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把“永”字寫好,楷書就可達到相當水平?

大國神器


為什麼說把“永”字寫好,楷書就可達到相當水平?

楷書又稱正書、正楷、真書。最早的楷書書法家是鍾繇,最古老的楷書是鍾繇寫的《宣示表》《薦季直表》。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的楷書在鍾繇楷書的基礎上有發展,顯得更為美觀。楷書可分為晉楷、魏楷和唐楷三種。人們印象最深、使用最多的是唐楷。但現在進入鋼筆和電腦時代,毛筆的實用性書寫已被普遍放棄,書法的傳承遭遇了釜底抽薪式的環境變異。書法或書寫已經在近百年的變化中格局大亂,傳統書法被邊緣化。

楷書的代表人物是歐、顏、柳、趙。歐陽詢楷書特點是用筆凝練含蓄,剛勁清俊;結構內緊外鬆,左斂右放,方整端莊,平正中有險絕,古樸中寓潤雅,是兼取南北書法精華的傑出典範代表。書法作品是《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顏真卿楷書作品的風格特點是用筆清俊遒美;結體方正勻穩,端莊謹密。代表作品是《多寶塔碑》。柳公權楷書的特點是用筆堅挺瘦削,強調起、收筆與轉折處的頓按,呈明顯的隆起結節華飾現象;結體中宮收緊,四方開張。代表作品:《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元朝趙孟頫的楷書不激不厲,平和蘊藉,筆法精熟,結字平正秀麗,氣息高古。趙孟頫書法師法“鐘王”,出入晉唐。影響元、明、清三朝。被後人列為歐、顏、柳、趙四大楷書之一。代表作品《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永字八法”是指構成“永”字的八種基本筆畫的寫法。一是點為“側”,二是橫為“勒”,三是豎為“努”,四是鉤為“趯”,五是左上畫為“策,六是左下撇為“掠”,七是右上撇為“啄”,八是右下捺為“磔”。“永字八法”的八種基本筆畫寫法大部分是楷書書寫的基本筆畫,所以說把“永”字寫好,楷書就可達到相當水平。


王樹山書法


相傳,書聖王羲之用了好幾年的時間,專門反覆勤練"永"字。因為這字有楷書的八法,寫好這個字,其它的都容易寫好。

(永字八法名稱)

後來智永法師又將"永字八法″傳給虞世南。相傳至今。

(王羲之書永字)

(智永書永字)

永字八法代表楷書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努、趯、策、掠、啄、磔。

一、"側″就是點,書法中許多筆畫起筆都從點開始。

二、"勒″就是橫,因起筆和收筆要勒住筆鋒,所以取名為勒。

三,"弩″就是豎。在書寫豎畫時如拉弓有彈力,所以取名為弩。

(歐陽詢書永字)

四,"策"就是挑法。形似等腰三角形。

五,"掠″指的是長撇畫,有的似象牙,有的似蘭葉。

六、"啄″指短直撇,形態呈三角形。

(柳公權書永字)

七、"趯"指鉤法,書法中有直鉤、弧鉤、斜鉤等。

八、"磔″指捺法。像曲折的水波,寫捺畫時要有一波三折之態。

(顏真卿書永字)

沈尹默先生說:做人要像永字的點,昂首,充滿自信和朝氣。

做人要像永字的豎,挺胸,充滿力量與美。

(褚遂良書永字)

做人要像永字的撇,飄逸瀟灑,看輕一切成績和榮譽。

做人要像永字的捺,腳踏實地,做好每一天的功課。

(趙孟頫書永字)


神韻軒書法


說不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