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为什么取证难?

(本文为新淘中医文化版权所有)

民间中医为什么取证难?

这两天,澎湃新闻一篇《民间中医培训陷阱调查:交费数万元却没有考核资格,材料涉嫌伪造》在网络上传开,将中医专长考核培训机构赚取民间中医黑心钱,这个公开的秘密直观呈现出来。


但越是看这篇文章,越是心寒,甚至是讽刺。
01
文中表示:

2017年《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各地陆续开始展开中医医术确有专长的考核工作,然而随之滋生的培训机构,鼓吹原本不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报名,并冒充有关部门承诺帮助通过资料审核,以此收取巨额培训费。
他们在招生时宣称,团队与多名中医专家熟识,不仅帮助解决中医专家推荐信,还与审核资料的主管单位人员熟识,确保能为学员取得考试资格。有一些机构在举办活动中还邀请了不少权威专家站台。
培训机构安排了专门人员教授申请材料的书写,至于无法提供的处方论述等材料,培训机构表示可以伪造。

这些培训机构,如果他们本着人性的法则,想为民间中医取证提供相关指导,只是“工具方法论”上的指导,而不掺和考核,甚至是伪造材料,那么也无可厚非。


但是他们利用民间中医迫切取证的心理,不管不问来人是不是真正的民间中医,就大包大揽,承诺“包过审核”,为吸引招生不择手段谋取利益,是错,且是大错。
哪怕他们没有义务辨别真伪,只要能赚到钱就行,但也不能这样拿生命开玩笑。本来民间中医就鱼龙混杂,这样就等于给“鱼龙混杂”一个施展的天地,对真正中医和老百姓都不公平。但就这样,居然还有“不少权威专家站台”,着实可怕。
“数万元的投入,最终却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其中有多少是必然,有多少是意外?总之,这些培训机构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才怪。
02
对于民间中医来说,以上“可怕”的东西,他们如果谨慎点,还能够避免和承受,还能够走法律途径去讨回公道。但有些方面,他们却只有无能为力和心灰意冷。
文中提到:

中医药界认为,西医教育模式下的医师资格考试,无法衡量民间中医的真实水平,业内对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管理制度的呼吁由来已久。但是为民间中医“开门”并非易事,让中西医“两条腿走路”也并非易事。
对待民间中医相关政策的落实,部分省市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在汇报时明确表示没有选拔需求,“一些城市自己的中医药大学规范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都有问题,民间中医里面鱼龙混杂,更是难以甄别。”

“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正规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业都有困难,相比之下,西部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民间的一些有口碑的中医人才来补充当前相对困乏的医疗资源。”

中医自己人尚且如此,何况是社会组织。
为什么许多院校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们不能治病,还是没有岗位需求,还是两者都有?
如果是不能治病,为什么呢?是学校没教好,还是学生没学好?还是有第三方力量阻挡了他们去学好中医?
如果没有岗位需求,也说不过去。遍地都是求医无门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一直都是悬而未决,折磨着无数患者,他们甚至祈求老天能让他们遇见好的中医。中医最缺的也是人才,如果都能治好病,怎么可能没有岗位需求呢?
所以院校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可能跟自身有关、跟政策有关,或是其他因素有关,但就是跟“民间中医的选拔”怎么都不应该扯上因果关系。
不能因为许多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以及民间中医鱼龙混杂难以甄别,就对选拔工作延宕或敷衍,以致于流于形式,放弃民间中医人才。
中医不应该是唯才是用,以治好病为宗旨吗?现在为什么有人才却搁置不用,到底中医岗位需要的是能治好病的人才,还是名义上的人才?还是中医人才足够多,老百姓看病完全供过于求,所以不需要那么多中医,没有选拔必要了?

许多网友也颇为不解,如@明一斋所说:

笑死人了,某些地方中医药管理当局居然说:正规院校培养的“中医人才”就业困难就不管民间中医了。医院那么忙,不是医药人才缺而又缺吗,专业人才怎么会失业呢?

此外,民间中医是鱼龙混杂,但甄别难不应该成为借口。难道一种病比较难以诊断,就不治了么,就要任患者自生自灭了?想必中医能发展至今,也应是克服了不少难题,踩着这些难题才有了今天吧。
再说哪一行没有虚假伪劣,所以才产生了那么多相关组织和机构,315也不是凭空出世的吧。为什么轮到民间中医,就成了世纪难题,甚至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为了尽可能将假中医一网打尽,真中医的出头之日也可能成为殉葬品。
03
文中还提到:

对于报名需两名中级职称以上中医师推荐的细则要求,质疑声音认为缺乏合理性。实际上大部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都不认识相关科目的中医师,何况是中级以上的医师。
此外,对于需要由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或县级计生、中医药主管部门为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出具实践满五年以上的证明,也有人提出,“报考人员无法从法律上和任何一条地方法规上找得到村委会、居委会有这方面的职责或权力的依据,实际上绝大多数单位都拒绝给报考人员开具相关证明,即使报考人员在当地已实际从事了多年的中医医术实践活动。”


考核需要“高”标准是正常的,毕竟选拔中医人才和其他人才不同,那是与生命打交道的。但“高”,不等同于“苛”,“高”是给你路,你凭本事去闯,而“苛”则可能带有毁灭性,给你的可能根本就不是路。
对于此次报道的“民间中医培训乱象”,为什么很多人一点都不惊讶,甚至有的人还说,这都是小儿科,因为太司空见惯,连冰山一角都不到。
但是报道中有关部门对民间中医选拔的态度,不免让人大跌眼镜,这点还是出人意料的,而且有些心寒。
部分地区严防死守的审核门槛,是不是真心为了选拔考虑,现在看来,许多民间中医并不买账,质疑声、怨怒声,此起彼伏。
网友@张佳昌表示:

高标准、严要求固然好,但也打击了一大批喜爱中医的后来人,对中医的发展没有好处,学中医的人少了,自然中医不可能得到发展壮大……

中医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民间是中医的根和活跃的土壤,历来大医也多出自民间。未来,串起散落民间的中医明珠还任重道远,但是疗效为导向,百姓认可为目标,应是不变的准则。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淘中医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