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經濟”催生致富花 龐光街道爐丹村產業脫貧致富側記

春季正是萬物生長的好時節。午後,龐光街道爐丹村黨支部書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楊建民來到村口新建的40畝蔬菜大棚內。看到剛播種的黃瓜、茄子、西紅柿等蔬菜苗盛葉青、長勢喜人,想到村民們又能多一筆收入,楊建民不禁露出了笑容。

2016年,爐丹村摘掉了省定貧困村的“帽子”,但如何才能實現持續增收,讓村民脫貧不返貧?楊建民一直在探索著。近年來,在高新區的幫扶下,楊建民帶領村民建合作社、建光伏發電項目、種蔬菜、建大棚,幫助不少貧困戶走上產業致富的路子,過上了有希望、有奔頭的新生活。


成立合作社建發電項目,探索脫貧新路徑

爐丹村現有建檔立卡戶53戶共157人。其中,自主發展產業6戶,享受1萬元產業補助資金,17戶建檔立卡戶連續三年享受1000元收益金,實現了產業扶貧全覆蓋。截至目前,村內還有7戶未脫貧。

碩果累累的脫貧成果,離不開西安高新區的扶持,也離不開楊建民的辛苦付出。自2015年上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楊建民秉著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想法,先後幹成了不少好事實事。

“上任後,我就四處奔波考察,瞭解比對周邊各村的產業模式後,萌生了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想法。”楊建民說,在四處籌集資金後,2018年村合作社正式成立,爐丹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楊建民通過引進政策資金支持,帶領村民建成36kw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當時聽說這個發電項目正在選址,我想了想,村裡辦公樓的樓頂剛好空置著,不如利用起來給大家增收。”在楊建民的協調下,總投資25.2萬元的光伏發電項目落地爐丹村,並於2018年9月建成投用。

2019年全年,該項目共產生2.2萬元收益。本著獎勤罰懶的原則,楊建民將項目收益一部分用於獎補貧困戶,一部分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著群眾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建大棚種蔬菜,走上產業致富路

2018年6月,高新區託管龐光街道等10個鎮街,乘區域全面發展的東風,爐丹村邁入產業脫貧的快車道。2019年,根據高新區及龐光街道的扶貧政策,楊建民與村民商量後,決定嘗試建大棚、種蔬菜這個新辦法。

“農民的特長就是種糧食種菜。”楊建民說,在村內建大棚,讓大家在家門口就有工作,這辦法再合適不過了。說幹就幹,他迅速聯繫龐光街辦、高新區農水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尋求政策支持和幫助。

楊建民的想法得到高新區、龐光街辦的大力支持。在提供政策資金的同時,高新區農水局、駐村扶貧隊在大棚建設、種苗、管理等多方面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同時積極聯繫高新區內各企業、學校,拓寬銷售蔬菜渠道,幫助爐丹村打造出一條種、產、銷的全產業鏈。

2019年年底,爐丹村建成蔬菜大棚8座。與此同時,高新區還積極探索訂單農業發展模式。於2019年9月促成爐丹村合作社和陝西戶戶通智慧農業綜合服務有限公司的簽約,高新區首個產業扶貧訂單種植項目落了地。

該項目通過“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帶動村民統一規劃種植,並提供技術指導、規範管理,最終按時收購。簽約後,爐丹村種植的蔬菜等農產品在戶戶通公司的幫助下登上全國各大電商平臺,全面開啟訂單種植項目,並從此發展出一條以蔬菜種植為主的“產加銷”鏈條。

認領責任棚,貧困戶有了工作成股東

2020年2月,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經濟發展的步伐,但走進爐丹村,卻別有一番景象,這裡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蔬菜大棚。

疫情防控期間,在高新區支持下,楊建民緊抓高新區出臺的疫情防控系列政策,利用村集體的70畝閒置土地新建蔬菜大棚,不僅為防疫期間的農產品供給提供保障,也走出了一條產業脫貧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爐丹村70畝蔬菜大棚基地已建成40畝,建成大棚48棟,種植葉類蔬菜20畝,吸納本村貧困勞動力就業。70畝蔬菜基地完全建成後,預計可吸納本村貧困勞動力60餘人,向市場供應新鮮蔬菜200餘噸,產值60餘萬元。

為幫助爐丹村打開銷售渠道,高新區聯繫盒馬鮮生、珍佰糧等企業與爐丹村蔬菜基地達成定向採購協議,積極協調蔬菜定點直銷居民小區。“第一批蔬菜已經上市售空了。”楊建民告訴記者,“銷路打開後,蔬菜根本就不愁賣。”

值得一提的是,爐丹村的70畝蔬菜大棚還採用貧困戶認領責任棚的方式,將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與集體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楊建民介紹,一名貧困勞動力可認領一個蔬菜大棚,負責棚內除草、清潔、澆水等基礎性農活,待蔬菜上市銷售後再給貧困戶分紅。截至目前,爐丹村已有17名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我是五保戶,國家一個月給700塊錢,現在給村裡大棚基地看門,一個月能多賺900塊錢,還有我認領的責任棚,到年底還能參與分紅。”爐丹村村民王德朝告訴記者,自己有了工作成股東,看著收入不斷增加,他對未來的生活信心滿滿。

“蔬菜基地的建成,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也為我們指明瞭貧困村產業發展的方向。”楊建民開心地說,看到錢袋子慢慢鼓起來了,大家都有了脫貧的信心與決心,相信在黨的引領下,在高新區的支持下,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越過越紅火。(本刊記者 於秋瑾)

“大棚經濟”催生致富花 龐光街道爐丹村產業脫貧致富側記

“大棚經濟”催生致富花 龐光街道爐丹村產業脫貧致富側記

“大棚經濟”催生致富花 龐光街道爐丹村產業脫貧致富側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