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明天還要來我家玩”——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席

江西吉安消防員難得送兒子去上學,興致勃勃的他在與兒子分離時,兒子卻說:“爸爸,你明天還要來我家玩哦!”

“明天還要來我家玩”聽著有些心酸,在孩子的眼裡,爸爸似乎是這個家的客人。

“去小學門口接已經上初中的孩子”,“好不容易有機會去接孩子,老師以為是孩子的叔叔”,“過年回家給孩子買的新衣服發現孩子已經穿不了那個碼了”......網上有很多誇張化的段子講父母與孩子相處少,看的時候挺搞笑的,笑過之後餘味卻是滿滿的心酸。

也許是因為工作的特殊,也許是因為生活壓力,也許是因為各種各樣的成年人煩惱,讓大人沒時間沒精力去和孩子相處,飛速的時間讓家長很容易就忽略了孩子。當發現孩子在自己沒注意的時候長大了許多,留下的是滿心的愧疚;當孩子對你的親暱還不如對幼兒園老師時,是滿心的酸水;當意外降臨,孩子出事時,是滿心的後悔。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想要給他們最好的物質條件以及最溫暖的陪伴,但是很少有家庭能夠把這二者兼顧,在這個物慾縱橫的時代,大部分家庭選擇了基礎的物質,忽略了陪伴。以前,“留守兒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留在鄉村的孩子;現在,“留守兒童”不僅僅指那些留守在鄉村的孩子,城裡的孩子也有許多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有些從事著肩負社會重擔的工作,例如文章開篇提到的消防員;有的工作極其繁忙,可能孩子進入熟睡之後才會歸家;有的雖然家在那,工作卻在外地或者一年裡有十個月在出差。

“爸爸你明天還要來我家玩”——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席

阿杰和蘇蘇都是基層公職人員,孩子五歲,但是孩子只有還處於哺乳期的那一年是跟在他們身邊的,斷了母乳後,孩子就隨奶奶回縣城生活。一開始孩子還沒上幼兒園時,在縣城裡,週末夫妻兩就回縣城離看孩子,周天下午再回去工作。這兩年,孩子跟著奶奶去市裡上幼兒園,兩地之間的距離變遠了,再加上近兩年基層工作多壓力大,週末很少有機會能回去看孩子,甚至有時候的節假日也得加班,與孩子的交流只能是通過手機視頻。

阿杰和蘇蘇是幸運的,老人身體健康、通情達理且已經退休,可以為他們帶孩子。但是還有很多夫妻是沒有這個幸運的,城裡接送孩子上下學、負責孩子晚餐的機構越來越多,這是有了需求才有了市場,許多家庭把孩子交給這樣的機構,等下了班再去機構接孩子回家。還有的是請了保姆和家教,保姆負責接送和照顧吃穿,家教負責孩子功課,父母回家孩子一般都睡了,自己的孩子所有情況都要從保姆、老師、家教那裡打聽。但除了這樣的經濟基礎不錯的父母,還有很多家庭經濟條件根本不允許這樣做,他們只能請年邁的或身體不好的老父母來幫忙,而這就很容易引起孩子被老人帶的教育問題。

“爸爸你明天還要來我家玩”——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席

當然就算像阿杰和蘇蘇那樣的有一個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的老人幫忙帶孩子,也只能解決表面的問題,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角色缺席的問題還是無法解決,孩子還是會與父母產生隔閡,或者孩子對父母角色認知不清。

事業家庭兩難全,很多時候並不是父母不想陪伴孩子成長,而是無法陪伴。這之中造成的成長缺席是無法彌補的,只能在儘可能的時間中多陪伴他們,多與他們溝通互動,讓他們感受到父母與他人的不同,讓他們有來自父母的安全感。當你許久不與孩子接觸時,孩子牴觸你是正常的,你要做的是多與孩子互動,讓孩子慢慢接納你,不要擺著你家長的架子,那樣孩子永遠都不會接納你。用心用行動去接近孩子,相信這中間的距離會在你的一次次暖心的接近中慢慢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