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一直沒好意思說,我這段時間真的在家裡宅了好多天,哪兒也沒去,每天看電影看書打遊戲,餓了點各種外賣,渴了喝肥宅快樂,困了倒頭就睡,期間非常湊巧碰上了一次交電費,一次交水費,全部手機操作完成,非常完美。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我離開家最遠的地方是家門口半米,因為把垃圾放出去這樣有人會來收掉。見的最多的人是外賣小哥——當然我根本不記得他們都長什麼樣,總之基本上是統一的制服,說著一樣的話:「請給個好評,謝謝。」我的回覆也一成不變:「一定,一定。」反正外賣軟件每次都會提醒我評價,隨手點一下就行,根本不費腦子。

至於吃了什麼我實在已記不太得,大體我喜歡吃的東西包含如下幾個元素:咖喱,辣白菜,燒烤;我喜歡的具體菜色隱約有那麼二十來種,翻來覆去組合著點總沒錯,不會吃不下,但也實在很難記住到底吃了什麼。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所體會最揪心的時刻大約是某天外賣不知為什麼遲到了二十分鐘,我點了一次催單,賣家額外給我發了五塊錢紅包,我第二天點單的時候多加了兩個茶葉蛋,不太好吃,吃了一個扔了一個,覺得有點可惜。也因此帶來了最大的一次運動量:剝茶葉蛋的時候不小心打翻了肥宅快樂水,擦桌子擦了五分鐘。

總而言之,我模式化標準化地宅了好多天,很肥宅的那種宅。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作為一名社會科學老師,本著一顆探究無限的心,我給自己這樣看起來極端厭世的行為找了個實驗目的:我想試試肥宅是不是真的會快樂。

事實證明:可以說是非常快樂。


可是為什麼呢?我不該理論上是個社會動物麼?為什麼肥宅就能快樂?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提前說明,以往的長假我很少呆在家裡。我往往會給自己安排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去一個嚮往已久的地方旅行,比如認真學習一項新的運動,再比如更簡單地把每天都用各種各樣的聚會塞滿:跟各路豪傑一起吃飯、喝酒、唱 K、密室脫逃,真人 CS,大吵大鬧,大哭大笑,揮灑青春。

但那樣的日子我突然發現不知何時可能已真的遠去,這些選擇共有的問題如今看來竟已是如此不可調和:


  • 身心的勞累——可能人真的會越來越不喜歡折騰,以前會為喜歡的餐廳排上兩小時的隊,現在連出差的飛機都是儘可能買最早班或最晚班,因為排隊和等候的人更少,我能少站一會兒;
  • 穩定性欠佳——不論旅遊還是聚會,只要出門就會遇見各種突發狀況,坑爹的導遊、正在維護的景點、排風扇聲音太大的旅店,甚至菜裡吃出的一根不知哪來的髮絲都能輕鬆毀了一天;
  • 壓力進行時——有人的地方就有攀比競爭,籃球要比誰進得多,唱歌要比誰唱得好,甚至吃飯都要比誰更是一枚標準吃貨。曾經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就因為一句「誰更能吃」的戲言,兩個人加起來吃完了整整五張 12 寸的披薩,然後兩個人都接連不舒服了好幾天。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而肥宅的生活這些問題幾乎全部迎刃而解:


  • 只需要一點點技術水平就可以讓你床都不用下,根本不累;
  • 我們很輕鬆就能接觸到世界上最頂尖的遊戲、電影、小說,隨之獲得的情緒波動自然穩定性高於所謂的美景;
  • 自己在家沒什麼好競爭的,至於遊戲,打單機就好啦,實在還覺得不舒服,來我手把手教你使用作弊軟件,每個Boss都是一招帶走的快樂瞭解一下?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分析到這裡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身邊越來越多人的追求不再是以往的環遊世界或是造福人類,而是可以什麼都不幹就在家裡宅好


一來階級固化帶來的絕望吞噬掉了大量人的夢想,寒門再難出貴子,教育不公、成長不公、職場不公、什麼都不公,尋常人家所能求的最多也就是些小確幸,這是現實的冰冷;


二來模式化的娛樂真的在這些年飛速的發展,無論動漫、電影、小說,還是綜藝、番劇,對人的把握也越來越準,越來越模式化。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仔細想想那些風靡全世界的超級英雄,有沒有哪個是家庭美滿的?是不是幾乎一個都想不出來,他們不是缺爸就是少媽,還有更多父母都不善終的。為什麼呢?


因為家庭破碎的人設最討喜,最能有血有淚。套路越來越多,越來越準,感動的收割也就越來越輕而易舉,而且人們好像就是願意買這樣的賬:哭完這個哭那個,根本停不下來。而現實生活裡你多久沒好好哭過了?這是虛幻世界的溫暖。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所以肥宅成了人人引以為傲的文化,甚至成了對抗這個世界無情的手段——但這不減損其背後讓人細思極恐的隱喻。

首先,肥是什麼?其實肥是一種對自身生存技能的放棄。


幾百萬前的原始人是絕對不敢肥的。肥會讓他們上不了樹,抓不到獵物,找不到配偶,甚至連野獸來襲的時候都只能被迫斷後,更不用說隨之帶來的各種疾病。


而現代社會,肥變得越來越……無關痛癢。野獸早就被關進了動物園裡,果子早不用自己摘,大部分的病也都早不會讓你立刻死去,可能最後還能受點約束的就是所謂的吸引配偶。畢竟普遍,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對象長得像肉山。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但這也僅限於人們還執迷於自身基因的傳承,或者寄希望於讓孩子實現自己不曾實現的願望。可現實呢?城市將人們抽離了族群,傳宗接代越來越沒什麼「無後為大」的說法,而教育資源的嚴重不平等也讓很多人看清了現實——你實現不了的願望,你的孩子也不行。


所以肥就肥吧,又能咋?


肥意味著人們對生存技能的放棄,而得過且過逐漸成為主流。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宅又是什麼?宅的本質是對探索和麵對面社交的放棄。


幾百萬年前的人類肯定也是不敢宅的。不離開家吃的哪裡來?這片地方打雷下雨著火颳風了要往哪裡去?又要找什麼人去兌換相應的勞動工具?更不用說如果一直呆在那個什麼都沒有的破窩棚裡,光無聊就會無聊死的吧?

而現代社會,宅變得越來越……有理。自家的房子住一輩子是沒人管的,吃的點外賣就可以,如果情況允許,很多人一臺電腦一部手機最多再來一臺 Switch 就能快樂到地老天荒。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之所以還有很多人沒這麼做,不過是因為房租電費水費還是得要錢,而錢得靠工作去掙。但工作上的成就如之前所說早已不是目的,肥宅(再也不工作)成了目的,而其他的都只是手段而已。


也就是對一般人來說,墨守成規不犯錯地工作,再用換取的資源拿來供他們在設計好的路徑裡換一份感動或愉悅,這就是生活。

不由得要再稱讚一下現在各種娛樂產品設計的精良程度,雖然還沒到在你腦海裡插個電極,按一下你就哭,再按一下你就笑的程度,但也不遠了。而根據生物學、腦科學發展的速度,那一天可能真的也不會太遠,到時候御宅族會變成更加可怕的一股勢力。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當然,你可能覺得應該對我高呼:社交!社交!電腦再怎麼樣也只是冰冷的一坨金屬而已,它怎麼能代替人類溫暖的擁抱呢?


這話我不否認,但有個前提,那就是人類擁抱還溫暖。


城市化加劇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身邊大部分的人甚至還不如冰冷的金屬,畢竟金屬不會背叛,金屬也不會給人帶來傷害,甚至即便有一天金屬真的有了自己的智能,它也還會被三定律所束縛著,為保護人類而生。


況且,誰說宅就沒社交了?只是不在面對面了而已,而線上的社交,往往才最有溫度。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如果不信,你大可以翻翻這幾年的大事件,能讓你感動溫暖的,難道大部分不都是所謂“網絡的力量“?同時網絡大部分時間還是非常安全的,對單個的上網者來說大家都可以指點江山,激昂文字。

所以,放棄探索,偏安一隅也成了趨勢。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好,肥和宅聊完,終於我們要說重點了——


末日是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想:在這樣一個肥宅盛行的社會里,真實還存在麼?


網絡確實四通八達,但網絡既然叫虛擬世界,那麼也就說明它不是真的。回看我這段時間的快樂生活,其實人的因素可以完全被捨棄,外賣小哥只需要換成機器人,我就真的不需要人來活了。而這種替換時間也不會久遠,在美國已經有不少外賣是用無人機來送的了,這項技術全球化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至於誰來做菜,機器人料理的發展更快,做出來的菜也更穩定。至於網上的內容,本質上是一大堆數據,而這些數據其實很多是……假的,或者說是可以由少數精英人群批量地造出來。仔細想想,其實不到 0.01% 的人創造出來的東西就娛樂了了剩餘 99.99% 的人,不可謂不高效。

這好像聽起來也沒什麼。不過就是我們不直接依賴其他「人類」也可以活嘛,這有什麼可怕的?


這其實非常可怕。因為我們都知道,是社會分工造就了今天的社會,人和人彼此之間的依賴讓現在的社會結構得以存在,也創造出了現在的所謂「人權」——人人生而平等。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這樣虛偽的平等其實很單純地建立在對彼此貢獻的認可上。比如法國白人為什麼會跟法國黑人說我們都有人權(即便他們覺得這些黑人又笨又懶)?因為那些白人還需要黑人做一些他們不想做的事情:掃大街,通下水管道或者種植蔬菜。


所以你也是人,有權。但如果有一天,這些工作都不再需要人了呢?假設機器都能做,並且都能做得更好呢?或者說只要一點點人就可以操作著大量的機器高效的完成呢?畢竟那都是些非常標準而流程化的東西。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肥宅文化只是個小小的縮影,這意味著:人原來開始可以不需要人了。


既然我們因為需要彼此走到今天,因為想象的共同體我們打贏了進化這場終極戰爭,淘汰了比我們更高、更快、更強的各種動物,那我們的末日也必然就來自於彼此的不需要。


當機器、人工智能大量取代人,當只需要少數人控制大量的機器和電腦就可以滿足全世界所有人的生、老、病、死的所有需求時候——


這些少數人為什麼還需要剩下的人呢?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有意義麼?養著來幹嘛呢?滿足自己的優越感麼?如我們之前所說,這種優越感和滿足感現在優秀的娛樂產品已經可以部分提供,未來可能的藥物或其他生化手段可以完整提供——那說真的,那無用的大多數還能有人權麼?還配被稱為人麼?

那這些少數人從何而來?美國歐洲已經非常明顯,越來越清晰的階級固化簡單明瞭地劃出了各個階級,上級人掌握著大量資源,下級人單調地服從並不反抗,肥宅而快樂地接受剝削,而上級人又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兩個方向:


  • 繼續深化階級壁壘,讓階級差距固化成物種差距:生物技術,醫療,金融……
  • 發展更高效的,替換掉下級人勞動的技術:人工智能,雲計算,機械製造……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這種剝削甚至已經不再侷限於一般工作上的剩餘價值,而針對的是我們的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的生活。隨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份花銷越來越依賴網絡,我們越來越多的信息和數據被他人和公司掌握,我們存在的每一秒鐘本質上都在為完善未來新種族不依賴其他人類生存的生活嘗試提供測試數據和樣本。


而你也許想問,這些精英難道就不肥宅了麼?這也許恰恰是這個推論最有趣的地方,他們也在肥宅,但資本早已給了他們最好的壁壘,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坐在車頂,自不用無味掙扎。他們未來也會肥宅,也會快樂,只是那種快樂將會是長久的極樂。

所以這不是某個人、某個公司或者某個國家的陰謀,而是這個時代前進的必然,而肥宅的預言只是揭露了其中小小的一角。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畢竟,如若地球有知,資源枯竭、千瘡百孔的地球本體也一定在全身心期待大量人被遺棄的那一天。對地球來說,那就像是一次徹底的化療,大量的癌細胞被殺死,只剩下對身體無關痛癢的一部分。

而當那一天真的來臨,肥宅的稱呼將會消失,肥宅的快樂將致死,人類也將徹底步入新紀元。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武漢解封、春暖花開,可遠在美歐的精英會甘心“肥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