入血分助诸药而消瘀散结,又可清热润燥,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大黄、桃仁酒制,及原方加酒煎服,乃增强活血通络之意。


④诸药配伍,特点有二:一为升降同施,以调畅气血;二是活中寓养,则活血破瘀而不耗伤阴血。瘀祛新生,气行络通,胁痛自平。正如张秉成所言:“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故名“复元活血汤”。


【加减应用】瘀重而痛甚者,加三七或酌加乳香、没药、元胡等增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气滞重而痛甚者,可加川芎、香附、郁金、青皮等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力。


【注意事项】运用本方,服药后应“以利为度”,若虽“得利痛减”,而病未痊愈,需继续服药者,必须更换方剂或调整原方剂量。孕妇忌服。


温经汤


【方歌】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气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方义】


①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


②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既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共为臣药。


③阿胶甘平,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麦冬甘苦微寒,养阴清热,三药合用,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痰调经,其中生姜又温胃气以助生化,且助吴茱萸、桂枝以温经散寒。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④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⑤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方中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补养为主;二是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配伍,能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养化瘀之剂。


【加减应用】


若小腹冷痛甚者,去丹皮、麦冬,加艾叶、小茴香,或桂枝易为肉桂,以增强散寒止痛之力;寒凝而气滞者,加香附、乌药以理气止痛;漏下不止而血色暗淡者,去丹皮,加炮姜、艾叶以温经止血;气虚甚者,加黄芪、白术以益气健脾;傍晚发热甚者,加银柴胡、地骨皮以清虚热。


【注意事项】月经不调属实热或无瘀血内阻者忌用,服药期问忌食生冷之品。


生化汤


【方歌】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泡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组成】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干姜、炙甘草。


【用法】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虚寒凝,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义】


①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为君药。


②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均为臣药。


③泡姜入血散寒,温经止痛;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共为佐药。


④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用以为使。


⑤原方另用童便同煎(现多已不用)者,乃取其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之意。全方配伍得当,寓生新于化瘀之内,使瘀血化,新血生,诸症向愈。正如唐宗海所云:“血瘀可化之,则所以生之,产后多用”(《血证论》),故名“生化”。


【加减应用】若恶露已行而腹微痛者,可减去破瘀的桃仁;若瘀滞较甚,腹痛较剧者,可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益母草等以祛瘀止痛;若小腹冷痛甚者,可加肉桂以温经散寒;若气滞明显者,加木香、香附、乌药等以理气止痛。


【注意事项】若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不宜使用;若恶露过多、出血不止,甚则汗出气短神疲者,当属禁用。


桂枝茯苓丸


【方歌】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癥块胎可安。


【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蜜。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配伍特点】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既用桂枝以温通血脉,又佐丹皮、芍药以凉血散痰,寒温并用,则无耗伤阴血之弊;二为漏下之症,采用行血之法,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俾癥块得消,血行常道,则出血得止。


【加减应用】若瘀血阻滞较甚,可加丹参、川芎等以活血祛瘀;若疼痛剧烈者,宜加玄胡、没药、乳香等以活血止痛;出血多者,可加茜草、蒲黄等以活血止血;气滞者加香附、陈皮等以理气行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