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家翰逸神飞和牡丹共美 双塔寺花香墨语与春日同辉

六书家翰逸神飞和牡丹共美 双塔寺花香墨语与春日同辉
六书家翰逸神飞和牡丹共美 双塔寺花香墨语与春日同辉
六书家翰逸神飞和牡丹共美 双塔寺花香墨语与春日同辉六书家翰逸神飞和牡丹共美 双塔寺花香墨语与春日同辉
六书家翰逸神飞和牡丹共美 双塔寺花香墨语与春日同辉六书家翰逸神飞和牡丹共美 双塔寺花香墨语与春日同辉
六书家翰逸神飞和牡丹共美 双塔寺花香墨语与春日同辉六书家翰逸神飞和牡丹共美 双塔寺花香墨语与春日同辉
六书家翰逸神飞和牡丹共美 双塔寺花香墨语与春日同辉六书家翰逸神飞和牡丹共美 双塔寺花香墨语与春日同辉

山西晚报讯(记者 郭志英 孙轶琼)以双塔为背景,以牡丹为底色,一场别开生面的露天展览4月25日上午在太原文化地标——永祚寺双塔下拉开帷幕。当日,太原市文物局、太原市双塔博物馆特别推出了“墨舞春晖——书坛六人捐赠双塔博物馆作品展”。此次展览,展出了徐晓梅、王志刚、冀卫东、武磊、赵维勇及袁筠等6位山西书家的65幅作品。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郭健、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石跃峰、山西省文物局巡视员宁立新、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刘玉伟、山西晚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尹长虹以及郭新民、田树苌、赵国柱、张明智、韩清波、熊晋等省城书法名家参加了活动。

双塔,对太原人来说,有一种特殊的故乡情结,一如姚奠中老先生在《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中所写:“行旅远来,遥见塔影,即知太原将至;公私外出,回首塔身,渐远渐没,难尽依依之怀。”双塔寺,又称永祚寺,是太原一处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文化高地。双塔寺有名,双塔寺内的牡丹也闻名遐迩,七株明代紫霞仙牡丹依然古枝挺拔,生机勃勃。4月芳菲尽之际,雍容华贵的牡丹已在双塔下怒放。对此,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郭健说,这是在最好的时间、最好的地方搞了一个最好的展览,六位书家正值盛年,像刚盛开的牡丹一样,正是出成果的时候,代表了山西省书法界的水平,也体现了文艺与文物的交融发展,希望以后这样的展览越来越多。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刘玉伟说,展览以独特的、独有的形式,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点,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当代山西书坛对书法传统经典的致敬,是卓越书法艺术水平的呈现,也是六位山西书坛中坚为双塔博物馆成立馈赠的厚礼。相信,以太原文风文脉之所在双塔博物馆收藏书法作品为契机,六位书家能够在努力探索中,引领山西书坛创新守正,彰大家风范。“墨舞春晖——书坛六人捐赠双塔博物馆作品展”也是太原市双塔博物馆更名后,举办的首次大型书法展,为传承传统文化,滋养文化自信,建设美丽太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览结束后,六位书家将把自己的65幅作品无偿捐赠给博物馆。对此,太原市双塔博物馆馆长冀美俊说,举办这次书法展览,目的是让更多的市民感受文物古建和书法文化的双重魅力,受到文化熏陶,从中得到启迪。这个展览及6位书法家的慷慨捐赠,为双塔博物馆的全新探索注入了力量源泉。

古塔之下,竹帘为墙,六位书家的作品展于其上,真草隶篆,风格各具,或雄浑厚重、刚柔相济,或灵动飘逸、奔放自如,或浓淡相映、疏密有致,演绎经典之美,诠释“传统与创新”,表达对艺术世界的自我感悟,反映了艺术工作者的精神追求。明媚春光,在6位书家作品前拍照留影的市民络绎不绝。太原市育杰幼儿园的老师屈丽娜说,看到气势这么磅礴的书法展览场面,内心非常激动,深刻体会到了书法的力量,觉得传统文化实在是太浩瀚了,回去以后一定要多让孩子们领会书法精髓,引导孩子们练习书法。

本次展览持续至5月5日结束。

谈书法道艺传承

□刘玉伟

时值暮春,牡丹怒放。欣闻“墨舞春晖——徐晓梅、王志刚、冀卫东、武磊、赵维勇、袁筠书坛六人捐赠作品展”,在拥有400余遐龄的牡丹紫霞仙盛放之时开展,悠悠古塔下,花香氤氲着墨香,可谓一场文化视觉盛宴!捐赠,是当代山西书坛向太原永祚文风文脉的致敬;收藏,是双塔博物馆传承发展三晋文化的责任,也是文博业界对书家书法艺术水平的认可。

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华文化中故有道艺并重的传统,道和艺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它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价值。

窃以为追求书法艺术,要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遵循“道”的理念,践行于“艺”的创作,弘扬传承和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道,是德的层面。得道则艺达,失道则艺穷。书法艺术的内核就是要走正道,正则通,通则达。道是内在的意识形态,是人文精神。回答的是为谁服务,使谁受益的问题。追求的是“正行”和“雅韵”。

正行,就是创作行为要正。书法艺术创作的本源是什么?是人民大众。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启迪,立足于服务人民大众,在传承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雅韵,就是创作内容要雅。书法艺术创作的归宿是什么?是传承文化。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时代文化精神,传承民族优秀品格,行走万里河山,思接千载精神,就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蓝本,体现书者的学识涵养、作品承载的文风文脉,彰显文化精神、民族胸怀、艺术魅力,精致考究,从中感受领悟书法艺术所蕴藏的一以贯之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国家观、琴瑟和谐的家庭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坚定文化自信。

艺,是术的层面。艺是外在的具象体现,是美妙景致。回答的是让谁欣赏的问题。讲究的是形式和技法,就是“和美”和“有力”。书法艺术要有格调,就是要有美感,整体作品要美,局部细节也要美,要追求自然,笔法、章法、墨法各美其美,从美学认知的角度达到和合与共的境界。一眼望去,使人舒服,令人愉悦。书法作品要有节奏、有韵律,无论是情绪的表达,还是艺术的表现,都要通过线条的虚实来演绎,要冲击视觉、张弛有度,要绽放激情、碰撞律动,在启承开合、笔走游龙间,实现展览空间、时间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于无声处听惊雷。

欣喜看到,徐晓梅、王志刚、冀卫东、武磊、赵维勇、袁筠六位山西书坛中坚正在艰苦跋涉中,引领山西书坛创新守正,彰大家之风范,显宝地之气韵,书艺入化至臻。

坚信,以太原文风文脉之所在双塔博物馆收藏书法作品为契机,这六位书坛中坚能够在追求道艺并重传统中,用道来统艺,由艺来臻道,体现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

书法艺术道艺并重,辨证统一为上。常忆幼时住太原开化寺南仓巷,此地经济文化颇发达,犹记彼时街头卖过书报,年稍长初生牛犊,逢年过节也敢街头刷字。曾有老叟言孺子将来也许从事艺术,然虽好喜文弄墨,却因诸多缘故未能深入涉猎。近年从事弘扬中华文化之事,目睹文化盛事连连,且正做一直心仪之事,可幸也!可乐也! (作者系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

六书家小传

徐晓梅自幼师从其父徐文达先生,40余年笔耕不辍,书法气韵舒展劲健,线条连绵流畅,既有女性之温柔,又有男儿之雄浑,为山西女性书家的代表。徐晓梅说,参加这次书法展览缘于牡丹,她曾专门去洛阳看牡丹,可惜晚了两天错过了。后来在太原市双塔寺遇见了所见最绚烂的牡丹,圆了赏牡丹的梦。抬头仰望双塔,从内心感激永祚寺,便与其余几位书家畅谈,大家不约而同地表示要为双塔博物馆做点事情,于是就有了此次双塔博物馆捐赠书法展。

王志刚临池不辍,习篆治印数十载,孜孜矻矻,苦心孤诣,大有成就。近年来又探求融篆隶笔意与简帛趣味为一体的新篆书,不随人意而俯仰。他说,和做人一样,书法里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正字,古人说奇正相生,其实还是正在先。

冀卫东根植于颜体楷书,结体宽博,落笔如云烟,正如其随性包容之性情。他对写字的理解是“养”,要经过十月怀胎,把它生出来以后,要好好的养着才能茁壮成长。“养”是需要时间的,不能急,只有慢慢的,才能“养”好。写字亦如此,也需要慢慢的“养”,才能把它培养成你喜欢的样子。

武磊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有机融合,处处洋溢着真诚浓厚的艺术情感,在率意灵动和跌宕狂放中从容有度,呈现出一派大正气象。他说,脑子里想出“壘石成峰”这个词,感觉很是惬意,体味它最能本色地展示自己的心路历程。既是向往,也是现实;既是鞭策,也是收获。

赵维勇以行草见长,笔致序和雅逸,书风清隽劲拔,布局萧远舒朗,洋溢着对传统技法的深刻领悟,尽显古朴浑厚、典雅肃穆的自身面貌。他说,“今年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宅’着。这一次相聚永祚古寺,大地当案,水桶提墨,传承文化,痛快!”

袁筠幼承家学,师从父亲袁旭临先生,在继承发扬之中,能够矢志不渝坚守阵地,耕耘净土,难能可贵。他说,祚,“祈福”。永祚,“永受嘉福”。庚子春,书法同道于双塔寺举办捐赠展,虽有疫情纷扰,但都豪情万丈弘扬书法艺术,由衷高兴。

(责编:刘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