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宇宙最神祕的面紗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無論是從“大爆炸宇宙論”中的宇宙創生開始,還是從現在客觀存在的宇宙萬物來說,最基本、最原始、最普遍、永恆存在的客觀自然現象就是物質的熱現象和磁現象,這兩種現象是其它一切現象的本源,其它任何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甚至於人類或者外星人主觀發明創造、勞動實踐所形成的實體物質都不能脫離這兩種現象而單獨存在。只有揭開宇宙最神秘的面紗,才能找到宇宙大統一理論。可以說沒有物質的熱現象和磁現象,宇宙就不可能存在,萬事萬物也都不可能存在。


揭開宇宙最神秘的面紗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那什麼是熱現象?自然界中與物體冷熱程度(溫度)有關的現象稱為熱現象。人對冷和熱會產生生理上的感覺,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人感覺熱;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人感覺冷。但溫度並不熱,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利用溫度計可以準確地測量物體的溫度。說物體吸熱和放熱,這裡的熱指的是能量。熱力學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熱可以轉變為功,功也可以轉變為熱,消耗一定的功必產生一定的熱,一定的熱消失時,也必產生一定的功。熱現象包括熱輻射、熱傳遞、熱耗散、熱滲透、熱對流、熱轉換等。


揭開宇宙最神秘的面紗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而什麼又是磁現象?自然界中與磁體磁場有關的現象稱為磁現象。磁體能夠吸引鋼鐵一類的物質。磁體兩端吸引鋼鐵的能力最強,這兩個部位叫做磁極。能夠自由轉動的磁體,例如懸吊著的磁針,靜止時指南的那個磁極叫做南極,又叫S極;指北的那個磁極叫做北極,又叫N極。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磁現象包括相對靜止和相對運動的物體及物質的磁場特性。


揭開宇宙最神秘的面紗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為什麼說物質的熱現象和磁現象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客觀自然現象?這裡就從“大爆炸宇宙論”展開說起。“大爆炸宇宙論”認為: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1927年,比利時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說。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假說提出星系的紅移量與星系間的距離成正比的哈勃定律,並推導出星系都在互相遠離的宇宙膨脹說。“大爆炸宇宙論”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而這個過程就是熱現象中的熱耗散。緻密熾熱物質通過爆炸,物質攜帶著熱量一起擴散分佈到宇宙中,這就是宇宙創生的開始。在這個時期裡,宇宙體系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該理論的創始人之一是伽莫夫。1946年,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大約14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但是宇宙創生以後,產生的星系、星雲、恆星、行星、衛星等等,都在圍繞更大的天體自轉和公轉,這說明一定是具有一種最原始、最基本的力在起作用。而磁場力在所有的基本力中是具有超距作用的,這也正好印證了現在的宇宙大磁場的存在。因為宇宙中所有的光、射線、電磁波、噴流以及超距作用力等都是通過磁場傳遞的,由此可以推斷,浩瀚的宇宙之中到處都分佈著磁場,而且必然存在原始磁體和磁場,從而說明大爆炸的緻密熾熱物質就是原始磁體物質。


揭開宇宙最神秘的面紗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為什麼說物質的熱現象和磁現象是最普遍、永恆存在的客觀自然現象呢?因為原子和分子的熱運動永不停息,所以宇宙空間溫度無處不在,就連太空也存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是-270.15℃,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大爆炸”所遺留下的佈滿整個宇宙空間的熱輻射,反映的是宇宙年齡在只有38萬年時的狀況,其值為接近絕對零度的3K。熱現象從物態變化方面來說包括:熔化、凝固、蒸發、沸騰、液化、昇華、凝華等。這些熱現象與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關係密切。物質的磁性不但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多種多樣的,並因此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近自我們的身體和周邊的物質,遠至各種星體和星際中的物質,微觀世界的原子、原子核和基本粒子,宏觀世界的各種物質材料,都具有這樣或那樣的磁性。從而說明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所以把宇宙空間磁場的這種分佈稱為宇宙磁海。所有不具有磁性的物質在整個宇宙磁海中也會被磁化,這就是宇宙磁場的普遍性原理。即使地球毀滅了,人類消亡了,物質的熱現象和磁現象依然會存在,而且會永恆存在,它們不會隨著任何物體或者物質的運動變化而消失。


揭開宇宙最神秘的面紗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有人要問:“引力難道不是最基本、最原始、最普遍、永恆存在的客觀自然現象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指出引力是萬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兩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只與它們本身的質量和距離有關,而與物體所在空間的性質、是否受到其他外力等因素無關,但是對為什麼會產生引力目前沒有解釋。通常情況下萬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質量巨大的星體間或其附近空間才有意義,這樣一方面指出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是萬有引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指出星體間的引力與是否受到其他外力等因素無關,這是完全矛盾的。因為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本身就是受到兩者間合力的影響,如果只有引力作用,行星和太陽之間只會靠近,不可能遠離,而實際上行星在遠離和逃逸太陽。1894年,德國天文學家西利格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命題:若假定在無限宇宙中到處都均勻分佈著不動的恆星,萬有引力定律在宇宙中若普遍適用,那麼天體受到的引力將是無限大,它們在瞬時間會被撕裂粉碎或是有無限大的加速度。但實際並非如此。這種矛盾稱為西利格佯謬,也稱為引力佯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在引力場中,時空的性質是由物體的“質量”分佈決定的,物體“質量”的分佈狀況使時空性質變得不均勻,引起了時空的彎曲,也就是說,物質密度越大的地方,曲率也就越大,是“時空曲率”產生了引力。當光線經過一些“大質量”的天體時,它的路線是彎曲的,它將沿著“大質量”物體所形成的“時空曲面”前進,就像放在軟床上的重球使床面彎曲一樣。那麼物體的“質量”分佈又是由什麼決定和引起的,即使重球使軟床面彎曲,還是重球所受重力的作用呀,而重力產生的原因呢?所以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沒有闡明引力產生的真實原因。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可以推斷地心的向心力和重力為零,即萬有引力為零,而地心相對於星球的自轉來說是沒有轉動的,從而可以說明星球的自轉是產生萬有引力的真實原因,那麼星球的自轉又是如何引起的?且看以下實驗:

實驗人:盧山 實驗助手:赤壁市一中實驗班高三(4)盧婷

目的:觀察磁磁驅動,即磁體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影響。

器材:蹄形磁鐵一個、支架一個、大小相同的圓磁珠兩個、軌道線兩根等。

操作:1.按圖安裝,擺放實驗器材。(如圖1)


揭開宇宙最神秘的面紗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圖1實驗器材安裝擺放和操作

2.轉動磁鐵,觀察圓磁珠的運動狀態。(如圖1)

3 實驗系統及現象描述

圓磁珠隨磁鐵的轉動而轉動,並緩慢圍繞磁鐵作不規則的圓周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方向與轉動的磁鐵同向。當停止轉動磁鐵以後,圓磁珠隨磁鐵的靜止而靜止。圓磁珠轉動時指南針不受影響,說明圓磁珠轉動磁場與轉動軸平行;圓磁珠轉動時指南針受影響轉動,說明圓磁珠轉動磁場與轉動軸垂直。(如圖2)


揭開宇宙最神秘的面紗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圖2圓磁珠在轉動時指南針的方向

4.結論:磁磁驅動的核心思想是:運動變化的強磁感應磁體形成的變化渦旋磁場可以激發固有磁場的受力磁體的自轉和公轉,這就表現為磁體與磁體間的作用力做功,包括自轉力和公轉力。具有強磁感應變化運動的磁體與具有固有磁場的磁體發生相對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方向與轉動磁鐵的方向一致。轉動的磁鐵與圓磁珠在同一個平面裡轉動,這與星系的旋渦結構一致。在天體運行中,行星圍繞太陽自轉和公轉,就是磁體與磁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產生的,或者說是磁場做功產生的。當轉動磁鐵的磁力線與圓磁珠的磁力線相交疊合時,方向同向就相吸,方向相反就相斥,這說明行星圍繞太陽公轉必定存在的近日點和遠日點。這些都充分說明萬有引力實質就是磁現象產生的。


揭開宇宙最神秘的面紗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也有人會問:“電現象難道不是最基本、最原始、最普遍、永恆存在的客觀自然現象嗎?”電是一種自然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的產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或電荷有兩種:我們把一種叫做正電、另一種叫負電.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帶電物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從庫侖定律。我們再來看看磁場的基本作用,它的作用是:磁場是傳遞磁作用的一種特殊物質,磁體和磁體間、磁體和通電導體間、通電導體和通電導體間的力的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的。這說明電現象也跟磁現象有關。


揭開宇宙最神秘的面紗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還有人會問:“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怎麼就不是最基本、最原始、最普遍、永恆存在的客觀自然現象?”因為強弱相互作用力都是物質在微粒下的一種短程力,並且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產生。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強弱相互作用力普遍存在,那麼所有的生物將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