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培养孩子上课端正、养成课堂习惯的基础,而不是玩,你同意吗?

农家酒纯米酒515


幼儿园教育是用比较专业的、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特征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的早期培养。

低龄幼儿教育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与人相处、通过游戏以及其他活动来认知事物规律、规则等,也就是说边玩儿边学,从游戏中得到乐趣和知识。

临近上小学的高龄幼儿在幼儿园则需要锻炼孩子的自律性,专注力,为上小学打好基础。



珍珠育儿日记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各种基础习惯的场所。

培养的方式主要是玩儿。在玩儿中培养他们作为人应该有的各种习惯。

例如:讲秩序的习惯。通过接水排队,通过玩滑梯排队,通过回家各班级站队等等,来培养孩子们讲秩序的习惯。我在一个幼儿园看到几个孩子在操场上等着一辆小三轮车回来,那辆车回来以后。孩子们很有次序的,按照先来后到骑那辆小三轮儿。

看得出,他们已经学会了讲规矩,守秩序。而这种规矩,是老师在带孩子们玩儿的过程中交给他们的。

观摩他们上音乐课。老师交给他们节奏节拍。在老师的指挥下,他们学会了齐唱、合唱。学会了在一个演出团队中怎样表达自己的声音。

这一切规矩都是孩子们在玩儿中学会的。

幼儿园是奠定人生基础的地方。

我是宁老师,一生做教育,现在与两个外孙朝夕相处,教育经验丰富,教育对象跨度大(零岁—18岁)欢迎关注我。


宁老师说


坚决不同意!

“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以激发孩子向上、向善为目标,而不是培养一个循规蹈矩的、听话照做的庸人。
所以,我们再来看题主的问题,“培养孩子上课端正、养成课堂习惯”,这是附加目标,而不是主要目标,更不是基础。

幼儿园的教育基础,当然也不是玩,而是充分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社交能力。即开发智商和情商。

而这个教育基础,必须通过“玩”来实现。

因为对于3-6岁来说,“游戏”是探索和开发大脑的最佳途径。要知道,在6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将开发到95%,也就是说之后的漫长人生,大脑几乎都停止了发育。

所以,孩子6岁前的大脑开发程度,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而孩子在3岁后,孩子已经学会了最难的走路和说话后,好奇心开始爆棚,对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探索欲,而探索的过程,就是开发大脑的过程。

而“游戏”,是这个时期的大脑,最喜欢的探索方式。所以,几乎全世界的幼儿园,都是以“玩”为主的。

这得益于童年教育的先驱——蒙台梭利女士。


所以,如果一贯的追求“培养孩子上课端正、养成课堂习惯,为将来上小学做准备”,这就是本末倒置,因小失大,断不可取!

所以,家长们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可以旁敲侧击的去问校长、问老师,看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助于你找到一个好的、更适合您孩子的幼儿园。


最后在分享几句蒙台梭利女士的育儿名言,都是和这个问题相关的:

1、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让孩子动手探索的重要性。


2、儿童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能够自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不去束缚孩子的自由,孩子才会更好的进步。


3、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


4、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老师、家长,要铭记于心。


5、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而不是家长和老师的外在监督和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