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画一张自己的生命蓝图?如何栽培自己?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书评

作者李欣频,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讲师、作家。出版过多本畅销书:《广告副作用》、《创意天龙八部系列》、写美食的《食物恋》等书。此书N年前我就读过,此次为再版。脱稿于作者在大学教授广告文案课的教案,再补充了一些演讲后提炼的要点。本书是三件套系列里的第一本。

这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归根结底还是如何修炼内功:读书、电影、旅行......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心得,以及亲身体验过的丰富过往一一分享给读者。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两堂课是:

1、如何画一张自己的生命蓝图;

2、如何栽培自己。

如何画一张自己的生命蓝图?如何栽培自己?

1、如何画一张自己的生命蓝图?

先列个清单,包括职业、生活状态、经济状况、兴趣、休闲活动,然后再思考一下欠缺什么能力,相应地补修课程。规划好的生命蓝图中,补充童年的梦想,勾画出主线和支线,这样,短、中、长期的人生计划,就跃然纸上了。

“依年龄阶段规划出多层次的人生版图。比方有些职业比较适合年轻的时候去试,有的适合在成熟的前中年期去做,有的则适合在经验老到的中老年时完成。”

年轻时读到这段,一掠而过,最多想到的是我将来换工作只是换公司,哪想过换行业?可有些行业走入夕阳后,以及很多女性结婚生子、照顾家庭后,不得不与原先的领域或者工作方式告别。从淘宝、到微商,在家开店成了无数人的副业或者主业;还有伴随朋友圈的兴起和成熟,打开手机,社交新零售充斥了每个人的屏幕。以及今年才听说的轻创业,迅速以微信链接等形式普及。

再关注一下需要熬夜、加班、疯狂出差的岗位,人到中年,即使家庭能容忍在生活中的缺失,自己的身体也会亮出警示的红灯。中青年猝死的新闻时有发生。不仅要切换职业跑道,选一个可以干到退休的行当,还要现实的规划好自己和父母的晚年生活。参考邻国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人都坚信房产会持续增值。大手笔的收购美国的多个企业。等泡沫破裂后,国民财产急剧缩水,很多人退休年龄依然需要继续工作,但已经来不及学习新的专业技能,选择余地非常有限了。只能从事诸如出租车司机、便利店等服务业。

举个身边的例子。我上周末去上了一天的女性成长工作坊。主讲老师吴迪,原来是ELLE杂志的主编。工作之余,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兼职做咨询师七年后,当兼职的收入达到主职的六成后,才敢辞职,建立自己的工作室。若干年后,纸媒没落,杂志社倒闭。而她作为心理咨询师,从免费咨询做到今天,15年,咨询费涨到1500/小时。而她这样的中年女咨询师,既有经验、又有活力,相比吃青春饭的时尚传媒业,可以说,越老越值钱。她绝对是规划人生的赢家。

如何做规划呢?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又逢全球经济深陷低迷,就业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五百强的公司关门的、破产的、被收购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行业从此没落、甚至消失。这些不是个人可以控制的、预测的,但也不是发生在一瞬间。保持职业的敏感性,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循,比如柯达胶卷被数码产品取代,照相机被手机取代,手表的市场也大为缩水等,都是前者的衰退与后者兴起,共存一段时期。有忧患意识的人会提早做好准备,无缝切换到新兴行业。

即使从业者被动失业后,先前的技术虽无用武之地,但经验和渠道还是有价值的,可以为下一份工作背书。下一份工作不能选跨度过大的领域。比如,同样是做保险业务员,具备医药背景、金融背景,更能让客户信服。业绩自然会领先于背景平平的同事。转行时,更需要绘制一张蓝图。而且,还要做好准备,五年后,历史重演。累吧?这是惨烈的现实。有解吗?终身学习啊。

2、如何栽培自己?从五项养分教育开始。

如何画一张自己的生命蓝图?如何栽培自己?

养分的底层基础源于阅读,包括书本、网络、电影、生活,把吸引你的金句、广告、电影对白、歌词等收集成一本私人宝典,一如写作者的素材库。作者鼓励读者在18-28岁阶段,养成每天读一本书的习惯。这个阶段,多还没结婚生子,心智发育业已成熟。这时,可以从感兴趣的主题入手,延伸兴趣与次专长。满满累计出自己的阅读地图,搭配已经规划好的人生蓝图,设计自己的书单。

作者还分享了自己的两个方法,以拓展视野。

方法一、把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旅游探险频道的节目表打印出来,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观看。通过吸取旅行、生态、文化、医学、心理、建筑、科技等领域的养分,拓展自己的感知范围,饱足自己的灵魂。每日得以在满足中安然入睡。

方法二、积极结交其他领域的朋友,定期见面,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最新资讯和灵感。相当于人生打开了数个窗口,人生就永不会单调而枯竭。

作者的方法,提升的是软实力,适用于部分需要创意的行业,诸如作家、媒体从业者、艺术家、老师等。对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可能不会立竿见影的应用在工作中,更多的修炼是提升人的品味和素养、让人变得更为有趣。虽然,这是更高层面。

而且,你不知道自己现在学的东西,什么时候会有用。最出名的例子是乔布斯学英语书法时,也不知道哪天会用的上这一技能。直到设计苹果系列产品时。这位科技产品创始人,把书法课学到的东西应用在了苹果产品。同类产品都是按客户需求设计,而苹果公司却按照艺术的标准设计,赋予工业产品以时尚美感。客户立即趋之若鹜,成为铁粉。

当全方位的汲取多方养分后,即有了海量的输入后,才会出现足量的、有亮点的创意输出。这个道理一如幼儿学说话,总要有一个沉默期、学徒期,才会出现之后的井喷。

这本书是一本言简意赅的成长自助书。虽然作者立足于20岁的年轻人,去展望和规划十年后的状态,但对于其他年龄层的读者,仍然很有启迪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