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婚前恐懼症?

不許人間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婚前恐懼症的出現是與我們對未知和已知這兩個層面的認知有關。

在國內,尤其是獨生子女的這一代,結婚往往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還和兩個認背後家庭息息相關。

我們是否能勝任新角色?是否能為此犧牲過往的習慣?是否能比以往承擔起更多的責任?這些都會導致焦慮,甚至演變為婚前恐懼症。

心理學裡有一個舒適區的概念,每個人都會在自己一貫的行為模式中感覺舒服,在這個區域內,我們常常感覺放鬆,不願被打擾,有自己的節奏和做事方式,也有自己為人處世的模式。

相反,如果一旦離開了這個舒適區我們就會感到不舒服,有壓力,比如說習慣用右手寫字的人,讓他用左手寫字,他就會感覺不適應;一個不願意與陌生人交流的人,讓他去搭訕陌生人,他就會覺得不自在甚至焦慮;一個將要結婚的人,他也會因此感到緊張、無措。

再來說說我們對已知這個層面的認識。

隨著身邊晚婚、不婚、離婚的人越來越多,婚姻好像變得越來越不容易。

如果恰巧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感情並不是太好,或不是很穩定,那麼對婚姻的認知傷,我們又會多了一點消極。

網絡上社會新聞、娛樂新聞里名人出軌離婚的事件越來越多,對我們來說,又是雪上加霜。

以上種種,如果我們從小耳濡目染著長大,那產生婚前恐懼症也並不會讓人詫異。

最後,太多的愛情劇、偶像劇都在描述著兩個人是如何歷盡千辛萬苦才走到了一起,之後的狀況就很少提及了,彷彿只要兩人在一起了,就可以了。

但著對於現實中的婚姻來說,僅僅只是個開始。或許只有慢慢去體會,然後懂得柴米油鹽才是詩的時候,對婚姻的恐懼才會逐漸消失。

加油,共勉。


浮生流景


因為結婚的社會成本較高,對生活的改變較大,成功失敗幾率各佔50%。對應之下分別有幾種人因此會感到恐懼:責任風險承受力弱的人;被動結婚的人;對婚姻持悲觀態度的人。

表現為輕者焦慮、中度症猶豫、重度逃婚。


進擊的溫律師



臨近婚期的準新人

1.這種恐懼一是來源於社會輿論對婚姻生活的負面“宣傳”,以及一些媒體對各種婚姻問題剖析過多地“暴露”了婚姻的陰暗面,使有“結婚意向”的人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以致產生對婚後生活“走向”過分憂慮和對婚姻失敗的恐懼;另一個原因是,一方對另一方某方面不是很滿意,或對對方某些缺點在成家後能否改變、自己能不能適應等心存疑慮。

2.婚前不適症狀第一次出現是在談婚論嫁階段,主要是對婚姻持久性的懷疑和恐懼。第二個階段是結婚的前一個月或前一個星期出現的恐懼、緊張、焦慮等症狀。與第一階段不同的是,這時產生“恐婚”的原因是對婚後生活困難程度的“擴大”。


處理方法

恐婚症對生活和工作都會有影響,通常“症狀”是煩躁、脾氣比較急、愛發火,有的人會沉默寡言,不願多說話,進而影響到工作和生活。

如果擔心不適合未來的生活,在討論結婚前,經常到對方家裡坐坐,瞭解他(她)的家人,或者和他(她)多談談他的家人,直接或間接地瞭解未來的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等,這個過程也是心理適應的過程。

對婚姻持久性懷疑和恐懼時,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能夠去跟對方溝通交流,進而打消這種疑慮。無論出任何事,類似他突然不願意結婚這種事,可能你覺得很不舒服,但不要急著否定雙方的感情,還是要多問問他(她),可能他(她)有其擔心和顧慮的原因,他(她)的擔心未必是多餘的,有時可能是很實際的。如果協調好,對婚後的生活也是很有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