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寫作中有很多規律和技巧性的東西,要寫出一首好歌詞並非易事

歌詞寫作中有很多規律和技巧性的東西,要寫出一首好歌詞並非易事

九、從看不起到寫不起

實話實說,未寫歌詞之前,我主要寫小說散文,對於歌詞寫作是很看不上眼的。認為那不過是,雕蟲小技,壯夫可以不為也。是王原平老師把我領進歌詞之門的,稱之為引路人也不為過。當年,恩施州歌舞團邀請我為他們的一臺歌舞節目寫串臺詞,順便問我有沒有興趣為其中一個節目寫一首歌詞。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不知歌詞的天高地厚,稀裡糊塗就答應了,這就是後來的《山裡的女人喊太陽》,也是我的第一首歌詞。沒想到經王原平老師之手點石成金,這首歌一下子火了,三次參加央視青歌賽兩次獲民族唱法銀獎,並被收入金鐵霖先生主編的大學教材。

憑心而論,儘管這首詞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但也不是什麼頂尖之作,恰恰是王原平老師的曲作得好,為它插上了音樂的翅膀,讓它得以乘風飛翔。我是光頭跟著月亮走——沾光了。不僅是曲,在作詞上,王老師也給予指導,使我受益匪淺。這首詞原來的引子部分和結尾部分都是同樣的四句話:“山裡的女人火辣辣,上山下河好瀟灑。扯起那個喉嚨喊太陽,喊出了土家人的心裡話。”王老師親自操刀,把引子部分的最後一句話修改為“喊醒了滿山的杜鵑花”,這一改,春意詩意全出來了。他把“喊出了土家人的心裡話”放在結尾部分,篇末點題,壓住尾了。從此,我把王原平老師當作良師益友,有了困惑就請教他。

從“喊太陽”開始,我開始重視歌詞並練習寫作歌詞了。因為歌詞寫作中有這麼多規律和技巧性的東西,要寫出一首好歌詞並非易事。後來寫多了,感覺越寫越難,不敢輕易出手。每次有任務,我都是通夜通夜睡不著,為一個詞、一句話、一個韻,在床上翻燒餅,有一種“寫不起”的感覺。為什麼有這種變化?還是老話說得好:事非經過不知難,書到用時方恨少。

十、口語也有正能量

歌詞寫作中有很多規律和技巧性的東西,要寫出一首好歌詞並非易事

宜昌市民中,流行兩句口頭語:青灘的姐兒葉灘的妹,宜昌的小嫂子最有味。後面一句話,帶有一些輕佻的語氣,帶有男人們的某種不潔的意念,重點強調的是“小嫂子”。民間說起這句話,男人們都心照不宣地偷笑。我寫《青灘的姐兒葉灘的妹》,考慮到歌曲傳達正能量的問題,就改寫了這句話,並把它延伸到樸素的審美層面。“請聽新翻楊柳枝”,歌詞如下:“青灘的姐兒葉灘的妹,三峽的姑娘最有味。不打粉來不描眉,巖縫縫的花朵自然美。”這樣就避免了那些市井之徒的庸俗之見,成全了一首新詞。它由重慶作曲家向菊瑛作曲、李瓊演唱後,獲得全國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巖縫縫的花朵”成了“三峽姑娘”的代名詞。

這樣的情況,我們在民間採風時隨處可見。比如我在遠安聽到一首民歌:“妹在河邊洗衣裳,哥哥把妹摁在石板上。叫聲哥哥你慢點來,這可不比在床上。”人們說起來笑翻了天,覺得很風趣。哥哥和妹妹在碼頭上偷情,這是舊時代的事情,但現在能直接寫進歌詞裡去嗎?肯定不行,需要改造翻新,與時俱進,寫出新時代的新生活。

又比如,鄂西山區的五句子民歌,每首寥寥五句,但它構思巧妙,想象奇特,具有驚人的非凡的表現力。“正月望郎靠門站,眼淚落了千千萬。落在地下揀不起,揀了起來用線穿,留給情哥回來看。”眼淚可以揀起來用線穿成一串珍珠嗎?可以像保鮮物品一樣留著等心愛的人回來再看嗎?這個可人的土家女人無非是想說:我多麼愛你啊,多麼想念你啊,說著說著,她眼裡湧出了淚水,也動了真情。像這樣的情歌,儘管個別字句略顯陳舊,但總體感情是光明積極的,傳達的是一種健康的情慾,所以我把它當作五句子的珍品。

十一、還是要多讀些書

歌詞寫作中有很多規律和技巧性的東西,要寫出一首好歌詞並非易事

知識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實踐,二是書本知識。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這個意思。在我接觸的許多基層作詞作曲人中,發覺不愛讀書的佔大多數。他們以為憑藉自己的小聰明,就能寫出大作品,所謂“一不小心就弄出一部紅樓夢來”。這種僥倖心理實在是誤人誤己。

我們就說《紅樓夢》吧,書中有一副極好的對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黼煥煙霞。”上海作家潘向黎小時候偷看《紅樓夢》,不認識“黼黼”,就讀成“堂前什麼什麼煥煙霞”,後來才知道黼黼二字讀音“府服”,是古代官宦貴族禮服上繡的花紋。這樣一來對聯就好懂了,意思是:座上的人佩戴的珠玉像日月般光彩照人,堂前往來的客人穿的官服如煙霞般絢麗奪目。好一派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富貴氣象!這個細節,我是從潘向黎的文學欣賞集《看詩不分明》中讀到的,看一眼就記住了。

有一位書法家送我一幅書法作品,四個字:“麟趾螽斯”。我知道這四個字來自《詩經》,具體什麼意思以及他為什麼要送我這幾個字就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我回家後趕緊查閱《詩經》,麟趾好理解,字面的意思就是麒麟之趾,象徵高貴的珍奇動物。螽斯,說的是蝗蟲,或者北方的蟈蟈兒。它們易於繁殖、子孫眾多。書法家寫給我,是祝我多子孫多福氣。如果不翻書,我就是睜眼瞎。

喬羽先生是詞壇大家,是學者型作家。有一次,喬羽先生和任衛新先生聊天,談起“水停以鑑,火靜而明”這句話,喬羽先生說翻查很多書,但一時找不到出處了。後來任衛新先生用百度搜索在劉勰的《文心雕龍》中幫喬羽先生找到,而在任衛新先生的文中未作解釋。帶著這個問題,我重溫《文心雕龍》。終於在該書第四十二篇末尾才眼睛一亮,一塊石頭咚地一聲落地了。意思是:水波不興才能用以為鏡,火焰純青才顯得分外明朗。我於是想到,喬羽先生在晚年還注意到錘鍊語言文字,以求達到“水波不興,爐火純青”的境界,這八個字,對我們愛好寫詞的朋友來說,應該是伴隨身邊的座右銘。

十二、開闢一條新路

歌詞寫作中有很多規律和技巧性的東西,要寫出一首好歌詞並非易事

大概是2011年5月,我在《文藝報》上讀到晨楓一篇評詞的文章,記憶深刻,也作了點筆記,抄錄如下:

《永遠的姐姐》所歌頌的是在硝煙瀰漫的戰火中壯烈犧牲的女兵,這無疑屬於重大題材的主旋律作品。一般人寫,容易落入俗套,歌而頌之,大而化之。但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只用一聲“姐姐”的親切呼喚,就讓一向在人們心裡習慣中高大過人、不同凡響的英雄走進了親情的範疇。這種對已故親人情感化、人性化的娓娓傾訴深情而動人,它大大拉近了歌頌對象同聽眾之間的距離——此時英雄不再是遙遠的,而是親近的;不再是虛浮空泛的,而是真實可感、似在眼前的。

應當承認,作者從“姐姐”的角度來創作歌曲是蹊徑獨闢、別出心裁的。這種詩化了的親切動情的訴說,使得這首歌曲能夠擺脫歌頌英雄時容易流於空喊而浮泛的陳舊模式,易於收到以具象取代抽象的藝術效果,也成為這首歌曲取得成功的基石所在。

聯想到我們在2020年冬春之際,那麼多音樂工作者,包括我自己這樣的業餘作者在內,寫了那麼多歌頌武漢抗疫的醫護人員的歌曲,怎麼寫的呢?不是白衣戰士千里逆行,就是捨生忘死衝鋒陷陣,口頭上說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可是在作品中又完全是一副敬而遠之的模樣,沒有切身的生命感和血緣聯繫。有誰喊過一聲姐姐、妹妹呢?當然,我不是說非得這樣寫不可,我指的是要融入親情。感心動耳皆因情,沒有真情實感,讀來唱來就味同嚼蠟。

回到《永遠的姐姐》,看看高手是怎樣寫的吧。“我想叫一聲姐姐,雖然我們不在同一個年代。可你的年齡只大我一點,卻在戰火中永恆。/你曾想認真地做一件婚紗,做一回新娘。而你的失約,讓整個世界至今還在想。/也許那時,還沒有多少人知道你的名字。可人們都記住了,你的臉龐你的秀髮飄揚。”就引這麼多,你仔細品讀就明白了。

面對這首情意綿長、句式自由、酷似散文詩一般的歌詞,你讀出了它的藝術魅力嗎?它提醒我們,在習慣性宏觀敘事中,我們要儘可能開闢一條新路,通向詩和遠方。

十三、好題目,亮眼睛

歌詞寫作中有很多規律和技巧性的東西,要寫出一首好歌詞並非易事

經常說,眼睛是心靈之窗。一篇文章或一首詩歌,有個好題目,就有了一雙美麗的眼睛。我認為的好題目,好在以下幾點:一是新穎醒目,讓人一看就記住;二是概括主題,集中體現了作者意圖表達的思想或情感;三是耐咀嚼有味道,或者說有意思。有意思不是有意義,指的是經得起推敲,帶給人豐富聯想。像《在那遙遠的地方》《月光下的鳳尾竹》《遠方的山楂樹》《我的江漢大平原》《像豔遇一樣憂傷》《永遠的姐姐》等等,以及流行歌曲《龍的傳人》《心太軟》《老鼠愛大米》《常回家看看》等等,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題目,或詩情畫意,或直達主題,或吊人胃口,引發讀者去尋找答案。

我們現在不太講究題目,快餐時代,顯得很草率、很不負責任。須知題目是一首歌詞的靈魂,它包含了歌詞全部的信息密碼。詩之眼,詞之眼,說的就是它。有人一寫祖國,就是《歌唱祖國》;一寫母親,就是《親愛的媽媽》;一寫風景,就是《綠水青山好風光》;一寫生活,就是《好日子》等等。我曾讀過恩施詞作家周龍然寫扶貧攻堅的歌詞,他沒有用《打贏這一仗》或者《溫暖送到家》之類一般化題目,而是取了個響亮而又有畫面感和詩意的歌名《太陽照在屋頂上》,不僅與主題聯得緊,而且生動形象。

我跟作曲家劉翔合作過一首寫五峰土家的歌曲,開始叫“到了五峰不想走”,我覺得這種叫法太多,很多歌曲都叫“到了XX不想走”,於是根據歌詞中的另一句話,取名叫“不想走你就留”。這樣六個字,雖然跟前面題目有所區別,但念起來還是不太順口,而且沒有什麼特點。討論時,劉翔說,把襯詞“嘞”也用上去就好了。果然,最後定名《不想走嘞你就留》,不僅念起來順溜了,山歌特點一下子就冒出來了。我說劉翔點子好,不愧是一字之師。

還有一次跟方石老師合作寫一首春天雨水的歌曲,內容是表達在雨水這個節氣中人們春心萌動的戀情。我取名“雨灑江天”,自己還小有得意。可是,方石老師是個精益求精的人,而且文學功底很深厚,要求特別嚴格。他說這個題目不行,“灑”“江天”都帶著幾分豪氣,不適合歌詞想表達的情感,要改。我反覆改,什麼“瀟瀟春雨”、“滴滴春雨情”、“雨水與時間相愛”等等,最後取的名字既普通樸素而且又與歌曲內容相貼切,就叫《春雨綿綿》。

說來說去,給歌曲取個好題目,就像給自己的孩子取個好名字一樣,要動腦筋,要百裡挑一,要合情合理,萬萬馬虎不得。

十四、避免歧義的詞語

歌詞寫作中有很多規律和技巧性的東西,要寫出一首好歌詞並非易事

作詞的人,往往只考慮到文字之美,讀起來有味道,卻忽略了唱起來的效果,甚至是有些容易引起歧義的詞語,在讀的過程中很難發現,演唱者一開口,問題就露餡了。所以我們要始終牢記,歌詞是用來唱的。在使用詞語時,自己要大聲讀出來,自己要學著唱出來。正確讀音,避免歧義。實在躲避不了,就換一個詞語。

例如,“一個結著愁怨的姑娘”,其中的“愁怨”與“仇怨”就極易混淆。又如,“美麗某一頁”,其中的“某一頁”與“某一夜”也會產生誤讀。“我低頭”與“我的頭”,“大雁”與“大爺”,“眼淚”與“人類”等等,都是一些發音相近而又意義不同的詞語。這當然在於作曲家譜曲時需要提防的地方,還有演唱者,必須依字行腔、依腔唱字。但是,如果作詞的人事先就考慮到了這一點,那不是少了許多麻煩嗎?

在一個歌廳聽人唱歌,“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不管你怎麼聽,他唱出來的都是“美國人臉上都笑開顏”。僅僅是演唱者的關係嗎?與作詞作曲就毫無干係嗎?“夜夜想起媽媽的話”與“爺爺想起媽媽的話”,你能夠分辨得像白菜豆腐一樣的一清二楚嗎?

還是舉個身邊的例子。有個作者寫興山的香溪河,歌唱昭君的香溪河,我一看他歌詞,就忍不住笑起來了。他寫到:“香溪河喲女人的河,碧水長流滋潤著我。”我說:“你這不是故意挖一個坑,讓人往裡跳嗎?碧水,本來就容易讓人產生歧義,何況前面交待了,是一條女人的河,又滋潤你,你叫人不往壞處想都不行啊!”他說:“你幫我改改。”我當著他的面作了修改,是這樣改的:“香溪河喲美女的河,綠水長流養大了我。”這樣改當然不是最佳選擇,但至少繞開了那個坑,免得別人誤入歧途。

歌曲要聽得明白才有意義,所以有些只能看不能聽的歌詞,特別是在演唱時容易引起歧義的歌詞,還是另起爐灶為好。

十五、多向老師學幾招

歌詞寫作中有很多規律和技巧性的東西,要寫出一首好歌詞並非易事

王原平老師是公認的寫民族歌曲的大家。他不是鄂西人,但寫鄂西三峽一帶的歌曲,本地人聽起來都覺得熟悉而又親切,幾乎人人會唱、家喻戶曉。這得益於他的生活積累,音樂語言的積累。無論鄂東鄂西,寫什麼地方像什麼地方,這才叫真本事。王老師說過,歌曲寫作兩大類,一類是實用性歌曲寫作,一類是專業性研究範疇。民族地區的歌曲,離不開本民族特點,別人要你寫和我自己要寫,這是兩回事。主題性的東西,是有規定性要求的。比如參賽歌曲,就有特殊要求。因此,詞作者首先要明確歌曲寫作定位,也就是創作意圖要心中有數。著眼點不是寫什麼,而是怎麼寫。第一,要把歌曲寫流暢,這是音樂成敗的基礎。流暢就是怎樣把歌曲寫順,詞也好,曲也好,不是像擠牙膏擠出來的,而是從內心流出來的。第二,要把歌曲寫好聽,建立一個好的審美標準。多分析經典作品,知道哪一類是屬於好聽的。第三,歌曲寫作一定要有特點,要用獨特的方法,把你對生活獨特的感受表達出來。比如《敲起琴鼓勁逮逮》,就是在秭歸山歌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山路十八彎》,把土家人的豁達進取的性格特點表達出來了。《三峽,我的家鄉》,集中展示了峽江人的生存狀態和情感狀態,非常樸實,像說話一樣,只用了612三個音。尋找與眾不同,才能進入個性的表達與創造。

雷子明老師是我十分尊重的詞作家,我在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歌詞三百首》,就是請雷老師作的序。雷老師有個觀點,他說一首好歌詞都應該有一個好故事,要圍繞著人來搞創作。文學即人學,歌詞也一樣。他說到要把握“五變”:變被動為主動,變複雜為簡單,變客觀為主觀,變宣傳為藝術,變痛苦為快樂。一首好詞怎樣煉成?雷老師認為,立意越高越好,構思越巧越好,結構越新越好。例如有首歌叫《天堂寨》:“你的名字很小,一個寨子是全家。你的名字很大,整個天堂都能容納。”一小一大的對比,派生出情感與思考,讓聽眾融入其中,產生共情與共鳴。雷老師寫的《我哥回》就是一個優美的故事:“有一隻鳥兒在峽江上飛,嘶啞的嗓子好傷悲。不知道叫了多少年,一聲聲喊著‘我哥回’。/有一個魂魄在峽江上飛,朗朗的笑聲似驚雷。問天問了多少年,回答的只有‘我哥回’。/我哥回呀我哥回,喊得家鄉成秭歸。回聲留在峽谷中,化作浪花千滴淚。”屈原的姐姐化作子規鳥呼喚詩人回家,屈原的魂魄回應著姐姐的呼喚,峽谷回聲,浪花濺淚,這是多麼感人肺腑的故事啊!

還有很多老師,各自都有絕招。我的恩施老鄉黃念清和賀沛軒,都是詞壇高手,身懷絕技,出手不凡。黃念清寫黃鶴樓,一連串排比句用得漂亮極了,把天下第一樓的壯麗氣勢,畫盡了江山風流。賀沛軒作詞、方石作曲的《把么妹推過河》:“哥哥我有意把腳跺兩跺,船兒兩頭就簸兩簸。一歪就歪那撲攏來,剩下的事情我就不好說。”他把土家人的風趣、樂觀、善意的惡作劇寫活了,寫到家了。我的體會是,多向老師學幾招,說不定哪一天,你也會打遍天下無敵手。從老師們的智慧中汲取營養,你就會茁壯成長。


作者簡介:


歌詞寫作中有很多規律和技巧性的東西,要寫出一首好歌詞並非易事

甘茂華,土家族,知名散文家、詞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散文網特邀作家。歷任湖北作協理事,湖北流行音樂藝術委員會理事,宜昌市作協常務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已出版小說、散文等各類文學著作15部,獲得湖北文學獎、湖北少數民族文學獎、湖北屈原文藝獎、全國冰心散文獎、文化部群星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重要獎項。散文集代表作有《鄂西風情錄》《三峽人手記》《這方水土》《穿越巴山楚水》等。歌曲代表作有《山裡的女人喊太陽》《青灘的姐兒葉灘的妹》《清江畫廊土家妹》《敲起琴鼓勁逮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