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叔本華有句話:“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不愛自由,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我是認同的,也時常會以獨處的方式去體驗那份無限接近“真正自由”的又虛無又踏實的感受。一個人,如鳥兒在空中飛翔,如魚兒在水中游弋;屏蔽了一切外部的干擾,只是遵循自己的思想和自己心靈的渴望;像是在真空世界,甚至沒有地心的引力。

三月的陽光還不夠熱烈,透過斑駁的樹影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受用,一點不會有燥熱感。條塊石鋪就的街面,像是用高壓水槍沖洗過的,雖然不敢用“纖塵不染”那般帶點絕對的字眼,但確確實實,在幾片落葉的點綴下,淺黃色的地面逾顯得清潔與溫馨。

街面上來來往往的人其實並不少。那些陌生的或笑或呆萌的臉孔,那些於我而言沒有確切含義的語言,以及款式紛繁五顏六色的著裝,本身確實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在我慵懶不做思考的情景中,它們一如空氣中的氧氣、氮氣和水汽,甚至消散了肉眼能見的外形。因此,我沒有受到他們的干擾影響,獨自踢踏在石板路上,就如我的腦海中沒有老闆的工作安排,沒有客戶的抱怨與催促;也沒有孩子的作業輔導,沒有家庭的鹽油醬醋。


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在一個不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陌生的店鋪,陌生的招牌廣告,和它們炫耀的琳琅滿目的商品,反而鞏固了我內心的踏實與安全感。我呼吸著剔除了“各種關注的眼神”的氧氣,不必再將“彆扭”帶進自己的血液循環系統,所以我感到不一樣的快樂幸福!那閃耀著的幸福的光芒,灑滿我身的同時也灑滿了整條街道,於是有個神話般的奇蹟在我的眼前呈現。我看到鮮花開始在石縫間綻放:那金黃色的棣棠花,紅豔豔的石竹,杜鵑花繽紛燦爛,還有鳶尾和蝴蝶花……世界如此美好!

那時候我忽然隱隱約約聽到撥動琴絃的聲音,有低沉的歌聲,像是吉他和抒情的鄉村音樂。我從幻化的花的世界被拽到了現實中。循著悠揚的旋律,我的目光捕捉到了三元橋南橋堍的一簇人群。一位二十五六的理著短髮的年輕人,穿著水洗牛仔褲和暗紅的加厚長袖T恤。T恤外面是一條帶餐飲店標誌的圍裙,吉他的帶子掛在脖子上,手指撫動著琴絃,微閉的眼睛像是陶醉在自我演唱的歌聲中。聲音並不響亮,歌詞也缺乏衝擊力,又或者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我只是稍作停留,就又把自己重新拽回了孤獨的自我世界,重新心無旁騖的,踢踏著石板路穿橋過巷…


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經過中川橋不遠,就到了古戲臺。沒有表演,只是幾個孩子快樂地鬧騰著。一個十歲左右的女孩努力呈現著自己的力量,前後抱起了兩個大約四、五歲的男孩和女孩,然後,甩動著他們在戲臺上轉圈。可能是累了不夠力氣,亦或轉暈乎了頭,結果和抱著的小女孩一起摔倒在戲臺上,雖然不至於受傷,但狼狽不堪,引得其它孩子哈哈哈笑個不停。

我沒有去旁邊的退思園,用心停留在孩子們率真的快樂世界。忍不住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沒有毛絨玩具,沒有變形金剛和車模槍械,只是一隻鐵圈、幾個橄欖核,也玩得不亦樂乎!或許孩子的要求本就不高,全憑一腔海闊天空的稚嫩想法,所以一片空空的打穀場,一片麥地,一片小樹林都是可以打發半天時間的遊樂園!


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站在公園橋上,手搖木船很本分地泊在平靜的河面,耐心等待著客人。兩岸齊整的石駁岸、河埠,像是排排坐曬太陽的老人,靜默地守著小鎮的習俗。河畔的樹木房屋在水面的倒影,像是寥寥幾筆的鋼筆畫。輕風吹過,綠波粼粼,浮光掠影,那水中的樹呀,屋呀也有了生命,亦或是魯莽的魚兒打破了河的平靜。

我沿著富觀街向西南方向走去。街面的店鋪熱熱鬧鬧地招攬南來北往的遊人。有大爺守著他的繞糖攤,阿婆在剪剝芡實(俗稱雞頭米)。我對繞糖的記憶是奢侈的,印象中可以在手間保留一天,偶爾用舌頭舔舔,甜蜜蜜的幸福滋味,哪捨得吃呀?兩根小竹籤,將金黃的繞糖纏過來纏過去,漸漸就變白了。如果停了纏繞,便又恢復了金黃色,如此反反覆覆,在吞嚥口水的饞念裡格外地開心快樂。


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行不多遠,便是同裡三橋了,一個留傳著幸福甜蜜的習俗的地方。人的一生會有三個重要時點和同裡三橋發生緊密關聯,是當地約定俗成的對每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人的一生的三次隆重祝福。

在一個新生兒滿月的當天,他的人生之書剛剛完成了簡短序言,故事篇章即將開始。他躺在嬌小的蠟燭包裡,由媽媽或其他至親的人抱著,亦或爸爸、亦或舅舅。睜大了懵懂的雙眼看著清澈的藍天白雲,空白的腦海寧靜平和,那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最無憂無慮的幸福時刻。從吉利橋開始,經太平橋,再過長慶橋,一氣呵成走三橋,預示著無論未來是怎樣的人生都是終於要啟航了。承載著滿滿的祝福和祈願,是媽媽和尊長的厚愛,是對幸福平安、身心健康與歡樂成長的期待!


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或許真的歲月靜好,沒有曲折離奇,沒有跌宕起伏,人生的上篇在娓娓道來中即將進入尾聲。乳臭未乾的孩子成了翩翩少年,男婚女嫁也提上了日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歡聲笑語灑滿了同裡三橋的天空。燃放的鞭炮,分發的喜糖,無論街道河面都是熙熙攘攘的喜慶氛圍。我們的新郎英俊瀟灑,我們的新娘美麗善良。先過吉利橋,由新郎背新娘;再走太平橋,新郎官抱著新娘娘;待到長慶橋,新郎新娘手攙著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人生最最重要的一生中篇的開端。走三橋是擔當,是責任,是託付,是承諾;是陽光下、人群中的愛的見證和宣言!無數的祝福匯聚成了明天的相敬如賓和幸福美滿。

歲月荏苒,人生漫長的中篇,在現代人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下,不經意就翻到了最後幾頁。六十六歲,一個退休了的年齡,一個含飴弄孫的年齡,一個經歷過風雨、榮辱不驚的年齡。走三橋不求榮華富貴,但求健康長壽!人生的下篇不比華麗精彩,只想平平淡淡安度晚年!


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同裡三橋,便是上述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三橋跨三圩,越兩港,相距不足50米,成“品”字型鼎立於古鎮的中心。

太平橋,跨東柳、漆字兩圩。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重建與修繕。單孔梁式橋,南北走向。橋長12.46米,中寬2.00米,淨跨3.40米,矢高2.30米,為花崗石構築。

吉利橋,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20世紀70年代曾因填河被拆,1988年重建。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

長慶橋,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橋長11.14米,中寬1.75米,淨跨5米,矢高2.72米。

三橋是當地人心目中的吉祥之物。凡新人嫁娶,老人壽誕,小孩滿月都要來走三橋,以圖吉利。

三橋如“品”,以拱式長慶橋和梁式太平橋端正穩固地在“品”字下部擔負著基礎功能,而拱式半月型吉利橋在“品”字上部飾演精彩。一如人生必先有健康平安,然後功名富貴才有意義。相反,但凡缺失了健康與平安,縱有萬千家財,曇花一現的擁有隻能徒增他人的唏噓感嘆。這亦或正是走三橋習俗的由來吧。


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吉利 橋下,綠水盪漾,橫著一葉木舟。船上三五隻黑色的魚鷹分散站立在左右船舷,或昂首或低頭,神情自然。小時候見過魚鷹的悲慘生活,一方面被船主不停的趕入水中捕魚,另一面由於脖子中繫有繩索,即使捕捉到稍大的魚兒,都不能吞嚥,只得帶回船上,任由船主剝削。而今的魚鷹看來幸福多了,不再需要下河捕魚,而是站在船上擺個姿勢像明星一樣,陪襯著照張相就算工作了。魚鷹是幸福的,當然更幸福的是魚鷹的主人啦。一張靠椅,一支香菸,在駁岸樹影下嘻嘻哈哈的招呼招呼來往的遊客,總有好奇者願意付費拍照留念,於是每天都有現金收入,算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我沒有和魚鷹合影,但確實有和魚鷹的主人八卦了幾句,是旅遊中信手拈來的鬆弛樂趣。同裡三橋,我當然也是要走走的,而且不帶絲毫的急切,一步一步從容淡定。用腳印和橋石問好,聽橋述說世事滄桑和四季風雨的故事。站在橋面的石紋中心,回看歷史歲月,滌盪內心浮念。當然,不必客氣,請帶上走三橋習俗的溫馨祝福!

太平橋向北,進入的便是倉場弄了。一條狹長的弄堂,窄處不過一米左右,加之兩側牆面布著苔痕和斑駁陸離的高牆,便愈見得逼仄幽深。路面鋪著石塊,縫隙藏些深綠苔蘚,像老年人額頭深深的皺紋跟你述說著他那年事已高的往日時光。


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向深處走去,恍如從喧囂的現代來到了靜寂的古代,幾乎殆盡了塵世的疲倦。一隻黃貓慵懶地半臥在一扇木門口。一隻黑白相間的小狗狗精力充沛,一忽兒躥前一忽兒躥後的,搖尾擺頭還是比較友善,也不會神經質地吠叫。偶爾遇見幾個住戶,幾個遊客。這般安靜的倉場弄,除了自己淺淺的腳步聲,就是有節律的心跳與呼吸聲,偶爾院牆內傳出幾聲片言隻語。

閒庭信步在這般幽深小弄,不需要深刻思想,隨性看看、隨手拍拍左右的民居老宅,頓生愉悅的心情。如此快樂的“虛度光陰”,不經意間來到了跨越後港河上的富觀橋。

始建於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的同裡富觀橋,舊名慶榮橋,在明清兩代數度重建。現今的富觀橋為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重建,所用石材既有元代初建時的武康石,又有明代整修時的青石和清代重建時的花崗石。富觀橋南北走向,拱形單孔,全長30餘米,中寬近3米。綠樹掩映,富觀橋像一位慈祥的歲月老人,默默守護在後港河上,便利人們南北通行。


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富觀橋的橋北是兩個直角相交的橋堍,分別向西和向北延伸,正好圍著同裡中學。有趣的是,富觀橋的拱圈內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裡魚化龍”的石雕,它的故事頗有寓意。

話說三月桃花水發的時候,有條鯉魚奮起一躍,幾乎要跳過龍門脫凡入仙。誰知橋上驚現窈窕淑女,鯉魚心有旁騖,以致功虧一簣。跳過龍門的部分變成了龍形,而龍門以下的還是魚身,結果就是半龍半魚的魚化龍了!說明凡事要專心,不可三心二意。而傳統金榜題名,也有“跳龍門”之說,所以,讀書人走走富觀橋,就有鯉魚跳龍門的好運。我不知道同裡中學的莘莘學子會不會經常也在富觀橋上讀讀詩詞歌賦,背背英文單詞,那一定能考上個好大學哦!


蘇州旅遊之同裡古鎮:同裡三橋喜樂行,倉場探幽見富觀


將鯉魚跳龍門的好意頭塞進揹包,我就告別了富觀橋。回走中川橋時,西邊的泰來橋在落日餘暉中更顯得優雅美麗。真所謂“否極泰來”,當疫情退去,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