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秦始皇你會統一中國嗎?為什麼?

偉大的時代


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

如果處於秦始皇的位置,以我們普通人的能力應該是做不到統一中國的。但是擴張領地、搶奪資源這是每一個人骨子裡的東西。而按照當時秦國的國力,只要你不是個只知道吃肉糜的傻子,那滅掉一兩個國家是肯定的。

而且有一點要明確,即便秦始皇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但是他的雄才大略絕對是超過我們這些現代人的。所以秦始皇是獨一無二的,不管誰去頂替,最終的結果也絕對不會超過秦始皇的。

而統一中國,其實還是爭奪利益這個恆古不變的主題。如果春秋五霸有能力吞併其他國家,那中國早就統一了。


宇宙很白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我是雪地紅狐。

假如我是秦始皇,我一定不會統一中國。

先看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中國所做的重要事件:

1,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即所謂“車同軌,書同文。”

2,廢除分封制,初步建立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

3,修築萬里長城和阿房宮。

4,發動對匈奴的戰爭

再來看看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過程。

在國內,消滅了長安君謀反、嫪毐叛亂勢力,獨掌大權。任用尉繚和李斯,賄賂其他諸侯國的權臣,壞和瓦解各國之間的關係,為實行各個擊破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外,就是不斷髮動戰爭。

首先輕而易舉地滅掉韓國。

接著,秦始皇賄賂趙國權臣郭開,中傷大將李牧,導致李牧被殺,這樣就輕輕鬆鬆滅掉了趙國,並且坑殺了當年他在趙國欺負他的人。

然後,利用王翦之子王賁攻打魏國,引水攻打城池,迫使魏國投降。

隨即派大將李信率20萬人攻打楚國,李信被項燕打敗後,硬要老將王翦出山,率60萬人攻打項燕,最終滅楚,消滅越國,平定南方。

隨後,秦國對北方用兵,王賁率大軍攻打燕國,很快俘虜了燕王。

最後,秦始皇賄賂齊國相國,孤立齊國,最後大將王賁率領幾十萬人攻打,結果最終滅掉齊。

就這樣,秦始皇統一了中國。

縱觀他統一中國的過程,就是通過戰爭,每一次都生靈塗炭。戰爭使得民生凋敝,百姓生如草芥。

統一之後焚書坑儒,是許多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這其實鉗制了中國文化的發展,使原本百花齊放的中國文化變得單調。

修建萬里長城和阿房宮,勞民傷財,給全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對匈奴的戰爭,也給中國歷史的發展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我是秦始皇,我反對戰爭,熱愛和平,我希望文化豐富多彩,我希望老百姓安居樂業,我也希望民族關係和諧。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是雪地紅狐,不是秦始皇。😛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雪地紅狐


振長策以御宇內,奮餘烈而並六國。讓一個發跡於西垂之地的撮爾小國、化外之邦-秦國最終走上歷史舞臺中央,這就是秦始皇的歷史功業。歷史選擇了秦國和嬴政。而他們也沒讓後人們失望。

六國畢,四海一。統一中國是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戰國以來,各諸侯國共同的理想。這個理想的緣起,首先是周王世衰,諸侯爭霸,交相攻伐,人民塗炭。其次是儒家大一統思想及陰陽家陰陽五行觀念的流行。秦以水德,終代周之火德,故尚黑。

始皇之前,有意願、有能力、有機會統一中國的諸侯國不在少數。蓋有晉國、齊國、楚國等春秋大國,也有梁惠王、楚悼王、趙武靈王等戰國雄主。但他們都失敗了。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沙丘之變、楚國內亂,讓多少英雄、奸佞、謀臣、猛將、英主都灰飛煙滅。只有始皇帝,繼承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的接力棒,勵精圖治,實現歷代秦國祖先宅茲中國的終極夢想。

秦朝和始皇帝的勝利,是封建制對奴隸制的勝利;是地緣對血緣的勝利;是軍功對世族的勝利;是改革對保守的勝利;是體系對單一的勝利;是組織對個體的勝利;是儒家法家對其餘諸子百家的勝利。這場血流漂杵的勝利,一直影響著中國社會發展兩千年。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當我們看到裡耶秦簡的36000枚、約3萬冊書籍文獻的時候,彷彿夢迴秦朝。若朕為帝,必一如始皇,令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分天下36郡,任丞相以統百官。設三公而治地方。修馳道,通直道,築長城,以御匈奴,建極綏蝤;修靈渠以拓南越,治秦律以收黔首。上封泰山,下禪梁父。

嗚呼,始皇之功,遠追三皇;始皇之德,堪配五帝。雖有慎初,竟未終始,二代而亡!天意耶?民意耶?嬴政無言,唯留驪山以謝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