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土地市場整體“冷”局部“熱”為哪般?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記者李倩倩)國家統計局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和土地成交價款同比分別下降22.6%、18.1%。在土地市場成交整體低迷的同時,部分熱點城市的土地市場成交卻出現升溫跡象。對此,業內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土地市場分化態勢加劇。受資金面改善、需求恢復疊加地方供地力度加大等影響,二季度熱點區域土地市場交易熱度有望進一步回升,而多數三四線城市仍以消化庫存為主,土地市場將延續低迷態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房地產開發投資、房屋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等指標增速仍延續下滑態勢。其中,1-3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969萬平方米,土地成交價款97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2.6%、18.1%。不過,上述指標降幅均較1-2月份有所收窄。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城市土地供應總體放緩,房地產企業面對不斷增加的流動性壓力投資拿地也更加謹慎,土地市場表現相對理性,價格大致平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熱點城市土地市場熱度依然不減。公開信息顯示,2月20日,香港置地聯合體以310.5億元總價競得上海徐匯濱江西岸地塊,成交總價為歷年最高;3月10日,廣州城投以64576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格競得越秀區一宗地塊,刷新了廣州土地拍賣單價記錄。

與此同時,部分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成交金額和溢價率持續走高。據市場機構監測,一季度,上海、北京、杭州經營性用地總成交金額分別為686.84億元、673.1億元、50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12%、8%。一季度北京共出讓16宗地塊,其中9宗地塊溢價率超過20%;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價約為37057元/平方米,同比上漲超過80%。此外,南昌、成都等地也頻現高溢價地塊。例如,成都3月份成交地塊平均溢價率達到25%,其中新都三河鎮地塊成交溢價率為124.8%,樓面地價為11800元/平方米,創下區域地價新高,引發市場各方關注。

對此,劉洪玉認為,1、2月份部分資金狀況較好的龍頭房企抓住時機補充土地儲備,使部分熱點城市的土地市場出現了一些“小高潮”,尤其是部分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但整體來看,受疫情影響,房企購置土地有所放緩,這也使得整個一季度土地交易同比減少20%以上。

土地市場表現與政策環境、資金狀況、企業投資信心等因素密切相關。建誠晟業聯合創始人何田認為,過去幾年商品房銷售額持續攀升,龍頭房企資金面較為充裕。目前貨幣政策環境趨於寬鬆,房企融資環境有所改善。雖然一季度房企銷售和資金回籠量減少,但3月份多數房企銷售量已經開始回升,對後市信心增強,加大了優質地塊的佈局。

業內人士認為,下一步土地市場將延續分化態勢,區域發展前景好、銷售復甦快、市場潛在需求較大的熱點城市土地市場仍是房企關注重點。受樓市銷售恢復帶動房企投融資信心回升,疊加地方供地力度加大等影響,預計二季度熱點城市土地市場活躍度將進一步提升。而部分產業基礎薄弱、人口流出嚴重的三四線城市仍將以消化現有庫存為主,土地市場成交難有大的起色。

對於樓市調控政策走向,專家指出,各地需把握好房地產市場發展和防範行業、市場風險之間的平衡。

劉洪玉認為,考慮到房企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有必要給予企業合理的政策支持,“但防範房地產市場風險的這根弦不能松”。近年來房地產企業的財務槓桿一直處在比較高的水平,居民購房導致的家庭部門槓桿水平也不斷攀升,在疫情影響下,預期收入增長放緩將進一步拉大房價與居民支付能力之間的差距,因此應避免刺激不合理的需求,有效管控住房金融風險。同時區別房企的風險水平,重點對綜合實力強、信用記錄好但出現短期流動性困難的房企,通過貸款展期、延遲繳納稅費等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馮俊認為,“房住不炒”的核心是鼓勵合理的居住需求,抑制投資投機需求,不恰當刺激樓市需求會引發資本投機,進一步加劇樓市泡沫。在此之下,今年房地產調控整體政策環境不會出現大幅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