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光中的老匠人:你們認真的樣子,真美

龍頭新聞記者 王曉晨/文 記者張清雲/攝

高爾基有一句名言:“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的確,勞動推動社會發展,創造美好未來。不管身處哪個崗位、從事什麼職業,只要腳踏實地努力付出,只要身懷夢想堅持不懈,就能書寫出人生的壯麗詩篇。在老一代工作者心中,他們大多信奉干一行愛一行、幹一事成一事的人生理念。

值此“五一”勞動節來臨之際,記者走近一些堅守的匠人,做了幾十年萬能工,修了十幾萬塊手錶的師傅,修了幾十萬雙鞋的鞋匠,他們的執著堅守成為我們這個城市最美的一道風景。

舊時光中的老匠人:你們認真的樣子,真美

八旬老人配鑰匙 遇到困難群體不要錢

在哈市道外區錢塘街早市上,有一位遠近聞名的配鑰匙、修拉鎖師傅龍志傑,他的小攤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龍師傅不僅活幹得好,而且講究誠信,無論遇到多難配的鑰匙,從不向顧客多要錢,遇到殘疾人、老人,塊八毛的就不要錢了。就是這樣一位80歲高齡的老人,一直在堅持勞動,用他的話說,這叫生命在於運動,唯有勞動最光榮。

“龍師傅,我這把鑰匙後邊的圓孔豁了,給我配一把吧!”一位特意趕來的回頭客說。龍師傅戴上老花鏡仔細看了下說:“實在對不起,這把鑰匙很特殊,不能配。”說著,他拿手搖鑽在原豁口的內側重新鑽了一個孔,“不要錢了,回去將就著用吧。”就在記者採訪時,從排隊等候的市民中出來一位50多歲的女士,“龍師傅是我師傅,我叫李鳳霞,也有這樣一個小攤,我跟他學手藝三四年了,他從沒收過我一分錢,他人品非常好,總叮囑我,做生意要貨真價實、講究誠信,這樣掙的錢心裡才踏實。”

記者在現場看到,龍師傅的工具都很特別,比如好好的扁嘴鉗子,竟然把鉗頭彎了回來,“這是我自己改造的,用它修拉鎖嚴絲合縫的,我這個人啊,就是愛琢磨。”龍志傑老人介紹,他16歲上班就開始從事鈑金工種,近50年的工作經驗,可算是個萬能工了,無論電燈、電話、小家電、修拉鎖、換鎖、配鑰匙,都不是個事兒。退休後,沒事兒就在家裡鼓搗點小東西,鄰居們修拉鎖、配鑰匙都找他,那時候,他不但維修不要錢,還得搭原料錢。2005年,在鄰居們的鼓動下,他購買了一輛三輪車,加工成這輛小蓬車,一直跟隨他到現在,而他的回頭客也從道外區的錢塘街,逐步擴展到了哈市的各個區。

“我家裡並不缺錢,可是10多年來的回頭客和一輩子的手藝,真是捨不得放棄。這輛小車,我還要繼續經營下去,每天可以幹自己喜歡的事,生活才充實,身體也能更健康。”龍師傅笑著說。

舊時光中的老匠人:你們認真的樣子,真美

擦鞋修鞋 七旬老師傅聊起擦鞋讓大老闆歎服

在哈市道里區西七道街有位修鞋的鄧巨流師傅。疫情期間,他的攤位在院裡,顧客出出入入,怕影響防疫工作,他的小攤就沒有出。這也是他乾擦鞋修鞋三十年來,休的最長的假期。雖然休息,可顧客的電話不斷,“鄧師傅,我有雙旅遊鞋,才穿一個多月,前頭開線了,扔了很可惜,你啥時候開業了,給我多縫幾針。” 一位老顧客打來了電話,“行,哪天可以出攤了,我一定告訴你。”鄧師傅爽快地答應著。

鄧師傅今年70歲,上世紀90年代,工廠效益不好,他下崗了,先是擺攤擦鞋,心靈手巧的他很快琢磨出了修鞋技術,就這樣擦鞋修鞋的小攤他幹了三十年。

去泥、清潔、上油、拋光、打蠟,擦鞋時他認真地做著每道工序。一次,他發現有一個顧客的鞋很上檔次,於是就擦得很慢很細緻。對方見狀就用戲謔的口吻讓他猜猜鞋多少錢,說自己的生意做得挺大,很注意形象,鞋都是在國外買來的。鄧師傅坦言他不知道鞋多少錢,但他知道有些鞋子的原料牛皮很講究,那種牛一般只能圈養,不能被蚊蟲叮咬,所喂草料也極為講究,這樣牛皮的毛孔才整齊。他沒看錯這位先生的鞋就是這種皮子做的。所以他上油前先用小噴壺對準皮鞋面噴潮,再在潮的地方打著圈把鞋油塗均勻,這樣可以用油填補空隙,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防止皮鞋進水。他還建議那位先生不穿時買個鞋撐,這樣有助於皮鞋的恢復,還有就是最好是隔天穿,皮鞋也是有疲勞度的,不能每天穿,這樣會加速損壞……聽到這些對方吃驚不小,沒想到街頭的擦鞋匠都這麼專業,日後那位老闆成了他店裡的常客。

有人來修鞋,能多縫幾道線的他一定多縫,等完成後他又拿出打火機,將線頭燒實以防開線。鄧師傅的細緻認真贏得了好口碑,常有回頭客開著車大老遠找他去保養、修鞋。鄧師傅坦言,幹活就得認真點,給顧客留點念想。這樣收了人家的錢,自己的心裡也坦然。

舊時光中的老匠人:你們認真的樣子,真美

為修“老古董”手錶 找十幾種配件一一嘗試

大大小小的鐘表,“嘀嗒嘀嗒”有規律地“走著”,在齊齊哈爾市張慶華的小店裡,處處體現著人與鐘錶非同尋常的關係。

每天早上8點不到, 55歲的張慶華便一頭鑽入了“鐘錶的世界”。“時間總會過得特別快”也許是因為愛這個行當,也許是因為時刻看著錶盤,便忘記了時間,他常常錯過吃飯時間。因為修表特別費眼睛, 枸杞泡茶是他每天必備的飲品,18時下班,他也只是離開了小店,遇到“疑難雜症”不好修的手錶他帶回家弄到半夜也是常事。

當年還不到二十歲的他被師傅領進門,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從當初的菜鳥,到現在的小有名氣,每天要坐上十幾個小時,坐得住是入門必修功課。

很多人拿來的都是“老古董”級的手錶。前幾年一個寒冬,一位市民拿著一款老式手錶請他修理。這是一款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產的手錶。這位市民告訴他,這款手錶是當年結婚時父親送給母親的定情之物,父親去世後母親戴了十幾年,相當有感情。手錶壞了後,他曾給上海的原廠家打電話,對方說這款手錶早就停產了,零部件已很難找到,寄過去也未必能修好,而且如果修的過程出現意外,他們也不負責。聽朋友說張慶華修表不錯,所以這位市民來他這兒碰碰運氣,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就這點念想,看著那人期待的眼神,張慶華接下了這個活兒。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張慶華在大街小巷穿梭,尋找可能相配的零件,因為淘不到原配件,他只能把大小相似的配件十幾種都找來,一一嘗試,熬了兩個晚上,那位市民的手錶終於“起死回生”了。

“修表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愛好,幹了三十多年,咋也修了十萬多塊手錶,尤其那些難修的表,經過我的手,它們又能嘀嗒嘀嗒走,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只有聊到修手錶,惜之如金的張師傅才會多說上幾句。

我們都是大千世界裡的芸芸眾生,或許在一個崗位做幾十年,並努力做到極致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身邊的這些老者,他們“執著”於一份工作,用幾十年來淬鍊心性,努力做到最好。他們或許做不了世界的英雄,但他們盡力用自己精湛的技術做自己世界裡的英雄。這個世界本沒有平凡的崗位,不甘平庸的匠人精神值得人們去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