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生命,慢慢的河

静静的生命,慢慢的河

今天约了一位同行朋友吃素食,之后喝咖啡。

吃素食,是因为前两天的精神分析读书会上听到她现在开始吃素了,这让我颇为欣喜,以后自己想吃素的时候又多了一位同伴,另一方面,是在过年的时候她独自去了一趟藏区的五明佛学院住了十来天,我一直对她这一段经历颇为好奇,但阴差阳错一直没碰面,今天因缘具足,得以交流。

这位同行是我见过的对心理咨询师这职业执念最重的同龄人之二,之一是我自己。

她在读远程的澳洲某大学的心理学硕士,她学英语,她参加精神分析读书会,她参加心理咨询督导,她参加婴儿观察小组,她参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项目……

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些,因为这些活动很多我也参加了,我们在同一组,所以知道。

今天我们也聊到了这个话题,为什么自己对做心理咨询师这个事情如此执着,其实,当我们同时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已经知道,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对心理咨询有如此执念并淡淡的讨论的时候,强烈的执着已成为一种过去式了。

我们提到,在过去,我们是如此地向往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的大咖,以至于整个努力的过程都充满了匮乏感与求不得苦,而在此时,我们回头望去,这并非是一种真正多么利他的动机,而是一种利己的需要,是我们自恋的需要,是我们不能接受自己是个不重要的人物这种现实。我们期望通过这一目的来实现自我的重要感,让自己的小我得以满足,这与之前在其他行业自己期望有所成就并无本质的不同。

当一种热爱成为达到某个目标的工具之时,热爱已荡然无存,不过是贴着“热爱”的标签的工具罢了,和贴着“扳手”标签的工具并无不同。

谈到这里,我们都释然地笑了,很神奇的是,当我们不在热衷于在某个职业一定要做出什么成就出来的时候,我们突然感到了真正的对心理咨询的热爱呈现并流动了出来,那种感觉大概可以形容为,我做这件事情,仅仅是我想做这件事情,而不是要利用这件事情到达某个彼岸。

它不如过去那么强烈,但却比过去更加浓郁和真切。

由此,我们谈到了意义感对于人的禁锢作用。她说到在佛学院的时候,她跟随大家,做饭就做饭,上课就上课,聊天就聊天,睡觉就睡觉,仿佛不太愿意去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思考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了,感受到了一种自由。

这让我们不禁开始聊起,当一个人被意义感所困,孜孜以求要追求一个所谓有意义的人生的时候,与追求有钱、有名、有权、有势的人,并无不同,都像屁股着了火的猴子一样,感到焦躁不安,时不我待。

这让我们想起,一个人过的幸福,也许并不见得是过上一个所谓有意义的人生,也许是过上一个不被是否有意义这个问题所困扰的人生。

我想,一个人真正不那么急切地去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满世界去寻找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不强烈地期望成为某一个人的时候,属于他的生活才开始吧。而属于价值观、意义、成功的人生才告一段落,这种放下,就像一个重生的人爬起来,拍拍屁股望望身后的那具尸体,毫无眷念,或者像一只蝴蝶飞出蝉蛹,再也不会回来。

咖啡喝完,时间也差不多了,她感谢我请的素食,我感谢她请的咖啡。

我们都带着这交叉的感悟,怀着对对方分享的谢意,挥手道别。

我常常想起,生命是什么?我想,生命会不会是一条河流,它静静地慢慢地流着,不疾不徐,并不关心明天是否来不及做什么,也不去扯淡这样流淌是否有意义,它流淌,只是因为因缘所致,已经流淌了,那就流淌着吧。

让我想起听过的一曲老歌——《静静的生命,慢慢的河》。

有所感,故作此文。

-end-

作者:树洞先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IPTA国际职业培训师、内观禅修行者、极简主义者。专注抑郁情绪及个人成长课题的心理咨询,有心理咨询需要的朋友可私信树洞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