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背後的18歲天才少年

08年北京奧運會上,張藝謀導演在舞臺中央展開的那幅巨型畫卷,便是以它為載體,向世界展示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故事。

17年,作品在故宮展出時,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才能一睹這幅傳世之作的真容。

他就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卷。距今1000年的宋代,給這個世界留下了這幅傳世鉅作。而今天,我就根據這幅圖,給你們講講千里江山圖背後的男人。

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背後的18歲天才少年

《千里江山圖》這幅畫長度為11.9米,寬度約為0.5米,比清明上河圖的面積要大4倍。

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背後的18歲天才少年

《千里江山圖》的一部分

在《千里江山圖》的題跋上,宋朝宰相蔡京就給我們留下了三個極為關鍵的信息。

第1個信息是:作者的名字和年齡。

曾經寫到王希孟18歲("希孟年十八")。這麼說來這幅鉅作的作者是一位年僅18歲的少年,名字叫希孟。可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中年齡最小的藝術家,這幅畫竟然出自一位18歲少年之手,是不是太不可思議了呢?

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背後的18歲天才少年

從右往左看哦

第2個關鍵信息是:"昔在畫學為生徒"。

畫學是什麼地方呢?它可是中國古代繪畫教育史上唯一一個國立繪畫專業的教育機構,也就是說是中國古代最牛掰的藝術學府,它的前身是翰林院。

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背後的18歲天才少年

北宋翰林圖畫院:培養頂級畫家的高等院校

從這個地方畢業的優秀學生有誰呢?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南宋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有繪畫界李白之稱的梁凱等等,這些人要麼是希孟的師兄,要麼就是他的師弟,這麼牛的大學入學考試的難度可想而知。

當時的畫學,實行非常嚴苛的三舍法,進行篩選。入學的人需要人文修養、品德與技藝樣樣精通。

根據歷史記載:翰林圖畫院錄取畫家,一般都要經過嚴格考試,也有少數經保薦入院的。考題多取自詩句,屬於命題考試,形如:請學生以"竹鎖橋邊賣酒家"為題創作一幅作品。

看似簡單,卻內有大文章。

題目沒有提及什麼樣的竹子?什麼樣的橋?什麼樣的酒家?那畫家怎麼構圖才能體現一個"鎖"字呢?怎麼樣讓畫面上看上去條理清晰呢?怎麼用墨、用色才能體現古色的韻味?一個層次又應該怎樣構圖呢?一切都看畫家的個人境界和畫工水平,它不僅對學生的繪畫造詣有極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考察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別出心裁的構思創作能力。

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背後的18歲天才少年

王希孟

而王希孟,便是通過這樣層層選拔,得以進入最高的藝術學府學習的。

可想而知,十幾歲少年確有實力。

第3個關鍵信息是"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

認為王希孟是可造之才,便親自傳授他技法。他的老師,便是皇帝中最有才的藝術家——宋徽宗,他也是翰林圖畫院和畫學的校長。就是這樣一位藝術修養極高的皇帝,親自教導王希孟,並讓他畫一幅大宋江山圖卷。

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背後的18歲天才少年

《千里江山圖》的一部分

沒想到天才少年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

但不幸的是,這位少年大概在20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了。

如果他還活著,他的藝術成就會不會像米開朗基羅一樣,創造一個藝術史上難以逾越的巔峰呢?我們不得而知。

要知道王希孟生活在11世紀,比生活在15世紀的米開朗基羅要早出現300多年,一個18歲少年需要有何等的胸懷與眼界,才能用一張圖卷將整個大宋江山盡收筆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