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基本符合預期 下半年增速有望較大幅度反彈

本報記者 朱寶琛

一季度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已經公佈,業界普遍認為,基本符合預期,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出現較大幅度反彈。

“一季度GDP增長-6.8%,經濟增速符合-10%到-5%的預期。”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記者表示,隨著疫情的好轉和生活生產秩序的逐步恢復,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將隨之較快消退,經濟增長有望加快,3月份的投資、消費、工業增加值等數據環比已經出現較大幅度好轉,這種趨勢有望得到延續,只要疫情不出現反覆。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一季度GDP出現預期之內的負增長,沒必要對此過度解讀,當前政府與投資者應該更多著眼於未來的經濟修復。目前政府和監管層短期內出臺的各項針對疫情的政策已經較為充分,隨著政策的加快落地和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政策效應已逐漸顯現,國內經濟開始進入溫和恢復的軌道。

“往後看,政策需要在三方面繼續發力:首先,繼續增加財政支出;其次,貨幣配合財政,提供寬鬆的流動性環境;此外,在穩就業的基礎上推動穩增長。”章俊說。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對記者表示,一季度GDP基本符合預期,應該是年內最低水平,主要是疫情衝擊導致經濟臨時的“休克”。不過3月份數據降幅基本都在收窄,倘若二季度全球疫情能控制住,今年後三個季度經濟逐季反彈是可以期待的。目前全球各國政策都非常積極,中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從數量級上看也是非常積極的,這些對經濟恢復能形成有效支撐。

“整體看,只要全球疫情能在四五月份出現拐點,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長恢復到一個正常的水平還是可以期待的。”唐建偉說。

展望未來,伍超明表示,預計二季度GDP增速在4%-5%左右,沒有達到6%潛在增速水平的主要原因,在於海外經濟受疫情擴散影響。但國內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出現較大幅度反彈提高。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程實表示,伴隨全球疫情的持續發酵,中國經濟政策搭配預計將逐步淡化增長目標,強化民生關切。呵護中小微企業現金流以保障就業,紓困低收入人群以託底民生,將是未來政策發力的主方向。

“沿循這一方向,財政政策將居於主導地位,而貨幣政策將發揮輔助作用。”程實說,因此,在下一階段,中國貨幣政策預計不會跟隨歐美的“超寬鬆”浪潮,而是緊扣LPR這一主軸,充分用好常規政策工具箱,形成一整套靈活、精準的施策體系。得益於未來LPR的持續下行,存款利率有望通過市場化途徑漸次下調,存量房貸“換錨”將釋放居民消費能力,而再貸款工具對中小微企業的定向扶助亦將增強。由此,重“角度”而非重“力度”的貨幣政策選擇,有望對中國經濟全局發揮結構性的活化作用。

富達國際中國區股票主管、基金經理周文群表示,較小規模的刺激仍有可能推出,尤其是在促進消費和鼓勵科技領域投資等。同時,預計政府還將繼續在金融板塊等行業推出更多的改革和開放政策,這些舉措都將有利於支持A股市場的後續表現。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