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母親河”

每每聽到“河”,總讓人想起被稱為“民族搖籃”的黃河,河不僅僅是自然界物質的一種描述,它已成為了悄然勾起無數人回憶的始作俑者。在我的童年,這條河開啟了我的“西遊夢”,唐僧師徒四人在這裡留下了我與她的初面。長大以後,因了對古文化的敬仰,手捧著橫跨永定河之上的盧溝橋郵票,激動無以言表。2003年3月29日,國家郵政部門發行2003-5《古橋》特種郵票1套4枚,其中第3枚就是“盧溝橋”。

對於這條河上的建築,以及這條河中流淌的寬廣內涵,我們在它身邊成長起來的每個人都有著與它剪不斷的愛與憧憬。這是中國北京地區最大河流,海河五大支流之一。上游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的桑乾河,在河北省懷來縣納源自內蒙古高原的洋河,流至官廳始名永定河,全長650公里,流域面積47016平方千米,其中山區面積45063平方千米,平原面積1953平方千米。流經山西、河北兩省和北京、天津兩市入海河,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壺流河、洋河、媯水、清水河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永定河流域持續多年乾旱少雨,下游常年處於斷流狀態。

古時候,它稱為澡水,隋代稱桑乾河,金代稱盧溝,舊名無定河,由於地勢原因,古時,永定河流域常常水患連連,對北京城內城外造成極大威脅。永定河因為經常氾濫更改河道,得名“無定河”,康熙帝改名“永定河”。

就像所有的河流一樣,永定河也有它自己的故事,百姓為避免災患,安穩生活,由此產生了許多燴之人口的永定河傳說,極具代表性的是《河擋擋河傳說》《石景山和溼經山傳說》《永定河鎮水牛傳說》《王老漢栽種河堤柳傳說》《馮將軍嚴懲老兵痞傳說》《麻峪村由來傳說》《劉娘府傳說》等。

這些傳說的基本特徵與史實和神話緊密相聯,如河擋擋河傳說與劉靖治河史實有關,王老漢栽種河堤柳傳說是古代治河在河堤栽種柳由來,馮將軍嚴懲老兵痞傳說更具史實依據,而石景山、溼經山和石經山源於《西遊記》唐僧取經的神話。永定河古代傳說歷史悠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在當地流傳廣泛。永定河傳說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記得有一位詩人說過,有故事的地方就有文明的腳印。永定河的傳說穿起了永定河兩岸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它不僅記述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治理永定河的發展史,為研究北京生產發展史提供了翔實資料;同時也反映的永定河周邊人民為制服水患,與大自然不懈抗爭的鬥志和精神,這給了後人無限的啟迪空間,讓在北京以致有幸瞭解這條河的人在其現實和教育雙重價值下,理解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

永定河在北京南部一段因為長有大量蘆葦,因此被稱為“蘆溝”。河上有著名石橋蘆溝橋,也稱永定橋。後因河水氾濫蘆葦消失。

盧溝橋亦作蘆溝橋,亦稱永定橋、馬可波羅橋,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上,距離北京市中心約15公里。該橋因跨越盧溝河(今永定河)而得名。盧溝橋是中國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圓弧拱橋,弧拱跨度為11米,扁平率為0.69。

該橋始建於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89年)6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3月完工。全長266.5m,寬7.5m,有11個涵孔,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明代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說石獅“凡一百狀,數之輒隱其一”,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記得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那是我第一次與盧溝橋上的石獅子見面,相逢一面便將我緊緊吸引,工匠的巧奪天工不得不讓一個還在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迅速學會了執著與責任,看著這栩栩如生的石獅子,站在橋上的我,百感交集。

盧溝曉月碑明朝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重修盧溝橋。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1698年重修,康熙帝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帝題寫的“盧溝曉月”碑。公元1908年,光緒帝死後,葬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須通過盧溝橋。由於橋面窄,只得將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橋面加鋪柏油,並加寬了步道,同時對石獅碑亭作了修繕。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佈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破四舊”時期遭到一定程度破壞,至今依然能夠看到修復痕跡。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目的在於恢復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永定河,這條惠澤了乳汁的母親河,養育著我們發展中的城市,她懷中的子嗣攜手相約在春風中,一同在那博愛與容納裡遙望著河面隨風而舞的百花,此刻的我們,就站在河邊,與那自然界裡醉人的美——相約著永遠。

北京人的“母親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