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編者按】

王溶江是上海日報攝影記者,三年前退休,偶爾還會客串給老東家拍攝新聞照片,但因沒有任務在身,之前做記者時的緊繃狀態到底是鬆弛了下來,享受著安逸幸福的退休後生活。新冠疫情發生後,王溶江又操起相機上路,與年輕人一樣,有時候出沒於街頭巷尾,截取日常生活中鮮活的一刻,這是攝影人的慣性動作;有時候又出現在新聞事件中,抓取事件中的核心瞬間,這是職業身份帶來的使命感。這樣的攝影人很多,正在路上。

“面對疫情,攝影人不可能全都衝上第一線,而立足本土,聚焦疫情下的日常生活是完全可行的。這些照片和第一線的照片組合在一起,才能構建起防疫抗疫戰爭的完整圖景。”

——王溶江(職業攝影師)

Q: 日常喜歡在什麼地方拍攝?

A:我日常主要在街頭、公園等公共場所自由拍攝,一是可拍的東西多,二是容易拍得到。街頭拍攝,那種不確定性充滿著魅力,也十分鍛鍊人的腦力。

疫情期間的街頭,與平日裡的場景有著很大的不同,拍出的照片會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街頭拍攝的內容也足夠豐富多彩。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1月22日,鐵路上海站,旅客踏上返鄉路程。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1月23日,上海圖書館閉館前一天。當日,武漢封城。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1月24日,大年夜,龍華古寺取消新年祈福活動。當日,上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一級響應。

(右)大年夜,天鑰橋路一家熟食店前,市民採購年夜飯。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1月29日,上海市第一醫藥商店,市民爭相購買口罩和消毒用品。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1月30日,淮海中路。

(右)2020年1月31日,一市民口罩內疊紙巾,再加雙層口罩。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2月4日,鐵路上海站,全副武裝的旅客,往年這個時段的該來的春運返程高峰沒有出現。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2月8日,956路公交終點站,防控員洪師傅在統計上車乘客的人數。當日,956路採取在起點站和終點站對上車的每位乘客測量體溫,並對車廂進行消毒的措施。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2月9日,順昌路,戴防毒面具的行人。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2月9日,關閉的復興公園外,一市民與流浪貓嬉戲。

Q: 在疫情下什麼樣的瞬間或者主題最打動你?

A:疫情之下,人們自覺戴口罩、測體溫,出示健康碼、一米線上排隊等等,常常讓我感慨,這是因為人們按規則做事的現代公民意識增強了。還有那些街頭忙碌的社區醫務人員、小帳篷裡值夜的平安志願者、穿梭往返的快遞小哥,以及不見人影的宅家市民,是全民皆兵,共同編織起防疫、抗疫的天羅地網。

疫情下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我拍攝的主題,那些視覺語言鮮明、有故事情節、能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Q: 在2個多月的拍攝過程中,感受到城市和人們有什麼樣的轉變麼?

A:許多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提升了。比如,疫情初期,原來快遞物品在小區門口擺地攤,接著有了貨架,後來又搭起了帳篷,管理得十分有序了。

人們的個人衛生習慣和健康防護意識增強了,人與人之間也多了一份尊重。如能長此以往,也算是疫情帶來的一項收穫吧。

因為就醫、進商場、看展覽都要出示健康碼,所以老年人都重視學習手機上網了。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2月9日,曹楊路,一家酒店在街頭售賣庫存食品。疫情對餐飲業衝擊巨大。

(右)2020年2月13日,瑞金二路,嚴正以待值守的平安志願者與全副武裝出行的市民。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2月14日,欽州路,情人節的花市失去了往日的生意,店主不得已在街頭擺攤,但問津者寥寥。

(右)2020年2月22日,封閉了一個月的徐家彙公園開放了,兩名遊客隔著座椅交談,頗有“北歐風”的味道。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2月19日,衡山路,工商管理執法人員向店主發放“沿街門店等小型公共場所衛生健康防護提示”告知單。城市正在復工復產復市。

(右)2020年2月20日,一市民在永嘉路寫生。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2月23日,烏魯木齊南路一咖啡店外牆上的蝙蝠圖案,格外引人注目。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2月24日,二月二,龍抬頭,市民在理髮店外等候理髮。

(右)2020年2月24日,順昌路一家菜市場。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2月28日,一市民在地鐵裡看書做筆記。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3月7日,談家橋路居委和社區居民用閒置物封閉的弄堂口。

(右)2020年3月12日,肇嘉浜路,忙碌的社區醫務工作者。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3月12日,上海中心上海之巔觀光廳恢復開放。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建平迎接第一位遊客顧先生,當顧先生要與顧建平總經理握手致謝時,被顧建平婉言謝絕了。

(右)2020年3月14日,淡水路,一家郵政企業在拍宣傳片。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3月16日,中山公園恢復開園首日。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3月20日,地鐵隧道里的防疫公益廣告。

(右)2020年3月21日,長風公園,遊客拍全家福。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3月23日,一小區居民的徐大媽牽著戴口罩的愛犬,當日是上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的最後一天。

(右)2020年3月24日,東江灣路,復市的餐飲店班前會和外出遊玩的市民。當日,上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3月26日,吳江路,一家咖啡店恢復了往日的場景。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3月25日,浦東新區花木鎮龍溝四隊村民周老伯在自家地裡培植山芋苗。

(右)2020年4月4日,清明節,一市民手捧鮮花走向外灘陳毅廣場。

Q: 隨著疫情發展,這些形形色色的口罩之下隱藏著什麼情緒呢?

A:戴口罩已成為當下的生活習慣,這方面,年輕人做得更好一些。疫情初期,多數是出於本能的恐懼和自衛吧。口罩之下,能反映出人們不同的心理狀態:有出於無奈的、有緊張不安的、有從容淡定的、有充滿自信的。眼下,隨著疫情好轉,人們期待早日摘下口罩,恢復歌照唱、 舞照跳的正常生活。

Q: 在這種歷史時刻您認為作為一名攝影師能夠做到什麼?

A:一個攝影人一生能有幾次遇到這樣的重大事件?因此,我不甘心讓這些難得的畫面就此隨意流失了。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根據自身情況,利用一切可行的機會,為特殊時期留影,這是攝影人的責任與擔當吧。攝影人也是逆行者。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左)2020年3月28日,一市民向關閉的大光明電影院裡張望,原本當日將恢復開放的電影院又被緊急叫停。

(右)2020年4月6日,長寧路,市民跳起了久違的交誼舞。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3月29日,肇嘉浜路,剛退休的鄧先生重新拾起了兒時學過的小提琴。

攝影記疫|王溶江:引發思考的瞬間促使我按下快門

2020年4月7日,凱濱路,一商務樓外的外賣送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