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你真的认识你自己吗

古希腊有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

人类是社交性动物,天性决定了人类不可能离开社交。在社交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善良,阳光的人,也有可能遇到邪恶,反社会人格的人。

有人说,这个世界太大了,大到了每个人的经验,都只是特例。新闻上播报的案件都比较极端。

但是即使是普通人,你是否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难缠的人,或者你本身也是别人眼中不好相处的人?

孙子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今天推荐给大家一本书《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帮助大家揭秘不同人格背后的思维与行为模式,让自己的社交更安全有效。

人啊,你真的认识你自己吗


这本书者是由两位资深心理医师海伦·麦格拉斯与哈泽尔·爱德华兹合作完成,海伦·麦格拉斯,是一位心理咨询医生,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教授,著有多本探讨社交技巧、婚恋关系与幸福人生的畅销书。哈泽尔·爱德华兹,也是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位作家,许多作品被翻译成他国文字,改编成舞台剧和电影。

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

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指标(MBTI)因拥有完备的研究基础,成为过去十年间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测试。《隐形人格》讨论了支撑MBTI的四个类型维度中对人际关系直接影响较大的三个维度,分别是:

1、内向或外向。内心力量的来源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还是内心反省和理念。

2、计划或即兴。更喜欢井井有条、规律有序,还是弹性灵活有更多选择的生活。

3、思考或感觉。更倾向于以逻辑还是以情感为基础做决定。

人啊,你真的认识你自己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可能面临着人际交往的冲突。

比如说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把对方当作朋友掏心掏肺地说自己的心里话,可是对方却好像没把自己放心上,不怎么回应也不说自己的想法;

还有约定一起出去旅行,但同行的人却什么也不肯计划,甚至还嫌弃你的计划制定的不好;

再有是老人抱着小孩想插个队,女生好心地想着天太热了,让他们先进去吧,结果身旁的男友却觉得这是社会公德问题决不能允许。

人啊,你真的认识你自己吗

实际上人际交往中挫败、冲突的根源在于,人们总是以为别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自己一样,而事实是,不同人格类型的人思考与处事方式不同,但都同样合理正当。将冲突重新界定为“差异”,而不是一些无法容忍的事情,是非常有用的。

反社会性格的人具备的特征


《隐形人格》这本书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提炼了一张难以相处的人格地图,分为三大类型: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令人受伤的人格类型。

每种人格类型下又包含三种不同的人格特性。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包括:消极型人格、自负型人格、专制型人格;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包括:焦虑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索取型人格;直到令人受伤的人格类型包括:被动攻击型人格、霸凌型人格、反社会人格。

大多数人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模式,他不会只是上述其中一种类型,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综合体,我们不用太紧张,不用觉得每个人都对他人有危害性。

如果我们把固定模式的危害性分为低、中、高的话,绝大部分人的危害性都属于低层级、也就是交往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有一种人格类型的人除外,那就是反社会型人格。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反社会倾向,比比如说,撒谎,不买票上车等。重要的是我们会意识到这是错误的。

人啊,你真的认识你自己吗

具有中度或重度反社会行为模式的人冷血无情、不辨是非,任凭冲动行事,不在乎他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他们没有悔意,不关心他人。他们的字典中没有“良知”两个字。

但是,他们一般看起来十分正常,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彬彬有礼。

北大学子吴谢宇在父母面前、在老师面前、在亲戚朋友面前完美的、无所不能的神一样的存在,带着无数的光环,展现的全是“优秀”、“完美”。

但是,每天夜深人静时,想的都是如何杀了他的母亲。

导致一个人变成反社会人格倾向的人,背后有诸多因素,现在尚且无法得到定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与人交往中,保持该有的警惕。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反社会行为?

第一,不用骗自己反社会型人格的人会变好,那无异于于虎谋皮。

第二,如果怀疑身边人是反社会型人格,想办法核实。反社会型人格的人都擅长伪装,我们要多和别人分享对此人的看法,这样获得的信息会更全面。

第三,考虑离开。如果发现身边人是反社会型人格,那就要做好离开他的准备。人们都有一个劣根性,就是总觉得自己会让渣男变好,比如说,很多女孩子明明知道自己的男朋友对自己家暴过,却依然义无反顾的嫁给他,还认为结婚后,就不会家暴了。恕我直言,婚前就敢打你,结婚后,还不得往死了打你。

人啊,你真的认识你自己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这本书,分析了不同人格行为后面的心理动机,让我们懂得以更恰当的方式与不同人格特质的人相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