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綏芬河:24小時作業!直擊貨運“黃金通道”

東北網綏芬河4月18日訊(特派記者 孫英鑫 安澤 王明菲 李楠)綏芬河,這座黑龍江省最大的對俄口岸城市,被譽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與松花江上的哈爾濱共同扮演著內外貿易雙樞紐的“角色”。

戰“疫”綏芬河:24小時作業!直擊貨運“黃金通道”

交錯延展的運輸線。記者 王明菲 攝

如今,在這座邊陲山城,一場外防輸入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在打響。綏芬河市全面動員,在國家和省市以及社會各界全力支持下,科學施策,頑強應對,扛起責任。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全力保障這條貨運“黃金通道”暢通。

戰“疫”綏芬河:24小時作業!直擊貨運“黃金通道”

進入貨區前登記。

通過綏芬河鐵路口岸出境的中歐班列貨物,經過俄羅斯等5個國家,可運至德國的漢堡;也可以經俄遠東地區兩大港口,再海運至日本的新瀉、橫濱,韓國的釜山。16日13時許,綏芬河鐵路車站貨場內集裝箱整齊排列,一列列裝載著貨物的列車整齊的停靠在鐵路線上,吊車司機坐在駕駛位上嫻熟地控制操縱桿,正對一列滿載木材的入境貨車進行卸貨作業。

戰“疫”綏芬河:24小時作業!直擊貨運“黃金通道”

滿載木材的入境貨車。東北網記者 安澤 攝

“大家加把勁兒,把剩下這幾車木材卸車,別耽誤後面車進場”值班員付學忠說,在三貨區他們最多時一天要卸貨200余車,每天每班18個人24小時作業,保障綏芬河口岸重點物資運輸暢通無阻。

疫情當前,綏芬河站加強貨場貨區疫情防控工作管理,對鐵路內部員工和進入貨場作業的委外人員進行網格化管理,佩戴口罩,入場前要進行掃碼+測溫+登記,委外作業人員持通行證方可進入,同時建立應急預案,確保貨場貨區防控萬無一失。

戰“疫”綏芬河:24小時作業!直擊貨運“黃金通道”

卸車工人進行卸貨作業。東北網記者 安澤 攝

趙程輝是綏芬河站國際聯運交接所的俄語翻譯,他的工作是每天為入境的俄鐵國際貨運班列翻譯貨票信息,保證進出口貨物能夠準確運達和接收。因跨境班列入境多是夜間到達,趙程輝的工作時間大多是在凌晨2時開始,每次作業他都聚精會神。

戰“疫”綏芬河:24小時作業!直擊貨運“黃金通道”

卸車現場。東北網記者 安澤 攝

據瞭解,為暢通運輸渠道,鐵路部門採取了“優先受理,優先承運,優先配空,優先裝車,優先掛運,優先卸車”等措施,綏芬河站也成立了“黨員突擊隊”,協助貨運人員快卸快裝。據統計,4月初至今,綏芬河站共進出口貨物40.9萬噸,其中大豆、麵粉等生活物資7700餘噸,煤炭81600噸,為民生物資運輸和居民供暖提供了充足的運力保障。

戰“疫”綏芬河:24小時作業!直擊貨運“黃金通道”

卸車現場。東北網記者 安澤 攝

戰“疫”綏芬河:24小時作業!直擊貨運“黃金通道”

逐人測溫。

綏芬河站從建站至今,已走過百餘年曆程。2018年12月25日哈牡高鐵開通運營後,綏芬河作為中國東北開放的窗口作用愈發凸顯。如今,面對境外輸入疫情的嚴峻考驗,它從容應對,忙而不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