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办公,只是看上去很美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亚太及大中华区主席赵柏基接受《明报》独家专访时说:作为全球四大会计师行之一的PwC,将于2019年2月开始,在香港、内地及澳门正式全面落实「灵活工作」制度。也就意味2019年2月起,普华永道全员都可在家办公!


在家办公,只是看上去很美

这个消息立马在朋友圈炸开了锅,很多人拍手称快:看,这就是别人家的公司!

因为在家办公的益处显而易见,比如:

  • 可以减少通勤时间
  • 工作的自由度更高
  • working lifebalance(特别职场妈妈)
  • 显著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 ...


正是由于这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我们反而忽略了在家办公的潜在风险。

1、模糊工作和生活的边界

之前有过一个关于幸福度的调查,影响人生活幸福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工作和生活边界的模糊。

由于微信、钉钉等社交应用的普及,实际上我们24*7都处在随时待命的状态:

  • 旅游中突然被老板钉钉
  • 正在约会被突然被客户@
  • 凌晨突然接到同事语音电话
  • ...


无论是否有在家办公的制度,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处在“灵活办公”的状态,这个制度的一大好处就是成功的让这种模糊的状态合理化。

后果是你再也无法抱怨说working life balance了,因为工作暨生活。

比如这位网友的评价,虽然过于极端,但不无点道理!

在家办公,只是看上去很美

2、精力分散导致效率低下

很多人都有共同的发现:在公司的效率,要远比在家高。这背后就是精力管理带来的效率问题。

办公用一个个格子把大家隔离开来,看似让人更孤立,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给职场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全身心的投入去完成一项任务。

在家办公,只是看上去很美

但在家很难像在公司一样高度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总是有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打扰,比如孩子、外卖、电视等,精力过度分散带来的就是效率的降低。

所以在家办公,你被工作占据的时间反而会加长。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去咖啡厅/书店等更加放松而不是在家工作,比如我就是一个在咖啡厅加班效率最高的人。

这就导致了灵活办公的边际收益在降低,因为办公场合只是从公司换到咖啡厅而已。

3、协作、沟通成本提升

这两年“超级个体”的概念特别火,比如《哈佛商业评论》就说:“新经济的单位不是企业,而是个体”。

当我们过度强调超级个体的时候,往往忽略的协作的存在。

首先,现在办公场合沟通协作简直无处不在,每一个员工都是网状结构上面的一个节点,被动或主动的跟其他节点协作配合。

其次,我们面对的环境愈加复杂和不确定,这种状况下,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参考文档:如何提升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灵活办公不可避免的会提升沟通协作的成本。

比如,本来当面沟通三分钟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可以需要call一个多人电话会议。本来工位吼一声就能确认的信息,需要群发给所有人,还要确保每个人都收到...

在目前这种工作模式下,灵活办公或在家办公只是一种看上去很好的东西,但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比如:

  • 如何评估工作量和工作时长
  • 如何合理分工,提升工作生活平衡度
  • 如何为职场妈妈提供针对性的保障措施
  •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升幸福度
  • ...

这些对措施大部分人来讲都远比所谓的“在家办公”来的更实用、有效,只是企业愿意投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