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的鼻祖,展昭、歐陽春、白玉堂等人物都出自石玉昆的故事

話說,在清朝道光、咸豐年間,有一位說書人,名叫石玉昆,經常出入於公侯府邸。

石玉昆的架子可不小,無論是哪家請他前去,先拿二十兩銀子來,否則一律不開口。但就是這樣的高價,石玉昆的場子還是異常火爆的。

那麼,他說的是什麼故事呢?那就是《三俠五義》。

後世諸如“鍘美案”、“狸貓換太子”、“五鼠鬧東京”、“大破沖霄樓”、“花蝴蝶”、“打龍袍”等等著名戲目都來自於此。《白眉大俠》就是其“續書”之一。

而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技擊,如點穴、暗器、劍訣、刀法、輕功提縱術;江湖勾當,如悶香、百寶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臉面具;以及諸多機關埋伏等等描述,《三俠五義》才是其源頭。

武俠小說的鼻祖,展昭、歐陽春、白玉堂等人物都出自石玉昆的故事

魯迅先生曾經如此評價:

獨生寫草野豪傑,輒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態,雜以詼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

胡適更是將其列為“國學”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

武俠小說的鼻祖:其中有太多家喻戶曉的名人

《三俠五義》這本小說比較奇特,如果感興趣去閱讀的時候就會發現,其語言特色和正常的小說敘述不太一樣,它更像是“故事”。

“故事”和小說是不同的,這一點我想讀過《故事會》的讀者都能感覺到,它更注重於情節的曲折、有趣,對於很多烘托氣氛的環境描寫則是能省則省。

這也就導致了《三俠五義》這樣的故事讀起來更好玩一些,無論是情節的曲折性還是緊湊性,都要超出一般的小說很多。

武俠小說的鼻祖,展昭、歐陽春、白玉堂等人物都出自石玉昆的故事

如果要用形象一點的描述來說這本書的閱讀感受,它更像是“聽”書。讀者在面對這些文字的時候,往往會感覺到像是面對著一位氣場十足的說書人,驚堂木一拍:“各位看官,有道是……”

《三俠五義》這部書也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在民國時期的各個武俠小說流派,以及後來的金庸、古龍等人都受其影響頗深。如果你是一個武俠小說的愛好者,這本書確實不該錯過。

故事的主體其實並不複雜,主角是一個群體,“清官”加“俠客”這樣的組合,講述一代能臣包拯在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以及五鼠等人的幫助下,斷決疑案,除暴安良的故事。

如今像《包青天》等電視劇其原型就在於此,只不過《三俠五義》的故事要比它們豐富得多。

《三俠五義》中不僅僅有南俠展昭這樣的在包拯身邊的俠客,還有一些急公好義之人,雖然不願投身官府,但依然主動幫助包拯等人伸張正義,比如北俠歐陽春,還有“鬧東京”的主角“五鼠”。

武俠小說的鼻祖,展昭、歐陽春、白玉堂等人物都出自石玉昆的故事

當然,這本書不僅僅是以包拯為主人公的,其實更大的篇幅是江湖故事,包拯的作用只不過是將各個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串聯起來。比如為了幫助包拯斷案,北俠歐陽春、南俠展昭、雙俠丁兆蘭丁兆慧等人聚集在一起,與江湖險惡勢力決戰。

但同為正面人物,各路俠士的關係也不是和平友好的,他們之間也有仇怨,甚至會拔刀相向。

比如說展昭有一個皇帝欽賜的綽號叫做“御貓”,這就犯了“五鼠”的忌諱,這五個兄弟一直想要找展昭“報仇”,其中尤以“錦毛鼠”白玉堂為最。

通過這樣的情節就將白玉堂這樣一個美男子自負、孤傲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好,而這種性格的刻畫也為其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三俠五義》本來是石玉昆說書底稿整理出來的小說,所以在內容上雖然跌宕起伏,但整體結構比較散漫,邏輯銜接等方面也不夠流暢,於是就出現了另一種版本,那就是俞樾整理出來的《七俠五義》。

武俠小說的鼻祖,展昭、歐陽春、白玉堂等人物都出自石玉昆的故事

從這個名字上就能看出來,《七俠五義》實際上是對《三俠五義》的一種擴充,增加了一些鋪墊和人物,讓故事變得更為詳實一些,基本也包含了《三俠五義》的情節。

但“改編”這樣的事情總會有人感到牴觸,認為《七俠五義》不如《三俠五義》“原汁原味”。

這兩個版本如今都有流傳,各位讀者可以根據心情來選擇。在其後還有續書,如《小五義》、《續小五義》等等,講述展昭、歐陽春等弟子的故事。

所以一般閱讀推薦的都是《三俠五義》、《小五義》和《續小五義》三部書的套裝,它們之間的故事情節是完美銜接的,平均一本還不到15元,印刷質量不錯,可以說是物美價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買來讀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