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芡實、茯苓粒、薏米各有什麼作用?

用戶4275990284690


茯苓從歸類上講是屬於利水滲溼類中藥,顧名思義有利水滲溼的作用,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水腫、小便不利等可以辨證運用,為什麼能利水滲溼,還要說到它的另外一個作用,即健脾,脾主運化,運行水液作用正常了,水溼也就自然可消了,所以茯苓也用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洩瀉、帶下等病症,另外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也可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病症。平時我們用的茯苓同源藥還有茯苓皮、茯神,一般說茯苓偏於健脾滲溼,茯苓皮偏於利水消腫,茯神偏於寧心安神。而土茯苓就不一樣啦,土茯苓清熱利溼、解毒、對於溼熱所致的皮膚病溼疹有很好的療效,同時土茯苓對於類風溼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白塞病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症有相當好的療效。

清代醫家陳士擇是這樣描述芡實的:“芡實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聰明,久食延齡益壽,視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芡實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也,去脾胃中之溼痰,即生腎中之真水。”所以說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芡實也是一種中藥,一種粗糧。

預防糖尿病應該怎麼做?

1.睡眠要足。身體需要通過睡眠得到休息,在睡眠期間身體也在默默地為我們分解白天吃下去的食物,吸收營養,排除無用物質,然而一但沒有充足的睡眠,那麼我們的腸胃、腎臟和肝臟就無法很好地排除多餘食物成分。一個人的睡眠時間zui好有8個小時,而日常失眠甚至通宵工作的人他們的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比正常作息的人要大。因此我們要按時作息,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睡眠。

2.補充維生素D。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本身的維生素di的含量不及正常人的水平,平時多吃點海魚、香菇和雞蛋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di,對預防糖尿病有很好的幫助。





老中醫說男科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土茯苓,茯苓,薏米,芡實是中醫常用的藥物,有很多人認為,它們有減肥的功效,實際上,肥胖多數和脾虛溼重有關,它們的作用方面都體現出祛溼和健脾的作用,但是各有側重,中醫講究辨證論治,疾病相同,身體情況不同,調理用藥也有差異,現為您逐個分析這四味藥物:

土茯苓

1.土茯苓,藥用部位為百合科植物的根莖,味甘淡,性寒,味甘入脾,味淡化溼,可入脾經而去除溼邪,性寒可以清熱,本品遇水特別滑利,所以,有清熱化溼,善於走竄皮膚,通利關節的作用。

一般中醫使用土茯苓治療溼鬱皮膚的皮膚瘙癢,或者溼鬱關節的關節腫痛,如痛風等。

芡實

2.芡實,又叫雞頭米,生長在水裡,味甘,性溫,甘入脾,有補益之效用,溫熱之性能養脾腎,本品祛溼作用差,功效尤其是體現在健脾和補腎兩方面,含有澱粉較多,入口有澀感,所以,芡實有收澀的特性。

中醫使用芡實,治療脾虛腹瀉,腎虛尿頻,因有收澀的作用,本品不能用於溼邪特別重的體質。

茯苓

3.茯苓,藥用部位是生長在松樹下的菌科團塊,顏色白,味甘淡,性平,入脾能健脾化溼,色白入肺,肺氣主收斂,本品能收斂心神,治療脾虛心神不寧導致的失眠多夢,味淡能祛溼,治療溼邪較重引起的體胖乏力便溏等。

薏米

⒋薏米,味甘性寒,質地堅硬,偏於通利排溼,可以用於肥胖屬溼邪鬱滯的體質,本品性寒,如果有寒溼情況,可以用炒薏米,較輕寒性。

最後,總結一下它們的作用區別,土茯苓,薏米偏重於祛溼,茯苓屬中性,既能健脾也能祛溼,芡實健脾作用強,不能用於溼邪阻滯的情況。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中醫朱旭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南山黃藥師。

土茯苓、芡實、茯苓粒、薏米,這些都是有祛溼效果不錯的中藥,廣東人經常拿來煲湯。它們既可以做菜食用,也可以和其它中藥配伍入藥治療疾病。雖然,都是祛溼的中藥,但是功效和主治是有區別的。

土茯苓(如上圖)

  • 功效:解毒,除溼,通利關節。

  • 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溼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芡實(如上圖)

  • 功效: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溼止帶

  • 主治:夢遺、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茯苓粒(如上圖)

  • 功效:利水滲溼,健脾,安神。

  • 主治: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薏米(如上圖)

  • 功效:利水滲溼,健脾止瀉,除痺,清熱排膿。

  • 主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洩瀉,溼痺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

雖然,土茯苓、芡實、茯苓粒、薏米,在市場上都可以容易買到,但不是所有人都適用。 中醫有“是藥三分毒”的說法,中藥用的好的話,可以治療疾病;用的不好,不但起不到治療疾病的效果,還可能危害身體健康。

使用茯苓和薏米時要注意:

  • 茯苓,陰虛而無溼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的人謹慎使用。

  • 薏米:力緩,宜多服久服。脾虛無溼,大便燥結的人和孕婦謹慎使用。

以上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讓更多朋友受益。@南山黃藥師,關注我瞭解更多用藥和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