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導語:

微信,淘寶,抖音,拼多多,滴滴,小鵝通,釘釘,閃送... 這些公司有什麼共同之處?那就是它們的商業模式裡都涉及到不同形式的”網絡效應“ - 這個增長核武器。

之所以叫核武器,因為網絡效應一旦形成,也就意味著產品用戶越多,對每個用戶的價值越大,不僅可以幫助留存,拉新,推薦,一石多鳥,還可以打擊競爭對手,讓你的產品勢不可擋。

和Roc在18年的深圳增長大會上認識,一直非常欣賞他兼具創業者的行動力和學者的深入思考力。這篇文章,雖然名詞有點多,但是卻是初步瞭解網絡效應的精華指南。而文中提到NFX的創始人James Currier,其實被我前老闆Sean Ellis一直認為是他的增長啟蒙老師,他有一句話我印象深刻:

“每一個創業者都要思考如何把你的產品從”單玩家遊戲“改造成”多玩家遊戲“。

讓用戶互相之間玩的high,讓用戶為產品創造價值,讓網絡效應為你服務。

不管你是一位創業者,投資人,還是增長黑客,如果你能深度理解「網絡效應」是什麼和如何應用它,你就掌握了快速識別和構建公司的業務規模化,護城河建立,甚至達成贏家通吃的市場(winner-take-all)的局面。

硅谷一家新銳創投機構nfx,曾在2017年做了一項統計分析,他們研究了從互聯網開始被廣泛普及和應用的1994年到2017年間,創建並且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公司。他們驚奇的發現,被研究的這336家科技公司的核心商業模式,都與不同類型的網絡效應有關,那些有網絡效應並且網絡效應越強的公司,估值或市值就越高,並且在過去的23年當中,網絡效應約佔科技行業價值創造的70%。我們將通過幾篇文章徹底來學習與理解與網絡效應的底層原理,也看看facebook,airbnb,medium,whatsapp是如何形成自己的網絡效應開始爆發式增長的,以及我們可以用哪些指標來衡量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基於網絡效應的估值金字塔(nfx)

文章要點快覽 KEY TAKEAWAYS

  • 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是當一個產品或服務被越多人使用,而變得越有價值的一種體現;
  • 網絡效應形成後可以看到大規模且快速的用戶自增長,網絡效應能夠構建很高的護城河,甚至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
  • 大多數具有網絡效應的產品必須達到臨界點(Critical mass),才能真正的充分利用到網絡效應所帶來的用戶大規模自然增長和給產品提供的防禦能力,不然產品還是會很脆弱;
  • 如果創業者在早期就能發現網絡中的這種不對稱性,並且能夠發現它們各自的一些痛點,並針對這些痛點形成比較有價值的產品,先鎖定更有價值的一方到平臺上,那麼另外一端的獲取將會更加容易;
  • 找到網絡中的這些白熱中心節點(white hot center),並去有效的連接他們,他那麼你平臺的交易,活躍等一些關鍵的業務數據,就會被很快的帶動起來,白熱中心節點就是二八原則中的那產生80%價值的20%;

01什麼是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是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首次在遠程電話的背景下被研究(關於這個主題最早的論文之一是Rohlfs 1974)。如今,它們被廣泛認為是IT行業產業組織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軟件、微處理器、電信、電子商務和社交網絡等多個領域都很普遍。

Linkedin領英的創始人Reid hoffman在他的書《閃電式擴張》中一直反覆提及閃電式擴張的核心四要素(市場規模,毛利,分發渠道,網絡效應)也包含和著重提及了「網絡效應」,那究竟什麼是「網絡效應」呢?

簡單來講,網絡效應就是當一個產品或服務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這個服務或產品變的越來越有價值的一種效應。

比如說淘寶/京東/拼多多,當賣家越多的時候,對於買家來講有更多的貨品選擇;當買家越多的時候,賣家有了更多的潛在客戶,這些電商平臺對買賣雙方都越來越有價值,這是一種典型的雙邊網絡效應。

並且當一個產品或者服務開始突破臨界點產生網絡效應時,用戶會開始有大規模自發式的增長,並開始形成公司的護城河,能夠有效的阻擋新的競爭進入,與保持公司的利潤,甚至達成贏家通吃(winner take all)的局面。

網絡效應主要有以下幾種

  • 直接網絡效應(Direct):也叫同邊網絡效應,是最簡單的一種網絡效應,使用量的增加導致其價值直接增加。最早的電話就是一個展示直接網絡效應的經典案例。
  • 間接網絡效應(Indeirect):網絡效應也可以是間接的,就是產品或服務的使用增加催生了越來越有價值的互補產品的生產,從而導致原產品價值的增加。比如谷歌Google的線上協同辦公系統(Google suite),大家在使用這一套辦公軟件的過程中,分享,修改,內容被添加評論等通知又都是通過谷歌郵箱(Gmail)來發送。這反過來又增加了郵箱的價值。
  • 雙邊網絡效應(Two-sided):網絡效應也可以是雙向,即一邊用戶的使用量的增加,會增加互補產品對另一組用戶的價值,反之亦然。交易平臺(Marketplace)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 本地網絡效應(Local):也叫局部或本地型網絡效應,每個大的網絡都是由一群更小的本地網絡所組成的,而每個本地網絡的強度會提升全局網絡的價值。比如說同城速遞服務,打車,代駕等本地服務都屬於這種類型。
  • 兼容性與標準型網絡效應(Compatibility and standard): 為了使IT產品能夠從彼此的網絡效應中獲益,它們需要是兼容的。這常常會給企業帶來戰略上的權衡,比如說這些權衡是在不斷髮展的產品線的性能和向後兼容性之間,在核心技術的開放性和控制性之間。
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02 網絡是如何工作的


回到本質瞭解網絡是什麼,網絡由兩個核心要素組成,一個是「節點」,是網絡的組建與參與者,一個是「鏈接」。


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節點與鏈接

節點之間的鏈接可以是單向也可是雙向(關注和互加好友),鏈接的強度,活動頻率都不會不一樣。並不是所有節點在功能和重要性上都是一樣的,中心的節點的鏈接相對較多,邊緣節點的鏈接較少。


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單向連接 vs 雙向連接

網絡規模的大小可以通過節點的總數來衡量。

而網絡的密度是由網絡中每個節點的平均鏈接數所決定。所以往往更強的網絡效應意味著更大的網絡規模和更高的網絡密度,反之亦然。


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低密度網絡(Spotify) vs 高密度網絡(Linkedin)

集群:其實在真實的網絡中,節點不可能均勻分佈。它們傾向於聚集或形成比整個網絡更為緊密的局部分組,我們也把它叫「集群clustering」。如果你仔細觀察微信,釘釘等產品,可以看到更活躍的是群組。還有一個專門的指標叫做「集群系數clustering coefficient」來衡量網絡中的集群程度。

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通常集群系數越高,越標識著網絡的價值隨著產品或服務的使用量的增加也增長的越來越快。

Facebook Messenger的網絡集群圖示

臨界點:在網絡規模達到臨界點(Critical mass)之前,產品仍然非常脆弱,可能對用戶沒有太大的價值。特別是社交類的產品,當產品中沒有足夠多的用戶,比如當時的校內網/人人網,你的同學都沒怎麼用它的時候,這個產品對你來說,可能壓根就提不起你的興趣。

網絡的臨界點就是指,網絡所產生的價值超過產品本身和競爭產品的價值的那一點。

大多數具有網絡效應的產品必須到臨界點,才能真正的充分利用到網絡效應所帶來的用戶大規模自然增長和給產品提供的防禦能力。


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網絡效應的臨界點

03 如何衡量網絡的價值

這裡有三個非常經典的定理來衡量三類主要網絡的價值

  • Sarnoff's Law:是用來衡量廣播式(broadcast)的網絡價值,它的值按N的比例增長(N是節點的數量),曾經非常流行的門戶網站,比如新浪,搜狐,雅虎就適合用這種定理來衡量。
  • Metacalfe's Law:是用來衡量點對點(peer to peer)的「非集群式」網絡價值,它的價值是以幾何速率(N^2)增長。社交網絡facebook, linkedin都適合用這種定理來衡量。
  • Reef's Law:適合用來衡量「集群式clustering」的網絡價值,它的價值是指數級(2^N)增長,比如釘釘,微信,Slack,whatsapp的群組增長。


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三類主要的網絡效應衡量法則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的速度增加節點的數量,哪種類型的網絡,價值增加最快?我們看一下下面這張圖。

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隨節點N變化的三類定理價值曲線

雖然早期的價值增長慢過於其它,明顯集群式的網絡,即符合Reed's law的網絡,價值增長更快。這同時也可以解釋了為什麼起了個晚的拼多多的市值能夠以這麼快的速度超過京東,它的GMV增長率也遠超當年的淘寶,拼多多的拼團購買方式,簡單可以理解為每一個商品SKU下面都是一個集群(clustering)的方式在完成交易購買,它符合Reed's Law的網絡價值增長規律,這是真正的社交購物/電商。

04 網絡的屬性

不規則性:因為真實的世界是一個複雜系統,複雜系統存在不規則性,在真實世界的網絡當中,節點包含了熱節點,死節點,以及集群,所以在單個網絡中,節點和鏈接的性質和配置可能會有很大差異。


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網絡的不規則性

當創業者能夠識別這些不規範,並去尋找網絡中鏈接最密集,最活躍的 “白熱中心(white hot center)”非常重要。比如一個交易平臺中最活躍的賣家和買家;比如一個內容創造平臺最積極的內容創造者和內容消費者等等。找到網絡中的這些白熱中心節點,並去有效的連接他們,他那麼你平臺的交易,活躍等一些關鍵的業務數據,就會被很快的帶動起來,白熱中心節點就是二八原則中的那產生80%價值的20%。

不對稱性:所有類型的交易平臺都有不對稱性,即一端的節點/用戶獲取難於另外一端,比如滴滴打車,司機相對乘客來講是更難獲取的;比如知識付費平臺,優質的講師相對付費的讀者來講更難獲得。

如果創業者在早期就能發現網絡中的這種不對稱性,並且能夠發現它們各自的一些痛點,並針對這些痛點形成比較有價值的產品,先鎖定一方到平臺上,那麼另外一端的獲取將會更加容易。

大多數交易平臺上,優質的供給方都更難獲取。

我們繼續沿著知識付費這個話題舉兩個例子,針對早期的知識大V都是依賴微信的公眾號平臺起家或者作為自己的主要傳播基地,小鵝通針對這個特點為這些大V開發了幫助內容生產和分發的工具,前期就能夠很自然的讓這些優質的創作者“牢牢鎖定”在小鵝通平臺上,再去吸引讀者用戶的時候就更加輕鬆。這在硅谷也也叫通過Saas系統來賦能的交易平臺(Saas enabled marketplace)。

同構與異構網絡:

同構網絡(Homogenous network)是指網絡中所有節點,具有相同功能的網絡。在他們執行的基本功能中,一個用戶可以與下一個用戶互換。例如在固定電話網絡中,每個節點(電話)執行的功能與其他節點基本相同。

異構網絡(Heterogenous network)是指同時按功能和效用分類的兩類或兩類以上節點的網絡。例如,淘寶上的買方節點在網絡上的功能與效用與賣方節點完全不同。不同類型的節點也可以相互轉化嗎?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說airbnb的房東有不少就是從房客完成租住體驗後,轉化過來的。


網絡效應:打造”多玩家遊戲“ 引爆增長

同構網絡 vs 異構網絡

05 平臺的類型

最後,為了後面更方便對術語的統一理解,先要和大家在 “平臺” 這個詞上教教真,因為互聯網行業的網絡效應大多都是發生在平臺這個東西上。

平臺有主要三種類型

  • 網絡平臺network:指的是人與人連接在一起,映射關係或者形成關係的地方,這裡主要是指社交網絡。
  • 交易平臺marketplace:在這個網絡中,交易在兩端或多端流動。一個成功的交易平臺是能夠成功的同時吸引到供求兩方的。
  • 開發者平臺Platform:在這裡主要是指一個用戶與開發者的關係網絡的平臺。比如說操作系統windows 或者 mac OS。

作者:Roc Yu Roc的增長備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