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碱化成因及其危害,近几年来中国盐碱地改良成果案例

土壤盐碱化成因及其危害,近几年来中国盐碱地改良成果案例!

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如气候变化、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环境污染等( Mainguet,1999; Zhang, 2004a, 2007)。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日益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大量森林、草地、湿地等被开垦为耕地,进行集约经营,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土地盐碱化( Mal-colm, et al.,1998; Marcar, et al.,1999; Zhang, 2004b)。

土壤盐碱化成因及其危害,近几年来中国盐碱地改良成果案例

在2002年9月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二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上指出,继第-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1992 里约热内卢) 10 年之后,全球面临的人口一环境一资源问题更加严重,其中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呈现逐步加重的趋势。据估计,全球盐碱地每年以100 ~1500万hm2的速度在增长( Kovda, 1983)。

土壤盐碱化成因及其危害,近几年来中国盐碱地改良成果案例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在充分了解盐碱地形成机制、危害特点、分布格局等的基础上,依据恢复生态学原理,进行植被构建,改善土壤结构,实现生态修复,合理开发利用盐贓地资源(Frost,eral. ,2001; Zhang, et al.,2004,,2004b)。其中以盐碱地 造林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植被恢复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彭镇华等, 199)它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调节小气候,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 地生产林木产品,增加供给,减轻耕地压力(沈国防,20); 还可以增加就业,吸收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经济收人(龚洪柱等,1986;张建锋等,192a,1997a,2005)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人均耕地在 逐年减少。

土壤盐碱化成因及其危害,近几年来中国盐碱地改良成果案例

开发利用荒地,提高现有土地单位面积的生产力已显得 刻不容缓,其中盐碱地改良利用是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艰 苦努力,我国的盐碱地植被恢复研究与改良利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 绩(江泽慧,199。探讨盐碱地的形成机制、资源分布,总结生 态修复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经验,有利于促进盐碱地生态修复工作 对盐碱地改良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彭镇华,2002)。

土壤盐碱化成因及其危害,近几年来中国盐碱地改良成果案例

通过几年的试验表明,白刺果它的生命力顽强,具有耐盐碱耐干旱耐风沙耐严寒的特性,生命期在70年以上,是改造盐碱地和沙漠化土地,绿化荒山野岭的首选植物。白刺在盐碱地生态治理上,具有耐盐碱,抗干旱性非常强树种,白刺能在土壤PH值8-11之间能在纯盐碱上生存。

土壤盐碱化成因及其危害,近几年来中国盐碱地改良成果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