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我们为什么存不到钱

根据2018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一代(35岁以下)认为要有舒适的老年生活目标,需要163.4万人民币,不过56%的人员尚未开始储蓄,开始储蓄的人员,月均储蓄存款是1389元,那样达成目标就需要60年?若1990年出生,23岁毕业工作,要到80岁才可以存到~当然有人说工作越长工资越高,却不得不忽视你的消费负担越来越大。。。。

按照自己的经验来看,现实是这样子的:

92年生的我,23岁大学毕业,大四实习的工作是在软件企业做财务实习生,当时住在学校,月入一千,主要的消费内容是交通每天4块,饭钱大概30,月消费合计34*30=1020,还没毕业当时爸妈给的生活费是1000,结余980,生活娱乐,衣服化妆品,结余为0

15 年毕业后的正式工资3200,到手2800.宿舍是不能住了,三个人合住在城中村,平摊500+水电100=600,吃的倒是一天30,有时候走路上班还好,还剩1300,爸妈也暂时还不用给家用,过年过节还是会稍微有给个一两千。。。所以基本上满足需求吧,结余不多

庆好每年都有涨工资,后面工资5K,6K.大家都想要私人空间,自然也就分开住,房租由500变到1000+,好吧,涨的工资都在房租里面了。。。其他都没有变,开始每月给老妈500家用,偶尔两周出去吃一顿饭合计400,每星期一次游泳合计4*25=100,饭钱900,还不算上置装费,护肤品,剩余1100—2000.,有时候突发买个喜欢的物品,买个东西奖励一下自己辛苦工作,结余也会是0。。。

在我工资涨起来的时候,我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消费习惯也相对花费多了。。。。

我6K甚至10K,或者更多都存不了多少钱,我归结于虽然生活环境及方式不一样了,但是源自于没有储蓄的习惯及一开始没有生活压力。

我生活在大城市里面,过着朝九晚五或者是996的生活,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上班或者下班的路上,唯一的生活来源是工资,我们没有储蓄的习惯,我们习惯有多少花多少,因为我们一开始可以说没有什么负担,一人吃饱就可以,偶尔会买贵一点或吃好一点庆祝或安慰一下自己。我们有着及时行乐的习惯,也没有记账,所以工作几年下来一分钱都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