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決定了男人花心?

多巴胺決定了男人花心?

神經內分泌學家發現,男女愛情,是由大腦中的3種化學物質多巴胺、苯乙胺和後葉催產素激發出來的。當男女初次產生愛情時,這3種化學物質同時迸射而出,讓人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激情亢奮、無比愉悅、欲罷不能。

01.愛情激素易上癮

心理學認為,很多男人喜歡不斷結交新歡的,也有其生理原因。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人群中有一種特殊的人,即對多巴胺、後葉催產素等愛情激素“上癮”的人。這樣的人,一旦體內的後葉催產素等激素水平消退,就會通過另尋新歡再次獲得刺激源,從而享受激素高分泌帶來的極度愉悅興奮,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花心﹑喜新厭舊的人。

花心的男人容易為女人動情,也容易讓女人傾倒,但朝三暮四,處處留情不守情。

多巴胺帶來的“激情”,會給人一種錯覺,以為愛可以永久狂熱。不幸的是,它通常只會持續一年半到三年。在遇到新目標的時候,才會重新點燃這種激情。因此男人花心,那是必定的。

多巴胺決定了男人花心?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不僅能左右人們的行為,還參與情愛過程,激發人對異性情感的產生。

大腦中心——丘腦是人的情愛中心,其間貯藏著丘比特之箭——多種神經遞質,也稱為戀愛興奮劑,包括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當一對男女一見鍾情或經過多次瞭解產生愛慕之情時,丘腦中的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就源源不斷地分泌,勢不可擋地洶湧而出。於是,我們就有了愛的感覺。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們感覺愛的幸福。人們品嚐巧克力時或癮君子們在“騰雲駕霧”時,所體驗到的那種滿足感,都是同樣的機制在發生作用。幸好,我們的大腦能夠區別彼此之間的不同。多巴胺好像一把能打開許多鎖的萬能鑰匙,根據所處情景不同,在體內產生不同的反應。巧克力的氣味、口味告訴大腦,我們正在吃東西;情侶的體味和香味提醒大腦,我們正在身陷愛中,並促使我們進行交-配,以此繁衍後代。

多巴胺帶來的“激情”,會給人一種錯覺,以為愛可以永久狂熱。不幸的是,我們的身體無法一直承受這種像古柯鹼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可能永遠處於心跳過速的巔峰狀態。所以大腦只好取消這種念頭,讓那些化學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新陳代謝。這樣一個過程,通常會持續一年半到三年。隨著多巴胺的減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變為平靜。在遇到新目標的時候,才會重新點燃這種激情。因此男人花心,這是必定的。

當然,我們也不必為狂熱愛情的短暫而感到悲觀,不是所有的人因為多巴胺的減少就會選擇分手,大多數的人因為責任、諾言、情誼等等因素選擇了堅守愛情與婚姻,還有為數不少的人,還在源源不斷地為愛情注入著新的活力、新的內容,為愛情的天長地久做著不懈的努力,這是尤為可敬的,這種超越了生理期限以及科學定義的更廣闊意義上的愛,或許就是我們人類身上最可貴最可愛的地方。

多巴胺決定了男人花心?

02.基因惹的禍

科學家研究還發現,具有某種基因變體的人,可能會在婚姻中遇到更多的麻煩。

研究發現,在人體AVPR1A基因上的一個被稱為RS3334片段的數量,與男人究竟是“痴情種”還是“負心漢”有關。一個男人可能有兩個、一個或者沒有RS3334片段,而數量越多的男人,與伴侶的關係越不牢靠。據悉,AVPR1A基因就是荷爾蒙“後葉加壓素”的感受體的編碼基因。這種荷爾蒙與被稱為“擁抱化學物”的荷爾蒙——後葉催產素有關。

神經內分泌學家發現,男女愛情,是由大腦中的3種化學物質多巴胺、苯乙胺和後葉催產素激發出來的。當男女初次產生愛情時,這3種化學物質同時迸射而出,讓人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激情亢奮、無比愉悅、欲罷不能。

多巴胺決定了男人花心?

03.渴望被眾人關注

研究發現,不懂得親子教育的“虎父”,培養出“犬子”來。因為父親太優秀了,他自然會對兒子有更高的厚望;也正因為自己太優秀了,他一般不會輕易地表揚孩子。這樣一來,孩子在兒時,很不幸地失去了父親——這個在自我價值感建立過程中,最重要人物的客觀評價,這會使得孩子無論在外人眼裡多麼光鮮,但內在的自我價值感卻很低。

低自我價值感的人,如果難以通過正常的渠道獲得成就感,就很可能通過其他旁門左道的方式,如在追女人的方面,到處花心鬧出點事來,以吸引人們對他的注意力,渴望被眾人關注。

來源:圖文均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