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名帖《蒙诏帖》:有说是真迹,有说是宋人的伪作

【未关注我的朋友请点击一下文章标题右侧的“关注”,以免错过好图】

柳公权名帖《蒙诏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如下:

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 鉴藏印有宋“绍兴”、元“赵氏子昂”、明“冯氏鹿庵珍藏图籍印”,清“安岐之印”等十几枚。《蒙诏帖》是一通信札,白话文大意是告诉对方自己能力有限,只是出守翰林的小闲职官员,帮不了亲情嘱托办的大事,请谅解自己的难处。

柳公权名帖《蒙诏帖》:有说是真迹,有说是宋人的伪作

柳公权名帖《蒙诏帖》:有说是真迹,有说是宋人的伪作


柳公权名帖《蒙诏帖》:有说是真迹,有说是宋人的伪作

柳公权30岁时就登进士第入仕,42岁时在唐穆宗朝补翰林学士,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经屡次升迁,柳公权担任翰林学士承旨,这一说,时间就是20年过去了。

柳公权名帖《蒙诏帖》:有说是真迹,有说是宋人的伪作


柳公权名帖《蒙诏帖》:有说是真迹,有说是宋人的伪作

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比柳公权官职大,看弟弟长期做这种地位低的官职,还曾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先朝只任他为侍书(翰林院掌管文书的官职名),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以此为耻,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

好在柳公权官运还不错,还挺长寿,官职从62岁开始越做越大,82岁时做到了二品官太子太保后,才光荣离休,以88岁的高龄驾鹤西去。

柳公权名帖《蒙诏帖》:有说是真迹,有说是宋人的伪作


柳公权名帖《蒙诏帖》:有说是真迹,有说是宋人的伪作

《蒙诏帖》的真伪争论,问题在于“出守翰林”与“职在闲冷”这两句。有学者认为“出守翰林”在文辞上不符合当时居官者职守的称谓,可能是宋人据《紫丝靸帖》的大意写出的词语。有学者认为此帖的前四行与后三行用笔差异较大,前四行字体硕大,后三行笔走龙蛇细小,末行的“权”字笔画不成结构,与柳氏遒媚劲健的书风悬殊较大,据此断定是宋人仿本。

柳公权名帖《蒙诏帖》:有说是真迹,有说是宋人的伪作

而近现代大师谢稚柳则认为此帖意态雄豪,气势遒迈,不仅为柳书的结构,也为唐代法书中的典范风格(《鉴余杂稿》)。据谢稚柳考证,翰林侍书学士“颇偕工祝”,公权引以为耻,而有“职在闲冷”之说,“出守翰林”只是说自己出来担任了翰林院的官职而已。曹宝麟先生也认为当时官员莅职中书省、翰林院,用“出守”的例子比比皆是,“出守”乃官场通称,伪作之说难以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