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听过工程队否,茂名市的四大龙兴之地:六百户,三万七,工程队,露天矿。这些地方都是被称为“油城”茂名市当年建设油公司的工人家属聚居地,其中六百户三万七露天矿都是以一套一套为单位一家人住的房子,而工程队则是以单间宿舍为单位的工人聚居地,虽说是单间宿舍,但家属却一起搬过来住,一个小小的十多平方的宿舍,连厕所厨房都没有,居然住满了一家三四口,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住的人太多,又是骑楼式的互通宿舍,邻里间彼此有什么鸡毛蒜皮的事瞬间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没什么秘密可言。如谁家有多少兄弟姊妹,谁离婚了,谁家的姑娘还没有嫁出去,谁家的儿子考上了重点中学等等。

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通往白银岭河西市场的南门

人多,故事就多,比较轰轰烈烈的,我隐隐约约记得八十年代初有个油公司离婚的女人和女儿观念比较前卫比较开放的事,还有就是那个烂仔头黑社会的传说,这两样都与目前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左,就不详说了。住过哪里的人应该都了解一些的。

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里面的楼都是三层或四层

我八十年代末随父母到工程队居住,那时真是热闹,小孩子多,同龄人多,大院里可以忘掉一切尽情的打篮球,不打篮球附近九号岗就是农村,周围的白银岭,黄竹塘都是农村,菩萨鱼,黄鳝,塘虱特别多,下水摸鱼上树摘芒果龙眼玩得非常开心。真是很少地方的孩子能够兼顾农村城市两种玩法的。九十年代中后期朱镕基总理开始推行商品房后,各家各户就陆续搬走了,搬到桥南桥北乙烯的住宅区比较多。好像三两年就冷下来了。我千禧年后搬走后也几乎没有再回过这里。今天到河西车站补鞋,突然想起,就特意回来一趟看看。

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这是工程队西门饭堂的出口

饭堂的西门靠近九号岗的租给了一家物流公司

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曾经的饭堂,被改造得不成样子了

里面的地标建筑饭堂,已经租给人,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以前我在这里吃饭还要买饭票菜票才能吃的,二两白粥一个馒头,很便宜的,不到一块钱,好像那时两角钱一个菠萝包,其他地方买要一块钱的,总之相当的便宜。我也对这里非常有感情。

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一个大院,居然有大型的影剧院,在全国你见过么


工程队地标之二的戏剧院,隐约还可以看出。不过也租给了做豆腐的,里面这么大,做豆腐的需要那么大的空间吗?奇怪,可能租金便宜。

这里当年上映的电影很少,多数是政治任务,放的解放军打国民党的电影。我基本都是到工人文化宫看成龙的武打录像,很少在这看。

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球场也围起来了,做了停车场,看不出篮球场的样子了,

工程队地标之三的篮球场,围起来了,变成了停车场。这里可是很多少年自觉挥洒汗水的地方,不用督促,不用叫,不用提醒,不论时候,总之无事就在家抱个篮球到球场,永远不会只得你一个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场。想到这里眼都有些湿润了,真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啊。

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当年工程队在南门旁边晚上买白粥,配白切鸡,应该是第一家做晚上白粥的,很多人慕名而来这里吃夜宵,当时的名气比现在得二奶村白粥有名多了。问了一下,好像所有的房子都被一家公司管理,可以出租的,一百多元一间,不贵。

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这里的房子很旧了,翻新了三次,阳台还加柱了

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这个院中院没什么改变,保存得比较好。

曾经河西工程队,一座大院半座城

这个牌子后面斑驳的墙,静默地诉说着当年的热闹和辉煌,这个,只有六七八零后才能听得见这个沧桑的声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