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命运为何和母亲一样,年轻时轰轰烈烈,晚年孤独终老?

书海识途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出身名门望族,并且也嫁入了豪门,这个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思想开化的女子却没能和她那个在众人看来非常般配的丈夫在婚姻里感受到幸福。

她用离家出走来抵触这份不满,她不愿接受一个遗少的种种劣迹。她勇敢的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外面的世界找寻一份志同道合的爱。

可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缠着小脚的大小姐真正去国外靠自己自食其力哪有那么容易,唯一可以让她能任性的就是变卖祖上的家产,终有一天苔荒藓败,情扬魂销。

张爱玲冥冥之中遗传了母亲的这份真性情,加之上苍赋予的才华,她自命可以为爱而活的人,可同样难觅有情郎,最终也只能衾寒枕冷,不被命运眷顾。

那些活得太仙气的女子,有时也要思考落入凡间时如何生存。





恒乐286


虽然张爱玲与其母亲不和,但并不代表母亲对她没有影响。反而,可能这种影响才是伴随她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她与母亲曾处于相同的环境,她有着母亲遗传的基因,与母亲有相似之处,自然也不意外。

你的问题是命运,我就从这个词入手来回答年青与晚年的迥然不同的原因。命是与生俱来的,但运却是会改变的。悲催的结局是注定了的,但并不排除过程中也会有璀璨的火花。这是为何年青轰轰烈烈,晚年却孤独终老的答案。








刚哥说法365


早慧的女子往往命运多舛,比如张爱玲。她7岁的时候就开始写小说,有一篇写的是家庭悲剧,还有一篇是关于一个女子失恋自杀的故事。而这仿佛是对她人生的隐喻,注定了她在家庭和恋爱上都难得圆满。

(张爱玲旧照)

张爱玲的出身,要比民国时期很多当红名媛的出身显赫得多。她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祖父张佩伦亦是晚清名臣。

若是世道不变,张爱玲的家族原本应该继续花团锦簇。

但是,在张爱玲还没出生前,清朝亡了,那些原本显赫的家族由于不屑于向民国折腰,因此而寂然没落。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自幼养尊处优,但革命党却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天换地的气势。

民国建立后,张廷重成了满清遗少型的少爷。他始终觉得,一切都是旧的好,新世界让他总是无所适从。

不管怎么说,家底厚实,倒也不急着一定要腆着脸去求民国政府赏饭,那便先将已经订下婚约的未婚妻黄素琼娶过门吧。

论起家世,黄素琼的祖父可做过晚清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张黄两家又是世交。因此这门当户对,才貌般配的一对男女,便得到了许多祝福。谁都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缔结,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金童玉女”。

但,就像张爱玲说的,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黄素琼和张廷重的婚后生活是极不幸的。

黄素琼虽然也如旧式女子一样,缠着足,但是优渥的家境让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时随着时代的变革,新思想对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嫁给仿佛还活在过去的张廷重后,她无法忍受张廷重的无所作为,抽大烟,嫖妓……

由于看不惯张廷重的生活,黄素琼用争吵作为抗争。

然而,在那个年代,男人把嫖妓和抽大烟都看得极自然,仿佛那也不过是消遣时光的一点小把戏。再说,虽然家道是败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吃穿是不愁的。

既然如此,凭什么要服软!

于是,争吵成了常态,一日比一日吵得凶。

(张廷重与黄素琼)

有意思的是,彼此到了相憎的地步,却依然没有妨碍生孩子。

1920年,张爱玲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一处贵族府邸中出生。

张爱玲的到来没能改变父母恶劣的关系。但原生家庭的不幸,却在她的心底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张爱玲4岁的时候,黄素琼的养母去世后,留给了她许多价值不菲的古董。再加上黄素琼当初嫁人时的丰厚嫁妆,于是黄素琼有了过理想生活的资本。

黄素琼先到欧洲留学,她在那里学习绘画,唱歌,她也在那里结识社会名流,自由的生活让她觉得甘之如饴,乐不思蜀。

黄素琼也曾想做出一番成绩给张廷重看。她鄙夷张廷重的坐吃山空,于是为着要做独立女性,她卖掉一些古董,尝试着做生意。但是她天生就不擅长理财或者经商,投资出去的钱往往都打了水漂。

黄素琼也曾在张廷重的委婉劝说下,回归家庭。

但是,黄素琼很快就发现,张廷重依然是旧日的遗少,而她则早已不肯屈服于做传统的妻子了。

于是,争吵依旧。

为了重回自由的黄素琼,终于以法律手段和张廷重结束了婚姻。随后,她头也不回,再次去了欧洲。

虽然黄素琼抛弃了张爱玲,但是在10岁的张爱玲心里,她却是自己最崇拜的人。她的洒脱,她的精致,她的自我……无一不像罂粟一样,让张爱玲爱到欲罢不能。

但现实却是令人颓丧的。

张廷重的鸦片烟和娶小妾,再加上小妾对她的种种刁难,无一不让她没有一天不想逃离出去,就像母亲当年一样。

听信小妾挑唆的张廷重,对张爱玲愈来愈刻薄。以致在尖锐的矛盾中,张爱玲受到了毒打等虐待。这屈辱的生活,终于让张爱玲鼓起勇气逃离了家庭。

(张爱玲和弟弟的童年照)

张爱玲找到了黄素琼。

但此时的黄素琼,正为男友萧条的皮货生意焦头烂额。再加上她实在不懂得和儿女相处,因此在两人的相处中,双方都对对方有着深深的失望。

其实,当时的黄素琼,还是很想把张爱玲培养成完美的现代女性的。

但是,越是对对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越是容易发现对方的缺点。

张爱玲在生活上的笨拙,在交际上的愚钝,在行为上的不够文雅……甚至她始终压抑的性格,都使黄素琼不快。。再加上张爱玲的到来打乱了她的人生计划,这种种的不快,很快就像暴风雨一样让黄素琼对张爱玲失去了耐心。

比如,张爱玲由于伤寒发高烧,不得不在家照顾她的黄素琼见张爱玲毫无好转的迹象,不仅没有温柔相待,反而发着脾气地说,我宁愿你死掉,也不愿意你这样一日日不见好,拖累我的生活。

还比如,张爱玲在读香港大学的时候,她的老师听说她经济困难,就捐了800块钱给她。

张爱玲想着母亲成日为钱忧愁,于是把钱寄给了黄素琼。

谁知,黄素琼把钱不仅挥霍一空,而且还质问张爱玲,是不是和老师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才得到了这800块钱。

像这种伤人的话,黄素琼常常张口就来,无疑这让一直崇拜她的张爱玲受到了无尽的伤害,以至于她把黄素琼当作了债主,在想方设法还清了黄素琼为她读书所花费的钱后,再次选择了离开。

自此,她和曾被她视为神一样的母亲再未相见。

(张爱玲与胡兰成)

被父亲抛弃,被母亲嫌弃,那么想得到一丝情感上的温暖,就只能向爱情寻找了。

张爱玲不像黄素琼擅长社交,而且当时她又是创作高峰期,再加上她孤傲到几乎没朋友。因此尽管她的作品篇篇叫座,受人追捧,但是向她求爱的人,却并没有听说过。

1944年,24岁的张爱玲因为小说《封锁》和胡兰成相识相恋。

胡兰成的风流倜傥,博学多才,还有文学上的才华,无一不让张爱玲认为她和胡兰成的相遇,是性命相知的幸运。

恋爱不久,张爱玲和胡兰成悄悄举行了婚礼。在婚书上,胡兰成写下了“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诺言给张爱玲。

然而,张爱玲忘了,中国的才子往往风流多情。她和胡兰成婚后不久,胡兰成便先后劈腿护士小周和斯家小娘。

当张爱玲要胡兰成做出选择时,胡兰成居然还信誓旦是说:“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

对于胡兰成的负心和振振有词,张爱玲选择了分手。在写分手信的时候,她随手附上一笔30万的支票,当作了两个人的分手费。一如当年她离开黄素琼一样,感情的终结,仿佛只有银讫两清,才是断得彻底。

1957年,久居伦敦的黄素琼即将离开人世,她在临终时最为想念的还是张爱玲。

她托人给张爱玲拍电报,希望能最后看她一眼。

然而此时的张爱玲才到美国不久,经济困窘到连一张去伦敦的机票都买不起。

黄素琼病逝后,张爱玲痛哭不已,此时的她早已原谅了母亲曾经说过的那些伤人的话。

1995年,75岁的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寓所里去世。由于身边没有人陪伴,因此在她去世一周后,她的遗体才被人发现。

也许有人认为,张爱玲晚景凄凉。

不过,想想张爱玲这一生,从不欠谁,至死都心无挂碍,又何尝不是一种心安呢!

(参考史料:《张爱玲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