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政務+服務:東陽日報做好“媒體融合發展”新答卷

全文共3150

閱讀大約需20分鐘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鮮明指出了媒體融合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媒體融合”這道題怎麼答?回顧過去一年,東陽日報在建設新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大背景下,因勢而謀,創新而為,不斷加大報紙平面端、網站PC端、手機移動端“三端”的融合力度,深入探索“新聞+政務+服務”新模式,媒體轉型與融合發展步伐果敢而堅實。

新聞+政務+服務:東陽日報做好“媒體融合發展”新答卷

1 堅持優勢互補,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媒體轉型與融合是新時期媒體發展的一次自我革命。過去一年,東陽日報堅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勢互補,通過新建全媒體指揮系統,重塑“一次採集、N次加工、多元化傳播與多終端適配”的全媒體採編流程,著力打造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區域新型主流媒體。

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宣傳,是東陽日報媒體融合的一次重要實踐。先舉兩個報道例子:一是2019年7月,東陽日報啟動“紅遍東陽”大型採訪活動,全體採編人員歷時兩個半月,蹲點現場、夜宿農家、實地採訪,通過聚焦19個紅色地點的巨大變遷,展現新中國成立後東陽人民譜寫絢麗篇章的生動實踐;二是2019年8月,東陽日報開設“70有我更青春”欄目,通過選取當地部分優秀青年代表,講述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奮鬥故事,號召廣大青年向身邊榜樣學習,為民族復興貢獻個人力量。這兩個欄目,不同的是分別由紙媒和新媒體牽頭開設,相同的是,全媒體參與、“三端”齊發,報紙刊發圖文和視頻二維碼,網站開設專題,微信和客戶端同步推送,真正實現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互補、一體化運作。

除此之外,東陽日報新媒體中心在“十一”前夕,組織策劃了微信圖文內容《這是我見過最美的東陽》,利用紙媒上刊登過的和攝影記者提供的100多張全市各地高清美照,結合360度高空俯瞰VR技術,全面呈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東陽各鎮鄉街道的滄桑鉅變和嶄新面貌。微信推出短短几個小時,閱讀量便達到了10萬+。10月1日當天,東陽日報視頻團隊還推出了短視頻《超燃!70秒看東陽70年鉅變》,以“快閃+豎屏”的形式和大量的航拍畫面、快閃字幕、音樂,結合簡明扼要的數據,展現70年來東陽方方面面發生的鉅變,給讀者帶來了全新的閱讀體驗。該短視頻獲得了浙江省縣市區域報組織的“紅遍浙江”融媒體作品大賽一等獎。

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宣傳只是東陽日報媒體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東陽日報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早已從之前的“兩張皮”轉化為水乳交融,並且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新聞+政務+服務:東陽日報做好“媒體融合發展”新答卷

2 堅持移動優先,牢牢佔據輿論制高點

融媒體時代,作為傳統媒體的“過來人”,有一件事情雖然不願意承認卻是事實,那就是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傳統媒體,大部分信息都是從網上獲取。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這個現實,通過加大力量投入,掌握輿論戰場的主動權,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裡手,避免主流媒體的“被邊緣化”。為此,東陽日報堅持移動優先,牢牢佔據傳播制高點。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一再強調“東陽日報不僅僅是一張報紙”。一條稿件採寫完成後,東陽日報新媒體編輯會第一時間取稿並在手機客戶端發佈;其次是微信,選擇當天最重要的內容進行推送,並利用好評論區留言功能,及時與讀者進行互動,回覆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提升用戶黏度;網站根據新聞內容,做好相應板塊的更新和內容的集納式呈現;最後才是第二天的報紙刊登。

移動優先策略不僅體現在採編流程上,還要以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當前,短視頻走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抖音、快手、西瓜、火山、秒拍……只要使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觀看短視頻。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東陽日報加大了官方抖音賬號的更新頻率。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用15秒短視頻的形式,拍攝了大量疫情防控、捐款捐物、復工復產、先進典型等方面的內容,通過抖音平臺和朋友圈轉發,取得了較好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東陽日報新媒體中心還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積極學習和研究新技術。去年兩會期間,東陽日報推出了微信“跳一跳”的改款小遊戲,讀者每跳一步都會出現與《政府工作報告》相關的內容,在遊戲中“跳”懂《政府工作報告》;製作了《2020東陽兩會——聽!代市長樓琅堅報告原聲》H5,提取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點擊即可聽取相關內容的現場原聲,給人身臨其鏡的感覺;推出《Vlog東報記者看兩會》欄目,以一線記者出鏡的形式,帶領大家更加直觀地瞭解“兩會”現場。2019年5月8日恰逢東陽解放70週年,東陽日報還推出了《今天,東陽解放70週年》H5,以時間軸的形式展現東陽解放以來的重大事項,得到了許多讀者的點贊。

一年來,東陽日報還利用手機端,開展各類圖文+視頻直播40多場。2019年8月19日,在處置安吉縣群眾落水事故中不幸犧牲的東陽籍消防員呂挺被送回東陽,安葬於革命烈士陵園,東陽日報新媒體中心當即與安吉媒體聯繫,採取兩地聯動的方式對這一事件進行圖文+視頻全程直播,讓更多人瞭解呂挺烈士的事蹟,點擊量近70萬。今年2月23日,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復工復產工作,東陽組織了首趟“返崗專列”,東陽日報特派記者到貴州跟蹤採訪並進行全程圖文+視頻直播,點擊量達34萬。

3 堅持品牌建設,擴大主流傳媒影響力

品牌是人們對一個企業及其產品、售後服務、文化價值的一種評價和認知,是一種信任,是能夠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資產。作為一家傳播媒體,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同樣需要品牌的支撐。

今年春節期間,針對東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際,東陽日報社抽調報紙採編部門和新媒體中心人員的力量,在2月9日報紙原有版面的基礎上增發4個版面的《號外》,分別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事記、確診病例詳情及分佈圖、聚集性病毒傳播案例和接下來我們要注意做什麼。在《號外》定稿後,東陽日報微信對其中2個版面的內容進行推送,當天閱讀量就雙雙突破20萬+,採編設計的聚集性病毒傳播案例分析圖還被各地媒體和微博大V轉發。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好的宣傳效果,主要因素就是東陽日報的品牌影響力,權威發聲,正面引導。2月25日,針對復工復產工作實際,東陽日報刊發第二期《號外》,同樣取得了較好的宣傳影響效果。

此外,東陽日報重點打造“東報微視”品牌。據不完全統計,圍繞“新聞+政務+民生”,2019年以來共拍攝短視頻300多個,現在讀者說起東陽日報,除了報紙和新媒體平臺,更多的就是視頻。比如,關於橫店航空產業的報道,記者親自體驗了一把高空跳傘並拍攝了《我從3000米高空一躍而下》;“東陽紅木”號高鐵開通當天,拍攝了《東報記者帶你探秘首趟列車》;為推動東陽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自編自導自演拍攝了《美哭!漢服小姐姐漫步盧宅,帶你穿越上下五百年》,並獲得了全省新媒體創意大賽三等獎。

東陽日報還利用新媒體平臺,著力打造活動品牌。比如,與文廣旅體部門合作開展東陽旅遊業十大評選活動、尋找“東陽文化旅遊體育錦鯉”活動;與水務部門合作開展世界水日線上線下宣傳活動;為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開展文明行為隨手拍徵集活動;針對許多外來務工人員暑期無法兼顧孩子的情況,開展“小候鳥計劃夏令營”;承辦了2019浙江省縣市區新媒體發展論壇——“視”不可擋·短視頻實戰訓練營暨“視”說非遺·東陽木雕小鎮採訪活動等。為提升品牌影響力,東陽日報自主策劃了大量全媒體品牌欄目,比如疫情防控期間,推出“局長談復工政策”欄目,邀請相關職能部門一把手,就惠企惠民政策進行面對面訪談;推出“健康課堂防疫特輯”,邀請醫護專家、健康達人做客直播間,分享宅家的健康生活。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等都在不斷髮生變化。對此,東陽日報也在不斷改變、重塑、新生,力爭答好互聯網時代“媒體融合”的這道題,在機遇與挑戰中發出更加嘹亮的時代之聲。

新聞+政務+服務:東陽日報做好“媒體融合發展”新答卷
新聞+政務+服務:東陽日報做好“媒體融合發展”新答卷

原創:趙志強 東陽日報總編輯

來源:傳媒評論

公示!浙報集團“疫情時期信息公開和融合傳播的解決方案和積極建議”23篇獲獎課題、稿件名單

浙報記者“胡哥”一頭扎進荊州的ICU採訪20多天,“求國家分配對象”的小護士就這樣進入他的鏡頭

深入武漢疫區採訪50多天,天目新聞記者王堅穎說,這一戰,職業紀錄被一再改寫

速度+溫度+力度+亮度+態度,新媒體戰“疫”報道,把好五個“度”

戰“疫”,讓錢江晚報主戰移動端,這場大考成績如何?

“戰疫”中彰顯責任和擔當,浙報集團發稿4.7萬、總點擊量4.76億

入職3年就成為深晚新媒體產品總監,這位美女小編說,沒有“三頭六臂”,就要練出“獨門絕技”

她的報道,成了高考試卷的試題!她說,去現場,用心感受,新聞才會發光發熱!

深喉線人-窮追真相-不懈監督,這位記者13年的“陽光行動”令人欽佩

時隔16年的“跟蹤報道”為什麼能夠獲得浙江新聞一等獎

從東海之濱的寧波到千里之外的貴州省黔西南州,長篇通訊《一片葉子的追尋》背後的故事

或電話 85311731 853116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