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哥煮史45 | 晁错辅佐的汉景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昨日我们说到“清君侧,诛晁错”的晁错,当时汉景帝即位后听从了大臣晁错削藩的建议,未想却引来群王反叛,汉景帝为了平息反叛而诛杀晁错。那这位汉景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牛哥煮史45 | 晁错辅佐的汉景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对于汉景帝刘启,大文豪苏轼对他有这样一段评价: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帝之为太子也,吴王濞世子来朝,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杀之。濞之叛逆,势激于此。张释之,文帝之名臣也,以劾奏之恨,斥死淮南。邓通,文帝之幸臣也,以吮痈之怨,困迫至死。晁错始与帝谋削诸侯,帝违众而用之,及七国反,袁盎一说,谲而斩之东市,曾不之恤。周亚夫为大将,折吴、楚之锐锋,不数月而平大难,及其为相,守正不阿,恶其悻悻不屈,遂以无罪杀之。梁王武,母弟也,骄而从之,几致其死。临江王荣,太子也,以母失爱,至使酷吏杀之。其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际,背理而伤道者,一至于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国,与文帝俱称贤君者,惟不改其恭俭故耳。《春秋》之法,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然陈侯平国、蔡侯般,皆以无道弑,而弑皆称臣,以为罪不及民故也。如景帝之失道非一也,而犹称贤君,岂非躬行恭俭、罪不及民故耶?此可以为不恭俭者戒也。
这段话大致意思是:说到汉朝的贤君,都会说到文帝景帝,文帝呢宽仁大度,有其父刘邦的气度。可景帝为人气量小薄情寡义,没有做君王的气度。压根不能和文帝拿来相提并论。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的世子和他下棋论道,景帝一言不合竟然把他给杀了,为后来吴王刘濞判乱种下了祸根。文帝重用的大臣张释之因为在景帝当太子时“过司马门不下车”而指责景帝,后来就被景帝贬谪到淮南国并死在那。邓通也是文帝宠幸的近臣,因为为文帝吮吸毒疮得罪了景帝(文帝患痈,因感念他的宠爱与恩德,邓通常为其吸吮患处。文帝闷闷不乐地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呢?”邓通答:“应该没有比太子更爱您的了。”后来太子进宫问候文帝的病情,文帝要他吸吮患处。太子吸时却面露难色,事后听说邓通经常为皇上吮痈,心里感到惭愧,却也因此而怨恨他了),后来景帝即位后剥夺邓通的财产,以至于邓通穷困而亡。晁错和景帝谋议削藩诸侯,景帝力排众议用了晁错的建议,等到事发后七国反叛,又听从袁盎的建议,用诡计诱杀了晁错,之后也不给任何抚恤。周亚夫作为大将,在平定叛乱中力挫吴王楚王的兵峰,没几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周亚夫后来当了丞相,刚正不阿,但景帝却很愤恨周亚夫的桀骜不驯,找机会逼死了他。梁王刘武,景帝的同胞兄弟,景帝却故意捧杀他然找机会打击他,几乎把亲弟弟整死。景帝的庶长子临江王刘荣,因为母亲失宠,也被景帝派酷吏逼迫自尽。无论从君臣、父子、兄弟三种关系来说,景帝这三个方面都是违背天理和道德的。但为什么文帝还能保住名声,与文帝并称贤君?应该是他的过错并没有波及到老百姓的头上?景帝的道德瑕疵不止一两件,还是被称为贤君,应该就是他自己恪守恭敬俭约的优点,所做的错事都不伤及百姓的原因。这一点应该让那些行为处事不恭俭的人引以为戒啊!(我的古文水平很差,但还是努力转换成白话方便有兴趣的朋友阅读)


其实想想苏学士的这番话真的是至理名言,历史上每个政治家都不可避免的使用各种阴谋阳谋甚至下三滥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但是只要这个政治家的种种行为不危及到老百姓,甚至能给百姓带来安居乐业的局面,那么他就是值得称道并被后人传颂的,古代现代概莫如此!!!
毋庸置疑,汉景帝纵有千般瑕疵,但于百姓有功,就凭这一点也不妨碍他成为一代明主!

牛哥煮史45 | 晁错辅佐的汉景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注: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