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中國經濟,走出了以GDP為導向的時代!

3月10日的國務院會議上,總理說,“只要今年就業穩住了,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沒什麼了不起的。”

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這是近四十年來,這句話第一次出現在共和國總理的公開講話中。這標誌著我國走出了以GDP為導向的時代。開始真正的追求經濟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誠哉斯言!但是,在今年的背景下,要做到穩住就業,也是困難重重。

其一,疫情引爆的經濟危機的嚴重性。

最近幾天,國際股市和原油市場相繼暴跌,原油的價格跌去了30%,美國股市跌去了20%。而且,繼續下跌的趨勢仍然明顯。

疫情只是引爆這次經濟危機的導火索,嚴重的債務泡沫才是導致這次經濟危機的根源。

截止2019年12月,美國的主權債務總額為23.2萬億美元,是美國GDP的1.1倍。

日本的國債總額是10.3萬億美元,是日本GDP的2倍。

在債務危機如此嚴峻的時候,疫情拖住了全球經濟前進的車輪。中國就幾乎是休克了2個月。而沒有中國這樣的強有力的政府,沒有中國的舉國體制的歐洲,據鍾南山估計,要到6月份才能看到希望。

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是疫情並不嚴重的黎巴嫩。

3月7日,黎巴嫩宣佈,他無力歸還9日到期的12億美元歐洲債務。

第二張會是目前歐洲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

除了引爆債務泡沫,疫情還斬斷了全球產業鏈。

僅以汽車產業為例。

由於主要汽車生產大國之間已經藉助供應鏈體系建立了日益緊密的聯繫,通過供應鏈環節的層層傳導,疫情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已經溢出國界,比如,本田公司表示,如果武漢的配套零部件企業遲遲不能復工,不僅本田在中國的業務會受影響,位於日本和泰國的本田工廠也會面臨斷供風險。無論是日系、韓系還是歐洲汽車企業,在疫情對汽車供應鏈的衝擊面前,都是極其脆弱的。

中國在剛剛過去的疫情暴發期,近兩個月的停擺讓新車銷售降至冰點,零部件供應變得吃緊、物流效率大幅下降,而這一切已讓全球眾多車企的運轉陷入困境。

整車企業與遍佈全球的零部件供應商在這場疫情中一同備受打擊。不樂觀的預計顯示,在不久之後,全球會有更多地區的汽車工廠即便沒有出現確診病例,也會因零部件斷供而被迫停產。

再舉個例子,日本雖然有強大的生產能力,但是安倍想將日本的口罩產量提升到每月2億隻,可是,由於配套的問題,日本企業只能表示無能為力。

窺一斑而見全豹。我國雖然有全球最完善的全門類產業體系,面對歐洲,日本,美國,韓國的相關企業停擺的現實,目前,我國雖然內部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要實現復工復產的目標,也真的是篳路藍縷。

其二,疫情引爆了國際政治危機。

沙特與俄羅斯的石油大戰剛剛開始。美國,歐洲和中東國家會怎麼樣選邊站,目前,還不太明朗。我們只能希望真主保佑,中東這個火藥桶不要爆炸。

相比中東的不確定,歐盟的問題就大的多了。

意大利的求助,沒有一個歐盟國家表現出了盟友該有的拔刀相助。相反,為了防疫物質,都已經拉下了麵皮。隨著疫情的發展,歐洲各國勢必都要安排鉅額防疫資金,由於歐盟的體制,各國自己並不能決定這筆錢可以用多少,可想而知,在生死關頭,歐盟各國將為這筆錢而失去和氣。

最確定,也最不確定的是美國。作為今天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疫情和經濟危機的雙重打擊下,特朗普可以肯定會搬出白宮。這樣,後特朗普時代的美國策略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

我們唯一慶幸的是,在中國首先面對疫情的威脅的時候,東亞的中,日,韓三國表現出了守望相助的情誼。而在美國自己焦頭爛額的時候,南太平洋也還風平浪靜。

面對如此嚴峻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再加上我國的債務危機同樣嚴重。據統計,我國的債務總額近280萬億元人民幣,幾乎是我國GDP的三倍。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真如某些省份和經濟學家提倡的,在未來的幾年內,投入上百萬億鉅額資金,去強行推進新基建項目,那我國的債務總額將超過美國。可是,我們沒有美國手裡的印刷鈔票的權利,可想而知,其結果,只能是人民幣的崩潰。

幸運的是,我們有理智的黨中央國務院。面對如此嚴峻的態勢,拿出了最適合國情的對策:

“當前我們要穩住就業這個大局,就要加快推進“放管服”、“互聯網+”、雙創等改革,為各類創業就業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

“各地區各部門下一步考慮工作時,都要進一步著力擴大改革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激發市場活力。”總理說,“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越是遇到困難,就越是要擴大改革開放。”

是的,穩住就業,擴大開放!這就是我們的對策!至於眼前的經濟增長,快一點,慢一點,不影響中華民族強勢崛起的大局!

雖然國際環境嚴峻,國內也是困難重重,但,我們有制度優勢,可以保證全國一盤棋。就在李克強總理講話後兩天,3月12日,湖北出臺促進經濟發展措施,具體包括八大類30條。

其中針對中小企業的有五大類,23條。

針對農業的一大類2條。

針對民生的一大類2條。

針對投資的一大類,3條,而且,明確加上了“精準”二字。

這與3月10號,李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上的要求完全一致。

相信,接下來,其他省份也會跟進相應的改革措施。而前期如恆大的御用經濟學家一樣鼓吹飲鴆止渴的“新基建”的聲音可以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