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型資產配置指南》:如何隨經濟週期做板塊輪動?(下)

《積極型資產配置指南》:如何隨經濟週期做板塊輪動?(下)

大家好,我們繼續與大家一同閱讀這本《積極型資產配置指南》。之前我們講到了在投資之中首先要做的是控制風險,通過資產配置的方式防範極端情況的發生,控制回撤比例,這樣才能長久地在市場中穩健盈利。除此之外,還提到了複利與股息分紅的力量不容小覷的,當一棵棵搖錢樹形成的時候就是躺著數錢的時候了。

現在,我們就來接著往下講,經濟週期是如何交替的?各類資產又是如何輪動的?什麼時候該買什麼類型的股票?經濟週期是否一直是有效的呢?


《積極型資產配置指南》:如何隨經濟週期做板塊輪動?(下)

所謂經濟週期,就是經濟增長的波峰波谷不斷運動形成的軌跡,一般來說走完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約42個月。基欽週期是有約瑟夫基欽發現的,主要受10年的朱拉格週期和50-54年的康波週期共同影響,沒錯就是那個“人生髮財靠康波”的康波週期。這部分內容枯澀難懂,我們後面還會為大家帶來周金濤的《濤動週期論》,裡面會細說,這裡就不再解釋了,只要記住基欽週期42個月一輪迴就可以了。

其實,經濟週期的實質就是人們大量經濟決策共同影響的結果,例如,大家經濟預期向好,公司產能擴張,然後就產品過剩了,轉而變成去庫存,經濟出現滑坡,公司裁員並減少產能,一段時間之後產品又不足了,經濟開始觸底,大家補庫存,重新招人增產,經濟復甦,這樣一來就走過了一個經濟週期。


《積極型資產配置指南》:如何隨經濟週期做板塊輪動?(下)

經濟週期就如同一輛火車,在火車頭的拉動下,一節節車廂相互牽引著,不斷運轉,而這個火車頭就是央行的利率。當央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的時候,市場資金充裕,企業融資成本降低,更多的錢用於生產與投資,經濟開始復甦。

火車頭後面的車廂是股市,要記住,股市是預期的反應,會先於經濟而觸底反彈,比如2015年經濟復甦,2014年股市就有所表現了。在這節車廂中也有先後座之分,利率敏感的行業會率先啟動,比如房地產、證券、保險行業,接著是經濟同步行業,比如製造業,最後是消費類企業,往往在大牛市後期上漲。

股票後面的車廂是商品,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時候說明經濟已經開始過熱了,就會引發車尾變化,而火車呢,有兩個火車頭,車尾即車頭,經濟過熱央行引導市場利率上行,抑制通脹及過熱的經濟。

那麼,在這輛火車中,我們該用什麼資產對應它哪節車廂呢?這就到了我們本書的重點了,經濟週期的六階段——

首先是階段一,這個階段只有債券是牛市,股市和商品都是熊市投資的品種只有債券、現金等,當然這個現金是指一切高流動產品,比如短期商業票據等。在這個階段裡,央行開始向市場注水,釋放流動性,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尤其是長端市場利率,大家可以關注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這是一個重要指標。市場利率下行,債券開始走牛,逐漸配置一些長債,債券可以持有到階段三,但是持有的數量要做減法,並慢慢將長債換成短債。當然,階段一也是可以持有一些股票的,但應該是債券類性質的,比如公用事業、金融,這些行業這個時候的股息率往往不錯,還可以持有高分紅消費品股票,2018年10月就是這個階段。

階段二債券牛市已經開動,經濟開始觸底反彈,此時正是買入股票的時間,這時候週期消費品比如汽車,與耐用消費品比如家電會表現得更好,這些股票可以持有到階段四,在階段五前賣出。當然,需要繼續持有現金和債券。判斷牛市迴歸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證券股的上漲,往往是短而急促的,就比如今年的2、3月份。

到了階段三,市場利率處於低位,現金類資產收益率比較低,債券也不划算,尤其是階段三末期,物價開始上漲,央行為了一直過熱的經濟開始調整市場利率,市場利率反彈,有越漲越快的架勢,這就意味著債券即將走熊,所以要在債券價格見頂之前換成短債或者拋售。這個階段通脹起來了,商品市場表現出色,鋼鐵、有色、煤炭等週期性行業表現強勁,這就到了大牛市中段。那麼,如何判斷週期迴歸呢?PPI數據轉頭向上,同時銅價觸底反彈,持續上漲。現在正是階段二轉向階段三的時候,一隻腳已經邁入了階段三就等通脹迴歸確認,當然,市場利率還有下調空間,債券可以繼續持有。

階段四,市場利率即將到頂,債券市場開始走熊,股票和商品保持牛市,而股票牛市也已經產生了分化,不再是普漲,而是轉向了驅動型行業,比如資源、技術、衛生保健等,此時買入大宗商品也有很好的表現。

階段五,利率到頂開始回落,此時要配置更多現金並減少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清空自己的債券,並全部換成貨幣基

金,因為此階段債券違約開始增多,沒有什麼好的表現。這個階段裡,表現最好的是原材料行業,但是能夠上漲的股票越來越少,指數卻迭創新高,極具迷惑性。如果實在捨不得離開股市,那就換倉,持有茅臺、伊利等食品股,即使大盤崩了還能多挺一會兒。

階段六沒有一個市場是牛市,最好全換成貨幣基金,這時候通常是央行加息的末尾,股債商品三殺,保守的投資者可以持有現金等待階段一的迴歸,積極型的投資者可以慢慢返回債券市場,提前佈局階段一。

作者統計了這樣一組數字:

階段一,債券年化收益達到10%,而股票是-11.6%,商品也有-9%;階段二,債券年化收益將到了7.49%,股票強勢表現收益達18%,商品為-7.25%;階段三,市場表現最佳,債券6.75%,股票12.17%,商品8.92%;階段四,債券收益率-0.29%,股票收益率11.53%,商品8.8%;階段五,債券-3.2%,股票1.83%,商品強勢達到14%階段六,股債商品三殺,債券-7.16%,股票-12.7%,商品-13.18%。

可見不同週期還是要不同策略的,作者也給了每個階段的配置組合:

階段一,債券50%,股票30%,現金20%,股票以公用事業和金融等經濟領先部門為主;階段二,債券30%,股票65%,現金5%,股票以證券股、消費股為主;階段三,債券20%,股票65%,現金5%,10%商品,股票換成原材料或能源行業;階段四,債券10%,股票70%,現金10%,商品10%,股票換成醫藥、計算機行業,債券換成短債;階段五,債券10%,股票35%,現金40%,商品15%,股票關注與採礦與能源行業;階段六,債券緩慢增加到20%,股票30%,現金50%,當然如果保守完全不配股票和債券。

當然,如果把握不住個股,不妨以指數基金替代,能更好地控制回撤比例。

好了,我們總結一下吧,簡單來說就是利率下行(關注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即將觸底進入階段一,可以佈局債券,當然也包括可轉債,等債券價格上升之後開始佈局股票,證券股、白馬股已經很便宜了,這就是階段二。隨後股票普漲,階段三就到了,應該將現金儘快投入,增加股票比例,通脹起來之後多配製週期類股票,比如煤炭、鋼鐵、有色,儘量清空債券,階段四就隨之而來。到了階段五,牛市加速上漲,指數上漲幅度陡峭,到了最瘋狂的時期,所有人都談論股票,就要減少股票持有,隨時做好清倉準備。當階段六到來,銅價和PPI下行的時候,清空倉位,現金為王。

當然,這六個階段並不一定有明顯的界限,很可能都在過渡當中就過去了,比如現在股市已經普漲,但是通脹還沒回歸,所以要根據市場變化靈活把握,有規律可循卻也不是一定之規。

那麼,經濟週期會失效麼?作者給出了回答:


“這些經濟決策是在受心理因素的驅動下,要麼是對未來經濟狀況的預期,要麼是對現存經濟狀況做出的反應。
關鍵的一點就是因為人性或多或少都是穩定不變的,因此經濟週期會重複出現。

好了,這就是本書的全部內容了,滿滿的乾貨,有興趣的不妨找來原書讀一讀,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