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繁华的万宝商圈背后藏着一条慢节奏的小路,名叫「宁化路」。


它是周边居民的生活补给站,华侨学子的后花园。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福州的四月,没有夏日里雨水都浇不去的燥热,也没有冬日里全靠人「一身正气」来对付的湿冷。一件衬衫就可以出门的温度,最适合出去走走。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那么今天,就去宁化路瞅瞅吧。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宁化路,是侨中学生最熟悉的地方,这里开着许多家陪伴着侨中学生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岁月的老店,江湖花名「侨中学生的后花园」。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与许多夜幕降临时分才开火的炸串店不同,宁化路里藏着一家一大早就冒起油烟的炸串店,正对着华侨中学的大门,它的名字叫「乐立杯」。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乐立杯」是所有千禧年之后入学的侨中学生都知道的一家店,炸串、奶茶、麻辣烫都曾是他们家的招牌。


记忆里,夏天的傍晚或是晚上,我最喜欢来这里吃一些炸串再捎走一杯奶茶,然后与同学顺着宁化路骑车或逛逛宁化夜市,再心满意足地回家。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乐立杯」边上的奶茶店「街茶」也是同一个老板林阿姨开的,与「乐立杯」通过一扇门连接。


不大的店里,左边是用来制作炸串的操作台,右边是用于点单和堂食的小吧台,小吧台上摆着称鸡柳的绿色小圆秤与用于售卖的各色糖果。


小小的吧台只能勉强挤上三个人。不过,有了炸串和奶茶,能不能坐下重要吗?


一点儿也不重要了。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称鸡柳的绿色小圆秤


和万物皆可煮的火锅一样,没什么是炸串店炸不了的。


一把串被放在调料盘上洒进香料的时候,就是学生们咽口水的时候。被油炸过的食材透着被油开过光的香气,孜然和辣椒裹在刚炸制好的食材上,在刷上一层薄薄的蘸酱,最后用一小节卫生纸包好尾端的竹签,趁热吃进嘴里才能够抚慰忙碌的心。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炸串一穿,烦事不沾。用少量的钱能买到的快乐,就是炸串的快乐,哪怕是你吃了一顿已经不饿了,这时候还能来个几串。


林阿姨的炸串店在宁化开了20个年头了,很受侨中学生的喜爱,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长大。许多上了大学、工作了的侨中校友也会时不时的回来,吃点炸串,喝口奶茶,聊聊中学时代的趣事。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乐立杯」的斜对面,开着一家「晨光文具店」。
还记得放学后逛文具店的时光吗?
在学校门口的小店晃悠,挤进满是人的文具店,一逛就是半小时。本来只是想买一支替芯,最后却买了一堆其他不在计划内的文具,只因为太貌美,拿起来就放不下,一大部分的零花钱,都花在了这家小小的店里。


比如橡皮,永远用不完,永远想买新的。买了新的文具,写作业似乎也没那么痛苦了。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转眼间,当年在课桌上比赛转笔的我们,已经到了没有暑假的年纪。
这家文具店是离侨中最近的一家文具店,种类齐全。店的左右两面墙,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本子、文件夹、笔袋、教辅等学习用品,中间的柜子则是各色笔的舞台。
「一到放学,店里就会被学生挤得水泄不通。」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五颜六色的笔,最能激起少女的购买欲。


十几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店里的布置一点都没有改变。我们再一次回到这家文具店里来寻宝,还找到了一些专属于80、90后的记忆。


店里的一个小角落里摆放的不起眼的册子,册子的正面写着「黑执事、火影忍者、海贼王……」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打开册子,每一页都放着一张张被置于卡槽内的卡贴。在逐渐无卡化年代里,曾经风靡一时的卡贴慢慢退出了我们的视野,更多的变成了老二次元的朋友用于珍藏的记忆点。


晨光文具店的西边,还开着一家随着潮流改名字的蛋糕店。


这家蛋糕店也是侨中学生的课后加油站。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脆皮蛋糕,板栗蛋糕,拔丝蛋糕,我看当下哪款卖得好,就换哪个名字。最近似乎拔丝蛋糕的销量不如从前了……」从江西来的唐阿姨笑着说到。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好奇的我,发现柜子里的虎皮蛋糕已经所剩无几,带着「吃货」的敏锐直觉,我买了一小块虎皮蛋糕。这家店的虎皮蛋糕口感绵密、扎实,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腻。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与福州大多的早市一样,宁化早市也是一天中宁化路上最早热闹起来的地方,早市里混杂的声音,是叫醒还处于昏沉状态的大脑最好的方式。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早市的一边,是一家家开在楼房架空层里的固定摊位;另一边是由五颜六色的雨棚构成的流动摊位,以及部分空出来的供赶早市的人停车的地方。


与干净整洁的超市相比,新鲜、便宜、市井味是早市的魅力所在。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鸡鸭鱼肉、瓜果蔬菜、米面粮油,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路的两旁等候着它们的主人,看似小小的早市却能很好地为热爱生活的居民提供「今天煮些什么的」的灵感,为躲懒的年轻人提供只需加热的熟食,甚至为老人们的相聚提供了一个去处。


在叫卖声、讲价声、「支付宝到账」声、硬币磕碰声、熟人间的招呼声中,我渐渐走到了早市的尽头。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沿着宁化路往宝龙方向走,就到了宁化路上最大的居民区「宁化社区」。


两根高高的开始泛黄的石柱上架着一个弧形的镂空门牌,上面固定着「宁化社区」四个大字。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宁化社区里有50多栋老居民楼、幼儿园、理发店、快递驿站、小卖铺……」


一颗颗行道树在社区的小路两侧整齐地排列着,树枝上缀满了繁密茂盛的叶子。阳光透过树叶之间的空隙漏下来,在地上铺洒出一片斑驳发亮的光影。这开窗可见的绿色,给这热闹的社区营造了一种幽静之感,就算是烈日炎炎的夏日,也不需要再打伞了。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社区居民楼的指示牌已经被磨得看不清字。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进入小区后,往左手边看去,是一家几个姐妹一起经营的「姐妹理发店」。这家理发店没有精致的装潢,没有五花八门的工具,也没有热情四溢的推销,有的是咔哧咔哧的剪刀摩擦声与交谈间流露出的欢笑声。


传统的理发店开在老社区里,一切都显得刚刚好。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店门口放着姐妹们做饭的锅碗,操作台上摆着供顾客观看的老电视机与简单的理发道具,操作台一旁放着落地扇,椅子上坐着几个来聊家常的老邻居,简简单单的理发店透着家一样的温暖。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来到店里消费的,多是住在宁化社区里的阿姨、奶奶。不仅仅是剪头发,爱美的阿姨、奶奶也会来此染发、烫发、修眉,好让自己紧紧跟随时尚的脚步。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沿着社区的林荫小路往里走,便能看到「宁化幼儿园」,彩色的卡通墙与孩子的嬉闹声是老社区里的新生机,超近的家校距离,也为老社区里的居民接送孩子上下学提供了不少便利。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再往里走,立着一块提示「学校」需慢行的牌子。是的,前方还有一所小学,与社区一墙之隔,崭新的小学与经历风雨的老社区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萌。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与宁化社区一墙之隔的宁化小学


从社区的另一个小门走出,是宁化路上美食遍地的一段,其中「阿姨元宵」是附近居民十分喜欢光顾的一家店。小小的店里摆着四五张小方桌,即便是非饭点时间,店里也坐满了来吃元宵的顾客。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来,你们坐这里,要吃点什么?」阿姨一边麻利地收拾着碗筷,一边用超快的语速招呼着新来的客人。


「元宵、汤圆、饺子、白丸子、鱼丸、肉燕,店里通通都有。」


一会的功夫,我点的元宵就上桌了。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清汤里泡着一个个圆溜溜、雪白雪白的元宵,用勺子舀起一个,咬上一小口,带着醇厚酱香与肉香的汤汁便顺着小口流了出来。略带嚼劲的糯米皮、Q弹的肉馅与醇厚的酱香味,大概就是「阿姨元宵」回头客频频的原因。


好像老社区的附近总是有那么一两家被人口口相传的宝藏美食店。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城市的更新总是步履匆匆,但还有许多沉淀着人情和岁月的老街区,依然在时间的浪潮之中生机盎然。


生于斯长于斯的你,和在此度过青春年月的侨中学子们,不妨寻一个晴天,到这片满载记忆的地方吃吃逛逛,一定会发现新的惊喜。


宁化路:侨中的后花园,生活的补给站 | 暴走福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