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清水入畫來——南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紀實

掌上南通客戶端記者 趙衝

一城清水入畫來——南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紀實

陽春三月,柳岸清波。在城山河畔,少兒嬉戲玩耍,老人散步健身。這樣的場景在通城比比皆是。去年以來,我市以“系統化思維、片區化治理、精準化調度”的治水新思路對濠河及周邊66平方公里內的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活水暢流、魚翔淺底的美好生態景象正逐步展現,核心城區已成為南通水環境治理的典範。

從“就河治河”的一籌莫展到“片區治理”的茅塞頓開

南通主城區從2018年9月開始著手做水環境治理。當時,崇川區以長江、通呂運河與海港引河合圍的45km平方公里核心城區範圍內,有河道78條(段),其中斷頭河就有44條,黑臭水體有18條,80%以上河道的水質為劣Ⅴ類。主城區100平方公里的176條河道,絕大多數也是劣Ⅴ類水體。南通水環境偏差,成為省黑臭水體幫扶城市。

南通緊靠長江,水網密佈,這麼好的水利條件為何水環境反而這麼差?究其原因,一是控源截汙不到位,河道汙水橫流,汙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也不到位。二是主城區內有很多的斷頭河,水體不流動造成水質差水體黑臭。第三個,市區有五六十座水閘,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各有各的利益目的,等於把河道套了枷鎖,把水閘死了。四是河道淤泥多年不清理。還有很多河道的駁岸岸坡是用水泥或鋼筋混凝土澆築的,甚至河底板都是水泥的,使河道失去了自我修復的能力,自然淨化的功能就沒有了。

一城清水入畫來——南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紀實

面對諸多臭水,市水利等部門剛開始一籌莫展、無從著手。2019年市人代會明確提出,實施中心城區水質提升工程,濠河及周邊主要河道在2019年年底必須達到Ⅲ類水標準。人代會後,市級層面成立了濠河整治提升指揮部,市水利局牽頭,市政和園林局、住建局等相關部門和屬地政府按照各自職能合力推進。大家統一思想,痛下決心一定要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目標。

一城清水入畫來——南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紀實

為此,市政府請來了治水專家,大家實地踏勘水系、河流,逐個摸清閘站情況,共同謀劃制定科學的治水方案,提出了系統化思維的治理新思路:南通水網密佈,水位落差小,水流順逆不定,水環境治理不能像過去那樣就河論河,一定要一個片區一個片區地治。水環境治理必須是控源截汙、水系連通、內源治理、活水治理、生態修復五個步驟同步走。治水的新理念、新思路使大家豁然開朗,主城區的治水終於有了可實施的新路徑、新方案。

一個閘、一堵導流牆,系統治理盤活了整個水系

位於城區北部新橋片區的金通河、大勝利河、小勝利河、新橋三組河、新橋中心河、濠東河是市區有名的黑臭水體,沿河排口整治不到位,汙水外溢情況屢有發生,在治理之前勝利河氨氮比劣Ⅴ類超20倍,沿河老百姓對此頗有怨言。

水利等部門對這幾條河道也是反覆治,治反覆,沒有其他招。大家分析,導致新橋片區河道黑臭現狀的原因是金通河上的鐘秀泵站規模偏小,導致水源不足,同時分流比不合適,從鍾秀泵站引進的水,95%左右流入金通河,只有5%左右流入勝利河,而大小勝利河本身是斷頭河,且相互之間不貫通。

而用系統化片區化治理思路來治理這片水體,問題便迎刃而解。

市水利局副局長蔡莉介紹,首先擴大水源,把金通河的鐘秀閘站由1.7個流量擴大到4個流量,又在金通河加了一個水閘,把80%水量分流到大小勝利河。再用地下頂管連通大小勝利河,又在河道中間築起拓撲導流牆,讓水迴流到金通河。這樣使整個片區的河道全部連起來,充沛的水資源得到了全部利用,河道都有了活水。由於水閘把水位抬高了,形成了水位差,還使得附近的新橋三組河、濠東河這些斷頭河、臭水溝都有水流過來了,周邊的河流都活起來了。

一城清水入畫來——南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紀實

新橋片區水系通過控源截汙、清淤、建閘、建導流牆等系統工程治活了水系,整個工程不超過2千萬元,惠及郭裡園新村等城東片區。蔡莉感慨道,“這個工程讓水利人很有成就感。”

文峰片區、五山片區、新城片區的水治理同樣體現了水利人的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巧思和理念。

文峰片區水系治理工程利用濠河和八窯河的50釐米左右的水位差,採用拓撲導流牆技術,將斷頭河全部貫通,再將幹休所河的出口改接到文峰閘直通下游,從而激活了六段死水區,實現了文峰水系水體的永續自然流動。

一城清水入畫來——南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紀實一城清水入畫來——南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紀實

由於水位不夠,五山片區城山河南段的水無法流入兩邊的曹公祠一河等河道。在治水專家指導下,在城山河、曹公祠一河交界處建了個透水壩,在保持河水流動和河道貫通的前提下,人為抬高了透水壩以北河道20公分的水位。水位高了以後,水流就能沿著曹公祠一河流入西山河,再通過在曹公祠二河建拓撲導流牆,使水迴流到西山河。

巧用水位落差,人為營造了水動力,盤活了一片水系。建一個透水壩只花了兩萬元,卻解決了周邊水系的連通和活水問題。花小錢辦大事,體現了處處用心的系統治理理念。

精準化的引江排水調度,讓活水暢流城區

在主城區河道連通水系盤活後,如何實現全面活水、持續活水,進一步提升水質實現濠河及周邊河道Ⅲ類水質的目標呢?

答案就在長江水的利用上。長江是南通水網的源頭活水,必須儘可能多地利用長江水為城區提升水質、活水調度服務。

以五山片區為例,五山片區和新城片區包括城山河南段、曹公祠一河等30多條河道,大部分河道水體流動性極差,河面上常年漂浮著綠藻,南劍界河、花園路南河、南郊中心河等六條河道為黑臭水體。

南通市水利工程管理站副站長邱旭東說:“市水利局常態打開水閘,在長江水位高的情況下,趁潮引水。長江水由西往東由南通大學閘、花園路南河閘、永紅橫河閘等閘口排入褲子港河,再由褲子港河排入長江,從而使整個五山片區和新城片區30多條河道實現了全面活水,持續活水,並一舉消除了南劍界河、花園路南河、南郊中心河等六條黑臭河道。”

一城清水入畫來——南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紀實

在主城區,通呂運河水利樞紐建成運行後,通過引水使通呂運河水位達到2米6,為主城區濠河及周邊河道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和充沛的水動力。濠河引水能力由原來4個泵6個流量,擴大到兩個通道15個流量,水位抬高到2米85到2米9之間,極大地增強了調節市區水位能力。濠河就像一盆清水往外注入到周邊的河道,使濠河及周邊主要河道水質基本上達到了Ⅲ類水標準。

現在,主城區66平方公里內的河道由通呂運河、海港引河和沿江幾個閘口引江水後,再通過姚港河、褲子港河向長江排水,形成了“西引東排、北引南排”的自然活水持續暢流城區、Ⅲ類水進Ⅲ類水出的格局。

一城清水入畫來——南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紀實

在開閘引水過程中,必須統籌閘站、優化閘口調度才能實現區域自然活水的引排。

為此,南通市水利局全面加強水利工程運行管理。2019年以前主城區加上觀音山一共92座閘分屬於市水利局、市濠河辦、崇川區等所有,多頭管理、各自為政、水體封閉。去年全面打開城區100多座涵閘等水利工程設施,隨著南通城區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系統一期工程的建成,實現了濠河周邊的涵閘、泵站一體化管理和集中統一調度,常態化建立起北引南排、西引東排的引排格局。

一城清水入畫來——南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紀實

現在,市水利局有專人負責城區活水統一調度,有一支巡查隊伍檢查河道排口、水質,發現問題立即整治處理。河道調度、水質保持已進入常態化管理。

瞄準高質量,建設“幸福河道”,打造治水典範城區

去年,濠河及周邊66平方公里內的水環境治理效果顯著,實現了“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濠河及中心城區66平方公里內主要河道達到Ⅲ類水質”的工作目標。

市水利局局長吳曉春表示,今年將積極實施市區37個水利工程項目,重點推進觀音山片區水系連通、河道清淤、閘站改制等水環境整治工作。除主城區外,港閘區水系連通及水利工程調度方案編制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且基本成熟。中創區、開發區、蘇通園區及通州城區正在積極啟動水系連通及水利工程調度方案編制工作,下階段將重點加以推進。

今年市區還將著力打造10到20條“幸福河道”。按照公園式的標準建設濱河步道、親水平臺、綠化景觀,使河道景觀化、生態化、人文化、公園化。計劃對部分非行洪河道的硬質護岸進行拆除,減少城市自然河道的渠化硬化,恢復河道自然屬性。

一城清水入畫來——南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紀實

放眼全局,今年,南通將繼續按照“系統化思維、片區化治理、精準化調度”的治水思路,力爭到2020年底,全面實現城市建成區自然活水,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並努力將崇川區100平方公里區域打造成中心城區高質量治水的典範城區。

市水利局提出,在全市推廣主城區“一控三自然”(控源截汙、自然活水、自然做功、自然淨化)做法,按照“綱網聯動、遠水直達,大片獨立、小片連通,統一調度、分級管理”編制原則,完成水系連通和工程調度建設方案,並以縣城為單元開展水系連通和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推進方案逐步實施。

目前,市水利局正在構想全市域的區域治水方案,今年將先行啟動“通啟片+九呂片”作為全市的先行示範區,改建現有水利工程,設置簡易控導工程,同時開始試運行調度,爭取年內見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