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這三種人,得罪了,就得罪了吧

人生在世,莫不希望能夠與人和睦相處,人前人後都能收穫一個“好”字。

可有的人,不管你怎樣對他好,都不會換來同樣的友好,甚至,還會對你指指點點,吹鬍子瞪眼睛。

如果遇到了這種怎麼也捂不熱的人,該得罪,就得罪吧!若不接著某些機會,狠狠地發一次脾氣,真的會被當作是個隨意可以欺負的人。

第一種:只會利用你的人。

魚那麼信任水,水卻煮了魚。現實生活中,往往你覺得值得信賴的人,其實只是在利用你,當你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總會窮盡一切辦法,打著感情牌,恨不得“吃幹榨盡”。

為了進入這家公司,年齡相差十歲的小墨和子娟都曾在各自的崗位中經歷了種種磨練,雖然一個才三十出頭,一個才四十出頭,可她倆卻都是被人稱之為“女強人”的人。由於彼此欽佩,在工作中也時常有聯繫,倆人不僅僅是閨蜜,還是難得的志同道合的人。

能夠進入這家待遇高,工作壓力相對小的公司,對倆人來說,都是莫大的幸運。她們也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崗位。但子娟仗著比小墨大了十歲,每每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時,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讓小墨來挑重擔。

想到子娟長期以來對自己的幫助和支持,但凡自己能夠多擔待的,小墨絕不為難子娟。子娟對此也常常把感謝之類的言語掛在嘴邊。

 倆人在同一個辦公室,小墨早已經習慣。可子娟卻常常說自己神經衰弱,就連敲擊鍵盤打字的時候發出的聲響都受不了。為此,小墨只得放慢速度,讓打字的聲音小點再小點。

可畢竟是個大活人呀,一不小心就有其他各種聲音出現,每每這時,子娟都會皺起眉頭,表示自己很不舒服。最後,竟然提出要小墨搬到另一個辦公室去。

哪個唯一剩下的閒置的辦公室,之所以沒有人願意搬進去,是因為此前坐那個辦公室的同事患癌症去世了,大家都認為十分晦氣,所以,空置了兩三年,都沒人願意去。

子娟總是試探性地問小墨,願不願意去哪裡,一會說那個辦公室如何安靜,一會又說自己就喜歡那樣面積小點辦公室;總而言之,就是各種鼓勵,讓小墨自己提出來,要搬到那裡去。

幾次三番,小墨終於看清了子娟的用心。她覺得自己把子娟當姐妹,子娟卻把自己當成一個棋子,能用就用,還要用得不著痕跡,這簡直就是對自己如此看重感情的一種極大侮辱。

小墨也不再多說什麼,她很快申請了搬過去,大家都勸她別衝動,別去碰運氣,但小墨卻覺得是一種解脫。

從此之後,她再也不和子娟多說一句話,哪怕是當眾眾人的面,她也無視子娟的存在。從摯友到陌路,小墨覺得,應當感謝子娟,是她讓自己看到了人性醜陋,理解了什麼才是唯利是圖。

第二種:看不起你的人。

人們常常在很氣憤地時候,說一句氣話,那就是“狗眼看人低”。殊不知,現實生活中,那些自以為是,處處瞧不起他人的人,還真的很多。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或者在不同的境遇裡,遭遇到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總算自己盡心盡力了,收穫的依然是輕蔑。

作為下屬,子銘可謂十分貼心了,雖然這個部門只有兩個人,主任和自己,但每每有什麼事情,都是主任發發話,自己全部幹完,就連如何向更上一級的領導彙報,也會提出自己見解。

原本以為,自己的任勞任怨,以及優質高效,能夠得到主任的肯定和讚揚。哪怕對自己多一點點真誠,或是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也好,可主任從來對自己都是一副頤指氣使的態度,哪裡像是工作夥伴,完全像對待一個“家僕”。

佈置任務,從來不會稱呼自己,就是一句“你必須在今天之內把這個弄完”,或者,打出一張任務清單,標註好時間,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著,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完成任務。

 子銘從來都不計較這些,每每都完成的很好。由此,也得到了主管領導的肯定,於是派他外出學習兩個星期。這可是難得的獎勵,也是一種福利。子銘非常高興,外出學習也很用心,雖然回來之後,又多一些新的任務,但他還是很願意去挑戰一下。

公司裡的人,都對子銘豎起了大拇指,可主任卻狠狠地潑了盆涼水,意思是他沒有同意子銘去學習培訓,簡直就是對他的極大不尊重,並且,在子銘還在返程的路上,就又發了一堆這段時間來屬於這個部門的任務。

子銘當作沒看到,也任由主任數落自己。他明白,終有一天,自己會遠離這個看不起自己的人,遠離這樣的工作環境,而當下,繼續做好每一項分內的工作才是最要緊的。

第三種:過河拆橋的人。

人們常說,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對待他人,多一份善行,多一份愛心,總歸會有愛的回報。可現實往往很打臉,譬如遇到了那種過河拆橋的人,你的付出,簡直就是一種愚蠢。

雙豔和丈夫阿志從農村來到省城打工,想要找堂兄輝文幫忙。輝文只是一個小職員,家庭也不富裕,每天忙忙碌碌,也只能勉強夠得了生活。

只是,他對堂妹很是疼惜,想起小時候,一起度過的那些艱難卻又充滿了濃濃親情的歲月,總是心懷感動。所以,他不顧妻子的反對,將僅有的五萬元積蓄借給了堂妹,支持他們在一家高校門口,支起了一個小吃攤。

雙豔和丈夫阿志也很是能幹,把一串串麻辣燙做得極其美味,很快就吸引了很多學生顧客,常常累得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兩年後,夫妻倆終於從流動攤販,轉為了有個小店面的小老闆了,他們依舊能夠吃苦耐勞,也捨不得花錢。但對於堂哥支援他們的那五萬元錢,也遲遲都不提還錢的事情。

輝文的妻子對此意見很大,常常為此和輝文生氣。無奈之下,輝文也只好硬著頭皮讓雙豔還錢。原本以為自己都勉為其難開了口,雙豔肯定就會立馬還錢,沒想到,雙豔卻一個勁地叫苦,還埋怨輝文不夠意思,幫忙不幫到底。

再過了三年,雙豔和阿志擴大了店面,還攢下了買公寓的首付款,但對於輝文的五萬元,卻總是說著以後再還。

輝文對此十分生氣,這回,他和妻子站在了同一邊,把話也說得很難聽,最後,夫妻倆要回了這五萬元錢,也和雙豔夫婦斷絕了往來。

得饒人處且饒人,但更多時候,也要學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甚至“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做人,不要怕得罪人。有些人,得罪了,就得罪了,不要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因為,那才是可以讓自己立足的必經之路。

身邊這三種人,得罪了,就得罪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