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沒有錯,但家長該挑選對的時間地點,訓前8問應做好

文丨曉旭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嫂子一回到家就氣沖沖的喊:“張梓涵,你給我出來,趕快出來。”

涵涵和朋友都在屋裡寫作業呢,就聽見他媽媽叫他出去,他邊往外走邊回應他媽媽:“幹啥啊,我們正在寫作業呢?”

“你今天放學是不是去人家樹上偷桃子了,人家王大媽拉著我說看見你去了。”嫂子生氣的衝侄子喊。

“我沒偷,那樹又不是他們家的,樹長在路邊,誰都可以摘上面的桃子,我們都摘了。”侄子不服輸的說。

“我讓你還嘴,家裡又不是沒有買桃子,你非得去人家樹上摘人家的。”嫂子更急了。

批評孩子沒有錯,但家長該挑選對的時間地點,訓前8問應做好

旁邊的小朋友看著涵涵媽媽這麼兇,都不敢說話了,收拾了作業本就說要回家吃飯了。涵涵看到自己的朋友都走了,覺得特別沒有面子,急衝衝的跑到了屋裡,“不就是這些桃子嗎?我扔了也不還給她。”把這些桃子都扔地上了。

涵涵是有錯,不應該爬樹去摘桃子,但是嫂子可以平心靜氣的告訴侄子他錯在哪裡,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應該當著他朋友的面去兇他,這樣會傷害到涵涵的自尊心,還會激起涵涵的反逆心理。

一、胡亂批評孩子對孩子的影響

1.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會覺得自己很沒有用,總是被家長批評,也覺得自己的父母根本並不喜歡自己,否則不會讓自己這麼下不來臺,在朋友面前也失了面子。

批評孩子沒有錯,但家長該挑選對的時間地點,訓前8問應做好

孩子自尊心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才能建立起來。

2.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維持。

父母對孩子的胡亂批評,讓孩子回想自己的成長之路,父母帶給都是批評和傷害,那孩子會愛父母嗎?在孩子小的時候,只能依賴父母,那孩子長大之後呢,有了獨立的能力,走出去了,回頭看看這個家,似乎也沒有什麼可留戀的,孩子還會回來嗎?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情還有可能維持嗎?

3.孩子會產生叛逆心理。

在很多時候,孩子為了證明自己長大了,家長越不讓乾的事情,孩子越要幹。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一點也沒有小時候乖巧了,這其實就是孩子的叛逆心理在作祟,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還可能和家長的思想不一致,所以不喜歡家長對自己的管教,想要和家長對著幹。

批評孩子沒有錯,但家長該挑選對的時間地點,訓前8問應做好

二、孩子犯錯時,家長切記這這些場合批評孩子

1.有外人在的時候。

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強,家長批評孩子孩子會感覺自己好像很差,沒有優點,容易變得不自信。

2.當孩子跟家長求助時。

孩子遇到難題了,向家長求助是因為孩子相信家長會幫助自己。但是家長批評自己,孩子覺得自己好像受到了背叛,會失望的。

批評孩子沒有錯,但家長該挑選對的時間地點,訓前8問應做好

三、家長批評孩子前記得詢問孩子

1.怎麼回事。

先聽聽孩子的說法,也不一定就是孩子的錯,家長要辯證的看待問題,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的本質。

2.你有什麼感受。

孩子真的犯錯了,會感到自責,但是孩子沒有錯,被人冤枉了,孩子會委屈。

3.你想做什麼。

瞭解孩子的真正意圖,不要隨意猜測孩子的想法。

批評孩子沒有錯,但家長該挑選對的時間地點,訓前8問應做好

4.你覺得有什麼辦法呢?

這個問題充分的尊重孩子,可以讓孩子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家長還可以幫助孩子出謀劃策,一起解決問題。

5.你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因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覺得這樣做,也要承擔這樣做的後果。

6.你覺得怎麼做?

當家長提出前面的一些問題時,孩子可能已經在思考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把事情完美解決。

批評孩子沒有錯,但家長該挑選對的時間地點,訓前8問應做好

7.你希望我做點什麼?

這句話表面了家長的立場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8.下次該怎樣做。

這個問題可以引起孩子的反思。孩子可以從上述的事件中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還有什麼不足之處。下次還要再進行改正。

總結

孩子逐漸長大了,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了,家長要注意場合和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錯誤的地方,家長是一定要指出來進行批評的,但是要注意批評的場合和技巧,這是每個家長的一個必修課。

批評孩子沒有錯,但家長該挑選對的時間地點,訓前8問應做好

​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產生自卑的心理,更不會因為家長對自己的批評和指責而疏遠家長。

擁有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每個孩子都要培養的,不要因為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而導致孩子錯失了這些能力。

孩子不是你的二次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