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力勝過經營力

無數企業關注經營,關注管理,忽略了“治理”!

經營針對客戶,管理針對員工,治理針對股東!

企業小的時候是管理,大的時候是治理。集權講管理,分權講治理。經營是針對客戶,管理是針對員工,而治理是針對全部。


為什麼紅旗超市能夠在本土戰勝7-11?


紅旗超市的競爭力顯然是無法超越7-11的,紅旗超市的供應鏈顯然是無法超越7-11的,那為什麼在成都,紅旗超市是老大!因為紅旗已經上市,可以持續融資,可以持續併購,最關鍵,企業擴張中,其董事長具有絕對的控制權和收益權,而7-11的 大股東是伊藤洋華堂,公司發展再快,錢也分不出動力,缺乏商業利益的支點,如何發力?所以7-11的本質不是經營問題,而是治理結構的問題。

星巴克在中國華東區域的大股東是“統一”,星巴克漸漸做大後,想要收回股份,“統一”開出天價,雙方不了了之,這也成為了星巴克戰略發展的一個不確定因素,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在早期是經營的問題,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治理”將發揮更核心的作用!

如果你去觀察真功夫,就會有更深刻的感受,真功夫的經營可謂是蒸蒸日上,可是由於天生股東結構的缺陷,導致創始人身陷囹圄,致使公司處於了一種尷尬的境地!

一個城市的下水道被譽為一個城市的“良心”,如果我們沒有做好頂層設計,等待這個城市的,將是一場災難,企業也是如此。


在企業發展階段,我們要建立三會:董事會、理事會和監事會。三會並行、相互制約。人性無善無惡,貴在環境、貴在內控、貴在體制。

稻盛和夫說:“用善念來防止他人作惡。”

傑克·韋爾奇說:“一個好的制度,絕不會將人置於作惡的境地。”這句話讓我拍案叫絕。


【思考】

今天的問題就是:董事會、理事會和監事會分別對應的是什麼權利?


A.執行權


B.監督權


C.決策權


【權利的運用】

在權利的運用上有三種,叫做確權、分權和限權。確權就是確認對方的權利,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模糊是最大的風險。限權就是董事會有決策權,在經濟上、薪酬上、資金上都有明確的要求和標準,比如高管加薪調薪,必須由董事會決定。分權就是哪些是可以授權的?哪些是可以去讓下屬去自由發揮的?比如什麼級別的招聘和任用,多少費用的調拔,總經理可以自行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