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儿童字句俯拾皆是,每每读来,总让人忍俊不禁。可见人们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童年时光,以及成人后对童年时代的向往之情,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

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古诗词中无一例外,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


古代的孩子们,也有在繁华都市生活的,但是流传下来的、描写的童趣最多的诗词都是发生在乡村田野,或是山中林间。是的,从古至今,每个人的童年故乡,都是在大自然中。只有在大自然中,孩童纯真与好奇的秉性,天真烂漫的行为,才会让人觉得更真实、更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