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直隶总督府,半部清朝史

从西大街中段的一条小巷——商场街南行,东侧就是著名的直隶总督署。记得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路过这里时,曾被立在马路中间的那对儿旗杆吸引,三十多米的高度确实全国罕见。清雍正八年(1730年)直隶总督署始建时,门口曾竖有一对木旗杆,高十八米左右,是总督署的标志。到了1920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坐镇保定,他特意从国外进口了钢筋、水泥,在原来位置重建了钢筋混凝土旗杆。旗杆为八角形,分段浇筑,建成后通高33.6米,因其高耸、雄伟,名冠全国,成了保定一大景观,也反映出曹锟一心想登大总统宝座的野心。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河蚌绘·直隶总督署平面图。

总督署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硬山建筑,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正门内的展示牌上介绍了有清一代担任直隶总督的人名,自雍正八年(1730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的近二百年间,共有59人66任直隶总督在此办公,其中刘墉、李卫、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人都是赫赫有名。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总督署门前的老旗杆,1900年老照片。

清代的直隶省包含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省、内蒙古东南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面积相当于今日河北省的两倍还多。保定府自清康熙八年(1669年)开始作为直隶省会直到清末,一直是直隶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因直隶地处京畿要地,直隶总督担负着管理京师军务,维护运河漕运,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名列全国八督之首,统领河北、山东、河南一切军政事务,总督的职权已经远远超出省级范围,直接影响到中国历史走向。因而保定府从清代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副中心,有“一座总督府,半部清朝史”之说。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直隶总督署大堂前的牌坊。

古莲花池十二景

直隶总督府对面的古莲池曾经是府衙花园,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时任直隶总督的李卫在此设立莲池书院,书院聘请学界名士来此执教,使保定成为当时享誉全国的教育学术重镇。史书记载李卫是个捐班出身,大字不识几个,但他对文化教育非常重视,莲池书院的修建就印证了这点。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古莲花池。

莲池书院以古莲池为中心,占地面积广阔,布局开阔,不像南方园林那般曲径通幽,却富有北方建筑的厚重沉稳。自乾隆十四年(1749年)开始,在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下,莲池的建筑物作了大规模扩建,景观焕然一新,形成了莲池十二景,即春午坡、万卷楼、花南研北草堂、高芬阁、宛虹亭、鹤柴、蕊幢精舍、藻泳楼、绎堂、寒绿轩、篇留洞、含沧亭。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莲池行宫十二景之春午坡。

乾隆皇帝曾七次驻跸在此,题诗作画,位于南侧的万卷楼为藏书楼,楼前紫藤环绕,堂内悬挂着乾隆御题“绪式濂溪”匾额,二楼曾藏书三万余卷,一楼是学生们读书的地方,相当于清代一座官方图书馆。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莲池十二景之万卷楼。

清朝咸丰年间,藏书家黄彭年的夫人刘尹玉手绘了《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如今图册保存完好,留下了古莲池鼎盛时的珍贵资料。庚子事变后,莲池书院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直隶提学使卢靖在莲池东侧建成了一座西洋式建筑——直隶图书馆。这是中国北方最早的现代图书馆,保存着万卷楼劫后余下的图书缮本,并添置大量新书,达到两千余种。直隶图书馆于宣统元年(1909年)正式对外开放,面向社会大众,来馆阅览需购买门券,每券收铜币两枚。1928年,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图书馆,实行免费阅览。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莲池书院直隶图书馆。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莲池书院。

从老马号到保定商场

直隶总督署东侧如今是保定商场,这座三层的商业建筑虽略显陈旧却有着旺盛的人气,一直是保定人默认的商业中心。商场门口摆满了各式流动摊位,有卖气球的、卖处理服装的、卖书的、卖水果的、卖彩票的、手机贴膜、卖花草的,更多的则是小吃摊位,从爆米花到麻辣烫、煎饼、铁板烧、烤面筋、炸鸡排以及花花绿绿的饮料、花草茶,种类丰富,形迹可疑,人头攒动。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裕华西路,鼓楼附近。

保定商场的前身是著名的“马号”,是保定近代最热闹的所在,地位相当于北京王府井或天津劝业场,从前很多保定人管逛商场就叫“转马号”。旧时北京和保定间公文传递频繁,官僚多以马代步,官方遂将总督署东侧辟为马棚,因马匹众多,又将马棚编排号码,称为马号。据记载,清代马号里养马120匹,驴13头。到了晚清,骑马传送公文的官僚越来越少,马号随之撤销,民国初年形成保定主要商业区。1922年由慈善机构筹建了两条南北街,供商人经商。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河蚌绘·三十年代马号平面图。

保定知名的老字号大都发源于马号,如白运章、天义斋、马家老鸡铺、玉麟绸缎店、益丰帽庄,士宝斋鞋铺、龙泉鸿酒缸、三滨照相馆、亚力戏园等等。民国初年曹锟任直隶督军,保定成为直隶军阀大本营,直系大小官员及其眷属的奢侈生活需要,使马号市场发展起来。马号商人为争主顾青睐,竞相攀比,尽力将简易建筑修建为永久建筑,由单层而双层,由小门面而大门面。据老人讲,当年的马号里,成衣局和鞋铺最多,因为那时的军队,大都没有统一的后勤军需供给,只能在当地采购军服,带动了这两种行业。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保定西大街。

白运章包子铺,老马号唯一下来的铺子

白运章包子铺是保定著名老字号,最初坐落于马号济善商场路西。白运章是回民,自幼习武,为人豪爽,起先在马号附近打把势卖艺为生,1924年在兄长帮助下开办了白运章包子铺,一面经营一面结交武林朋友。几年时间,包子铺日渐兴隆,然而1928年3月2日,马号里几个店东因为打牌闹翻了脸,有人将屋内火炉推倒引起火灾,火势漫延烧毁了整个市场,包子铺也被烧毁。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白运章包子铺。

火灾过后,保定商会牵头由商民捐资,用了两年时间,陆续建成了南北三条街并行的马号市场,东侧称为济善商场,中间名为同义商场,西街北段为两益商场,成为旧时保定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新建的白运章包子铺位于济善西街偏南路西8号,铺子三间门脸,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天井式两层楼,楼下设散座,楼上环走廊有12个雅间,门口悬挂着由民初保定八大书法家之一的张诗言书写的黑底金字牌匾,一面是“白运章”、一面是“包子铺”。重张开业的饭馆不仅出售包子,还增加了菜肴品种,承制各种熘炒,有山珍海味和各种涮肉,如菊花涮肉、什锦涮肉、混合涮肉,一跃成为保定一流的大饭庄。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2)·从直隶总督署到老马号、白运章包子铺

白运章马号总店。

1944年,白运章因病去世,妻子王彩玉接管了包子铺。1956年马号市场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成立百货中心。1971年马号除天华市场和第一楼外全部拆除,同年内保定商场开业。白运章包子铺历经战时停业、公私合营、国营和股份制改革,却大体上保持了原汁原味儿。包子铺面案就设在餐厅一侧的大玻璃窗内,师傅手执两根细面杖擀皮,一边擀皮一边用两根细面杖有节奏地在桌子上“敲点儿”,“白运章包包子——打对了点咧”,说的就是这个。如今的白运章包子总店坐落在商场街,另有很多同样打着某某白运章招牌的包子铺,我们也吃过几家,价格都差不多,但味道还是差点儿意思。

上一篇: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缓慢的近代化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