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博望坡之戰,為什麼指揮官不是諸葛亮?

佳寧姐姐說歷史


真實的博望坡之戰,發生於公元202年,該年劉備還沒三顧茅廬呢,還不認識諸葛亮呢。因此,歷史上的博望坡之戰,諸葛亮是沒有參與的。

這裡來說一下博望坡之戰的歷史背景。

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後,成為中原最強大的勢力,這無疑引起荊州牧劉表的極大擔憂。此時劉表經營荊州已有十幾年,在漢末亂世,荊州是比較安定的一個州,這得力於劉表非凡的政治才能。為了與曹操抗衡,劉表積極招降納叛,原關中軍閥楊定、張繡都曾投靠他。在劉備走投無路時,也前來投奔劉表。

與劉表相比,劉備十分落魄。他曾寄居公孫瓚之下,寄居陶謙之下,好不容易混了個徐州牧,又讓呂布給搶了。投奔曹操,半途又跑去投靠袁紹,在袁紹與曹操爭雄時,劉備跑到汝南,割據一方。不料曹操親征汝南,又把他打得落花流水。無奈之下,劉備逃到了荊州。

劉表得知劉備前來投奔,心中大喜,以上賓待之,還撥了一部分兵力給劉備。

公元202年,曹操與河北袁氏集團戰火重燃,劉表要混水摸魚,便派劉備乘虛而入,揮師北上,一路挺進,殺到葉縣。

曹操不敢輕視劉備,他派大將夏侯惇、于禁前往禦敵。豈知曹軍剛剛抵達前線,劉備就不戰而逃。不僅逃,還把軍營給燒了。曹軍總司令夏侯惇不禁對劉備有了輕視之心,認為其水平不過如此,便下令全軍急追,務必生擒劉備。

裨將軍李典提醒說:“劉備並沒打敗仗,莫名其妙撤退,還燒了大營,我懷疑定有埋伏。前邊道路狹窄,草木深密,不可貿然追擊。”

夏侯惇不理他,因為李典地位卑下,裨將軍地位尚在偏將軍之下,級別不高。什麼埋伏,無非李典自個怕死罷了。夏侯惇讓李典留守大本營,自己率主力追擊劉備。

不出李典的判斷,夏侯惇果然愣頭愣腦地闖入劉備的埋伏圈,差點被包了餃子,大敗而逃。劉備乘勝追擊,眼看夏侯惇在劫難逃之際,留守後方的李典率援軍趕到,遏制住劉備的攻勢。劉備斬獲頗豐,心滿意足,遂引兵而去。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博望坡之戰,這次戰役的規模不大,也跟諸葛亮沒有半點關係。


君山話史



這個題目真沒啥好說的,博望坡之戰時,諸葛亮還沒有出山,指揮官也就不可能是諸葛亮。


新官上任三把火,羅貫中老先生安排第一把火就是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可問題是諸葛亮寒木有上任呢!


既然說得不是諸葛亮,那就不能以三國演義來說事了哈。


建安七年(202年),劉備投靠劉表不久,光領餉銀不幹活不行啊,就被劉表逼著去進攻曹操。

曹操正忙著對付袁氏兄弟,就派遣夏侯惇、于禁、李典來對付劉備,博望坡之戰就此拉開。


指揮官既然不是諸葛亮,那究竟是誰呢?



據《先主傳》記載:

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博望坡之戰,對於劉備而言,是其一生中少有的經典戰役之一,也是曹操第一戰將夏侯惇完敗之戰。

劉備被曹操譽為是天下唯二的英雄,但劉備在軍事上的成就,乏善可陳,但這次戰役卻很經典,其中有幾個看點:


第一,劉備自從到了徐州之後,基本上是屢敗屢戰,博望坡之戰終於讓劉備又嚐到了勝利的滋味。


第二,為何之前屢敗,這次卻能獲勝呢,而且很經典,很可能有了高人在其背後出謀劃策。


這或許就是羅貫中安排諸葛亮在這個時候登場的原因吧。


豹眼認為,很可能徐庶在這個時候,就已經投奔了劉備。


從戰役的過程來看,劉備預先設置了伏兵,並自己燒燬了營寨假裝逃跑,引誘夏侯惇陷入埋伏,幾乎活捉了夏侯惇。


關羽、張飛怕過誰,而且這時趙雲也歸隊了,這幾個狠角色眼裡哪有夏侯惇等鼠輩。就以前劉備的套路,哥幾個直接就跟他們幹上了。

可這次不同,因為有高人指點,就先設了個套,然後等夏侯惇上鉤。可夏侯惇還以為劉備是以前的老套路,也就中了埋伏,幸好李典解圍,才得以逃脫。



第三,此戰看出,“盲夏侯”一隻眼照常很生猛。


李典曾經提醒夏侯惇注意劉備的埋伏,但他毫不把劉備、關羽、張飛、趙雲一干人等放在眼裡。

可知,劉備在新野休整了一年多,又招納了當地許多的豪傑,不清楚這時候魏延是否加入了劉備陣營,但僅僅這哥四個的戰鬥力就爆棚了,不過夏侯惇毫不畏懼。

此戰看出夏侯惇明顯是輕敵了,畢竟他們之間多次交過手,關羽、張飛也不是江湖上傳說的威震敵膽,起碼夏侯惇就沒把劉備等人當回事,否則,夏侯惇如果懼怕還能主動陷入埋伏嗎?

可劉備有了徐庶的指點,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這就是套路,一換套路就很容易讓對手摸不著壺底,這是劉備取勝的關鍵。


第四,劉表耍小心眼,劉備豈能不知。


劉備依附劉表,屯兵新野,到處結交英雄豪傑,前來投奔的人不少,這引起了劉表的猜忌,私下裡就暗暗地想控制他,並很噁心的命劉備去進攻曹操。


劉表不提供兵力支持,就劉備那幾杆槍豈能對付了曹操?劉備也是心知肚明。

劉備為了保存實力,並不想為了劉表導致自己出現損失。此戰,劉備見好就收,並沒有付出全力,否則夏侯惇就慘了。

如果劉備拿出漢中之戰的勁頭,恐怕夏侯惇早就在地域等著其兄弟夏侯淵了。就關張趙那些狠角色,要想幹掉夏侯惇,概率是很大的。


之所以夏侯惇能夠逃脫,是因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殺掉夏侯惇一千,對於劉備幾無意義,但自損八百,劉備就心痛了,劉表可不會再給他補充兵員。


這一點,豹眼在別的問題中也曾經談到過這個觀點。


劉備是很滑頭的人,無論在哪裡,都幾乎是出工不出力,不像關羽,咔嚓一下就把顏良給斬了。同樣是官渡之戰,劉備與文丑帶領五六千騎兵,數萬步兵,結果被曹操率領的六百騎兵擊敗,文丑被亂軍所殺,劉備自己溜走。

如果當時劉備等死戰,六千對六百,殺掉了曹操,恐怕就沒有後期官渡的對決了。


劉表察覺了劉備的野心,劉備對劉表命其進攻曹操的意圖豈能不知?又豈能肯為劉表出全力?



第五,戰役很經典,劉備不僅取得了勝利,最關鍵的是劉備終於弄明白之前屢戰屢敗的原因了。


只靠幾桿槍的火力是不行的,必須有高人出謀劃策不可。

這才是劉備放下中山靖王之後,豫州牧、左將軍、宜城亭侯的架子,四處尋求高人,最終三顧茅廬得以請出諸葛亮出山的原因。


據《諸葛亮傳》記載: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劉備屯兵新野,徐庶主動求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而且徐庶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

劉備本以為一提起自己的大名,諸葛亮就屁顛屁顛地來歸順,可徐庶卻說不親自去請是不行的。


有人說諸葛亮曾經主動參加劉備舉辦的派對,客人都走了,諸葛亮卻賴著不走。

劉備說:“都走了,你咋還不走,還等著上菜哦!”

諸葛亮說:“有些事想跟您聊聊。”

結果一聊就聊出了火花,也就“猶如魚之得水也。”


豹眼認為這不可信,諸葛亮《出師表》明確說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由此看來三顧茅廬是沒有問題的。


但也存在諸葛亮先去找劉備喝喝茶,隨便聊聊天,但劉備想請諸葛亮出山時,經三次才得以如願的可能性。

不過呢,從博望坡之戰到諸葛亮出山,差不多五年的時間,如果徐庶策劃了博望坡之戰,這麼長的時間劉備才請出諸葛亮,就是個問題。難不成劉備一年去一次嗎?


這也就是“一山不容二虎”說法的由來,意思是徐庶並不想因諸葛亮出山而丟掉了自己的飯碗。

《三國志》沒有為徐庶單獨列傳,《後漢書》介紹的也不清楚,對於徐庶何時“見先主,先主器之”不得而知,也不知何時舉薦了諸葛亮。這也是羅貫中安排徐庶走馬薦諸葛的原因吧。

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考證,暫時豹眼不知道結果,有知道的友友告一聲哦!!!


總之,博望坡之戰是劉備指揮的沒問題,沒諸葛亮啥事也沒問題,但有沒有徐庶參與不肯定,但豹眼認為,徐庶參與的可能性很大,但這不影響諸葛亮不是指揮官,更不影響指揮官是劉備。


謀士再高明,也替代不了老闆,老闆永遠是最高指揮官。



豹眼看歷史


首先,在史書中,並無“博望坡”這個“坡”,我曾寫過《博望不是坡,華容沒有道》,“博望”是個縣城名稱,是南陽郡裡的一個縣城。

其次,袁紹病逝後,曹操出兵河北,袁紹長子袁譚、次子袁尚等稍微安定了,曹操加以安撫,包括袁紹的外甥高斡等人,都留任原職。而此時,劉備北侵至葉縣(荊州南陽郡),葉縣位於荊州和豫州(穎川郡)交界處。曹操隨即回頭,從河北迴來,準備第一次攻打荊州。

再次,曹操第一次攻打荊州,兵分南北兩路。北路部隊,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直接對抗劉備,在南陽郡地面上發生戰事;而南路,則曹操本人率領,“軍西陵”,從豫州汝南郡的西陵縣城,準備往西進軍,進攻方向應該是荊州江夏郡。

劉備見夏侯惇等人率兵前來,就主動後退,退到博望縣城一帶,夏侯惇追來,劉備放了一把火,“劉備一旦燒屯去”,劉備放了一把火,實際上是燒了自已的營房,即“燒屯”,表面上似乎是不戰而潰逃,夏侯惇、于禁繼續追擊,正好中了劉備的埋伏。不過,當劉備看見李典前來救援,就立即繼續逃跑了。“(劉)備望見救至,乃散退”。

不過,此時由於河北袁紹兩個兒子,又開始兄弟相爭內鬥了,曹操就停止征伐荊州,立即掉頭北上,去徹底收拾袁家兄弟去了。

歷史上,劉備並不是火燒博望坡,也不是火燒夏侯惇,而是在博望縣城,火燒自己的營房,假裝潰逃,引得夏侯惇急追,劉備乘機打個埋伏戰。

而此時,諸葛亮還沒見到劉備,沒參加這場戰鬥。即使參加了,諸葛亮也不會成為“小說中”的指揮官。在《三國志》中,劉備生前,諸葛亮都沒指揮過什麼戰鬥,甚至也沒參加過什麼戰鬥(除了荊州之戰,那是逃亡之際才參加的),劉備入川、劉備回公安與孫權兵戎相見、劉備打漢中、夷陵大戰等,劉備都不會帶上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只是小說中的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