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往返兩城上下班的乘客

第一單5:30要到老城區接人到一酒店,送達的時候我才想估計是換班的吧,好早!5點出頭,天還是黑的,路遇環衛車在前面作業,就想著剛好正前方可以人文盜攝,那距離是真的追尾啊喂……這滴哥做得也是夠拼的。

每天往返兩城上下班的乘客

追尾跟拍

第二單到城郊接人要去動車站,到了起點確實有些過分了,雖說是村,但沒有田地,全都是小別墅,雖然建築外觀各異,但整體呈井字形。乘客起點的這座更是全石頭建造。兩位中年婦女大包小包的幫另一位提到後備箱。乘客只是其中一位,直接坐到副駕駛位,上車後我問了她這房子要一千萬吧,她說"她這個要哦",可見她應該不是房主。確實這位阿姨很淳樸的感覺,和她聊起來之後,她說這邊另外還有兩座是都是他們兄妹的,都是村裡的豪宅。這樣的村顯然是異地搬遷後集中蓋的,雖沒有物業,但相比原生的村更有規劃。原來阿姨是在這東家的工地上煮飯的,認識很多年了。東家在承包龍長高速的時候認識的,工程結束後隔了一兩年,這次東家在建陽做繞城高速又聯繫上她請她幫忙煮飯。這次是在東家這休息半個月,這次回老家連城再休息一個禮拜就回工地去。說起剛來東家這房子,有一次她看到那餐桌挺漂亮就問這餐桌要三四萬嗎?按阿姨的印象,一般家庭如果比較好的餐桌三四千嘛,東家這個十倍應該要。結果東家說:"這個啊,不只啊,要十七八萬……"果然有錢人的世界我不懂。

每天往返兩城上下班的乘客

環滬衛星城,融入大上海

到了動車站,等下一單等了快半小時吧,畢竟這麼早,進站的多出站的少,我就刷著手機。"滴滴,為您接到普通型實時單……"一看屏幕,又是到國家電網的,我心裡想肯定是之前的那位乘客,本來從動車站往電網的就少,更何況又是同一個時間點。果然,進停車站接乘客,還是那位姐姐。一上車我就說這是我第二次接到你了,她也說沒錯,她記得車牌號。我以為她是每週這樣坐車,畢竟今天是週一,回來上班合情合理。結果她是每天這樣坐車,早上從四五十公里外的地方坐動車到這,然後打車去單位,晚上下班坐同事的順風車回去,友情價20塊。這樣上班的雙城記,曾經是房地產行業的一個熱門話題,比如上海和崑山,東莞和深圳,燕郊和北京等等,隨著交通的發展也因為房價的落差,使得住不起大城市的人退居衛星城,每天往返上下班成為可能,也是衛星城的發展的一個原因,當然更是地產商炒作的賣點。在這位姐姐往返的兩地,我也曾短暫每天往返過,大概十天,在工作不忙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接受,只是每天開車又剛好是早晚高峰,時間真的不可控,這是在不自己做飯的情況下。剛好週末一個本地公眾號發過的一篇文章提到,未來到北京只要半小時的超級高鐵已經在研發當中,科技真真切切改變我們的時空觀念的時候,在哪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我們哪都可以去,關鍵是不管在哪,我們做的是什麼事、接觸的是什麼人、過的是什麼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